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yhope 发表于 2012-9-24 10:06:27

龙生九子的来历

本帖最后由 veryhope 于 2012-9-24 15:59 编辑






传说一:
明孝宗朱佑樘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但有点死心眼。他想,向来只有皇帝才是“真龙天子”,为何民间又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龙之九子”既然“不成龙”,那到底成为了哪些神物,又各自有何爱好呢?于是,他写了一张“御书小帖”,令中官拿去问内阁。中官首先将这张纸条拿给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可这毕竟是民间俗语,之前从未在任何典籍上有过记载,而这种俗语本来就是只在于寓意,又如“九牛二虎之力”、“八竿子打不着”之类,是不能抠字眼的,其中的“九”也只是个概数,怎么会有答案呢?李东阳被问傻了眼,又不敢说“别较真”,只好推托说仿佛记得少年时曾在“杂书中”见过,但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作答,需要查阅资料再来答复。
李东阳(1447-1516)其人虽在政治上毫无建树,被人称作“伴食宰相”,但文学功底很强,还是著名的“茶陵诗派”掌门。他四下打听,糅合民间传说,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勉强列出一张清单,向皇帝复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李东阳所说的“九子”似乎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怪物。但一切传言也必先有依有据,方能添油加醋,而后逞舌灿莲花之能。这些神兽不可能完全凭空捏造,毕竟“文学高于现实,也须源于现实。”其实它们的形象大多来自现实,分别代表时人所认识的动物界的九大类别。来源www.yzqiyuan.com

传说二: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生九子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