srwqqqeee 发表于 2012-9-4 23:06:42

心字已成灰



心字已成灰


   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无意看到这句话,短短七个字,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初见了他的心海。早该料到这是出自纳兰之口,只有这样的才子才搭配纳兰容若这样脱俗的名字,才相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唯美的诗句。他是郁郁寡欢的,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效力于金戈铁马的军营,出现在波诡云谲的官场,却始终落寞的不沾半点儿世俗气,像他吟咏的雪花那样:“非关癖爱轻摸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个权相之家,接受礼教的束缚,有建功立业之心,安邦定国之志,然而过分显赫的家世,却阻碍了他的仕途,一生只得了个一等侍卫御前行走的虚衔,跟随皇帝扈从出关,却不是去饮血沙场。皇帝多武士,不需要他去征战沙场,康熙最爱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倾国文采。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一场早期的恋爱就这样成了泡影。初恋就这样被扼杀在封建制度的阴影下,心事也变成了灰烬一样。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把内心的痛苦压抑住,强陪着笑脸应付家人与外界。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暖,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短短27字,把 飞远了,为何还站在那里呆望?经历过离别的人,他的天空与别人会有不同的色彩吧?是紫色的永恒、黑色的无奈、灰色的落寞亦或是蓝色的忧伤。只有在脑海中,放进那么一个愁苦的人,和他的离殇。
   
黄昏的美,是凄美,是泛着惨淡的红,夕阳易逝的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是美中的遗憾,遗憾中的废墟。深夜孤舟,岸边鸣叫的是乌鸦,当一切繁华落尽,紫禁城上空飞起的也是乌鸦。就在那黄昏的云端中,鸦群消失在夕阳的尽头,最后连黄昏的一丝晚霞也开始了离去的脚步。可依然有那么一个人,他立在那里,捕捉着往日的云烟,任黄昏把他抛弃在天际。
    柳絮、春阁、瓶梅。
    比起公子,他更希望自己是那自由的柳絮,可以飞进爱人的春阁;比起皇亲贵族,他更希望自己是那无拘无束的晚风,轻拂着他拿柔美的双颊。可惜……
    心香。
    幻想总是那么完美,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残酷到他来不及载着愁绪驶进现实的泥泞。
   
一句“心字已成灰”,一语双关,即使实景又有深喻,即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烧尽了所有的往事,却烧不尽记忆;烧尽了所有的期望,却烧不尽离愁;烧尽了纳兰的灵魂,却烧不尽躯壳,空留着在这个世界触绪还伤。
   
纵览全词,《梦江南》书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情景描写,终因一句“心字已成灰”结束。这样的情景如此和谐恰与辛弃疾的那一首《青玉案》相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也有等待、寻找、焦灼、失望,可最后有从天而降的惊喜。而纳兰的等待是望穿秋水的伤愁,没有结果。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地,存在了两种写作特点,辛弃疾用一片繁华热闹衬托了自己失望却也迎接了惊喜。而纳兰用黄昏已至鸦飞尽,心字成灰渲染了那一片孤寂,更无心思去找寻什么笑语盈盈。不可能有希望,更不可能有重逢,纵使再热闹的情景也载不住纳兰的忧愁,只有那安静的“昏鸦尽”明白纳兰“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无奈与惋惜。似乎这便是一个真实的纳兰,没有朦胧的盛景,只有那颗心,也只有那颗心感受到的世界。从头至尾全是悲,最后一句总可以给这片悲伤罩上一层深蓝的忧郁。“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像一场电影没有结尾却早已拉下灰色的帷幕。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喜欢纳兰,看完了他的整本《饮水词》。偏偏读来难眠,字字句句让我怜惜这个才子。看他的词,正如对张爱玲的《色戒》,男人看的是色,女人看的是情。这未免偏激了,但终归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改革开放的前一段时期,研究界认为纳兰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社会性与艺术性有时是不可兼得的,改革开放后,纳兰的作品才正式受到文化各界的关注,他作品的艺术性是中国文学天空中不可多见的璀璨的明星,他的每首词作,自然成章、如心所想。对意境独到的认识也是无人可企及的。
    再亲切的称他一声:纳兰容若。深圳冲压件http://www.vyuanhao.com/
    记住他的愁伤,记住他的名字。香水批发http://www.vvviii888.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字已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