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温州公务员放高利贷成公开秘密 有局级官员参与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1-9-29 16:22
标题: 温州公务员放高利贷成公开秘密 有局级官员参与
温州公务员放高利贷成公开秘密 有局级官员参与

  “几乎在一夜间倒退回15年前,毫无技术含量的金融骗局在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重新上演,银行在高息揽储,民间在炒资金。”日前,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发出了如此呼声。

  27日下午,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沈某从温州市区顺锦大厦22楼家中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民间借贷资金断裂案宗上再加一个印记。

  近两个月以来,三天一跑路五天一命案,温州这个中国民间借贷最活跃的地方显得异常沉重。众多民间借贷的风险末梢和背后的资金网络也随着一个个案件的曝光逐渐浮出水面——银行资金固然有,其中更惊现“官银”身影。

  “特殊债主”行事低调

  上周,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担保公司募集高利贷后跑路的事件,将背后一串公务员债主身份牵了出来。以担保公司放贷的施晓洁,于2009年前后以为当地龙头民营企业顺吉集团融资的名义,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后与丈夫于本月21日携带资金举家潜逃,数日后夫妻二人被永嘉警方抓获。

  由于传闻施晓洁是顺吉集团董事长施顺吉的亲戚,案发后高息集资多名债主到顺吉集团追讨欠款,同时也暴露了众多公务员债主的身份。部分债主向媒体反映,这起集资案中的债主,相当部分是永嘉当地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并且根据债主圈内自行估算,其中八成债主是公务员,有的是局级以上的。而由于身份特殊,不少债主都只想“低调”处理回收资金,更不愿意诉诸法律将自身资金曝光。

  据了解,目前民间高利贷中,不乏“官银”的身影,其中更掺杂不少见不得光的黑金。“事实上,很多黑钱都会通过这种民间拆借途径滚动,一方面民间拆借的隐蔽性刚好适合了这些资金‘见不得光’的需求。另一方面民间拆借目前利率高涨,别的领域投资确实难以找到如此高的回报,这部分黑钱又不太在乎风险。”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已是“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官员私人资金进入民间高利贷的情况在温州已是“非常普遍”,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昨日接到记者电话采访时,温州当地一位长期做民间借贷研究的律师一听“官银进入民间借贷”马上非常警惕,他表示“这个问题不好说,我目前也没有掌握到证据,但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实际上,不少公务员资金进入高利贷的通道是一条“权力寻租”途径——凭借职位之便,以“办事通融”和“放高利贷”进行交换。“通常的规则是,我帮你办事,你帮我放高利贷,互相利用,其实形同一种变相的行贿行为。”有业内人士向媒体如此曝光。此外,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温州当地很多公务员由于地位、声誉较高,往往能够募集到较多的民间资金,某些公务员甚至成为一个个民间资金募集的节点。

  有消息指出,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中,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人士,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2000多万、1500万、2075万、3500万到8000万不等。

  思考民间借贷急需阳光化

  跑路、自杀事件频频发生,高利贷背后的钱权交易隐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爆发,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不少业界和学者纷纷呼吁,民间借贷阳光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是要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社会地位,要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同等的金融体制内。此外,对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要有明确的法律手段和武器来规范。”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颜贻潘表示。他指出,目前不少企业找民间贷款来还银行贷款,俗称搭桥贷款,可还贷后却因银行额度紧张无法再度盘活授信资金,使得企业资金链条最终断裂。“银行切实地为小企业服务,可以减缓民间融资风险的累积。”

  “监管的态度目前主要还是确保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资金没有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筑起防火墙,以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某位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然而,随着股市热、房地产热退去,不仅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民间借贷,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中也存量非常大,台底交易、资金腾挪各种通道难以监控。


作者: wejj    时间: 2011-9-29 16:39
陈虎:政府官员为什么有钱放高利贷


  “官银”,是官员资金在长三角区域流行的俗称。

  有两句歌词记忆特别深刻: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每每吟唱,感慨万千。现在,伴随民间高利贷引发的老板跑路和跳楼自杀,让我不由生出另两句歌词:有多少人可以放贷,有多少贷血迹累累,而“官银”发放高利贷,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独特的畸形产物。

  与我国股市一片萧杀对比,民间高利贷之前却一片火热。依据凡利益丰厚之处必有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的规则,“官银”对民间高利贷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主导作用。股民屡战屡败,苦苦在2400点煎熬,面临弹尽粮绝和城破财尽,等待空投利好和外援资金,吟唱的是:有多少钱可以补仓,而贪腐官员则钱多还要生钱,豪迈诠释的是:有多少“官银”可以胡来。

  高利贷连续崩盘的温州,最近一起13亿集资案牵涉出的债主,80%竟是当地官员。此笔集资年息24%到140%之间,查证债主出处,不是身份虚构,就是人已失踪。而在年初温州另一起非法吸存案中,债主名单均为当地司法机构官员,资金从1500万到8000万不等。更有甚者,原温州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杀死情妇并碎尸,引发出其1000万本金发放高利贷的故事,而每月50万元的高额利息所得直接打入的是情妇银行卡,故事情节相似福尔摩斯侦破推理电影,一个经组织层层选拔的公仆,智商如此低劣、性情如此残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导演了这样一出狠杀情妇大戏。

  我国做官尽管千般好,但这时却显出不好了。温州高利贷崩裂案件涉及的“官银”,债主是哑巴吃黄连,自家的钱,不敢承认,不敢起诉,不敢张扬,只能暗地里解决。制度的优越性,或许,这是最明显一处,私底无论多么贪腐,公开也要伪装清廉。

  我的博文之前曾指出,房地产调控,也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场暗战。地方政府热衷房地产并炮制高房价,一个核心原因是,相当部分的官员私利与房地产关联密切。这种关联密切,一则是凭借权力胁迫直接获得好处,另一则是将空手套来的钱再高利放回房地产项目,贪腐资金再获得高溢价。在房地产不断调控利益变下情势下,相当部分“官银”开始转道范围更广的高利贷,这样的高利贷自然无法与国有企业对接,必然猎杀的是民营企业,而缺爹少娘的中小民营企业首当其冲。


  “官银”以直接资本投入并依托权力开道压榨社会剩余资源,并不是局部地区的现象,已成一个普遍的贪腐新动向。

  贪腐官员原始积累完成后,最保守型的,把钱埋藏起来,主动配合政府抑制通胀;保守型的,考虑安全因素,减少直接受贿,或购买房产物业出租出卖,或介入矿权炒作转手,或低价投资原始股权,或放贷于20%以下的年化,或转道国外变换身份再杀回马枪;而激进型的,既不放过直接侵占,又自恃权力在手,利令智昏,犯险于更高的高利贷,甚至介入黑社会参与行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20%以下的年化,安全系数并不低,大大跑过CPI,官员的钱也显有人敢不还。而在经济降速背景下,不堪重负的民间经济,伴随大批企业倒闭潮,亦将“官银”问题浮出水面。

  古人谚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为堵领导干部模仿古人,中央下发了数不清的规定,动机虽好,效果不佳。为何?内部监督和自己监督的机制是失效的,不少被抓获的贪腐干部,过程往往是“开始畏惧试探干、中间结伴团伙干、后期放手全面干”。“官银”现象绝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公务人员没有胆量和能力玩起这样大的局,而集资组织者也不会把那么大的利益让给“散户”。

  只有公开公务人员资产并对接法制保障下的社会监督,才是根本上的解决良方,但此上的阻力很大,路似乎也很远。而眼下要应对的是,“官银”会给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多大的冲击。

  经过温州的“官银“高利贷风险提示后,证监会应发出“高利贷很风险、股市低时正入”的呼吁。而对社会治安来说,这或许是个坏消息,那些善于飞檐走壁的偷手,在图谋加大入室盗“官银”力度,而非法追讨债务增多,也将利好黑社会。

  我国的“官银”有多少,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它不仅无法流淌出道德的血液,还是个冷血杀手,依附权力左冲右突并破坏市场法则,甚至,成为压垮民营中小企业最后的一根稻草,是危害我国社会经济的一个巨大不稳定因素。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