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央企海外巨亏阴影
[打印本页]
作者:
xiushui
时间:
2012-2-21 09:11
标题:
央企海外巨亏阴影
内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外部监管收效甚微
主持人:
6月底,国资委发布了两份监管央企境外资产的文件。其中有两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第一条是,明确了央企在海外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时,要严格遵守套期保值的原则。第二条是,首次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
要为海外投资失误负上连带责任。遗憾的是,这两条规定并没有迎来一片叫好之声,反而又把公众带回到央企海外投资巨亏的阴影之中。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企业掀起了走出国门的浪潮。央企因为其优越的自身条件,走的更早、海外投资的规模更大。然而在探索海外生存的试验中,并非只有成功。中航油5.5亿美元、中投投资32亿美元、中国远洋41亿元人民币、中国平安227亿元人民币、中信泰富147亿港元、中铁建42亿元人民币——这份表单是近年来比较著名的央企海外亏损案。
财新《新世纪》周刊副主编王晓冰:
我记得04年当时我们刚接触中航油,就是当时它因为石油期权的交易在海外遭遇亏损的时候,当时5.5亿美元。当时我们很震惊。
王晓冰,财新《新世纪》周刊副主编。曾任《财经》高级编辑、执行编委。长期从事和主管产经领域的报道,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和重大问题,代表作有“细探格林柯尔”“电力改革方案始末”“谁的鲁能”等。
财新《新世纪》周刊副主编王晓冰:
可是后来这几年,然后你看那个金额是不断地翻上去的。有的到200多亿元人民币,有的到100多亿元人民币。现在这种几十亿人民币的亏损,大家好象都觉得这已经稀松平常、司空见惯了一样。所以,我觉得第一是金额越来越大,然后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比较常见的是所谓衍生品,就是金融衍生品的这种交易产生的亏损。
主持人:
当欧美各国在金融危机中一一沦陷的时候,央企的衍生品投资巨额亏损也渐渐浮出水面。当然现在连普通人都非常清楚,这些由顶级金融人才设计出来的投资产品,暗地里藏匿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但央企接连在衍生品交易上载了大跟头,让人不禁生疑,在投资品种和数额上,央企的自主权究竟有多大?
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国资委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所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改变了此前对国有资产监管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在2004年前后中航油炒金融衍生品亏损5.5亿美元之后,国资委和证监会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禁止央企在海外从事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并由证监会负责披露央企在海外进行的期货期权交易。但实际情况却没有好转。
财新《新世纪》周刊副主编王晓冰: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看到近两年还是不断地在爆发新的衍生品亏损的交易,所以总而言之,看上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你看现在其实对央企的领导也都有离任审计,按道理来讲,离任审计其实就应该发挥一些功用。比如说在你任下的这些投资,它现在这种情况怎么样,我觉得这肯定是在这个审计范围之内的。所以,你说国资委这种规定有没有意义,当然是有,可是现有的一些规定其实理论上也能覆盖这些范围,可是它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这个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主持人:
按照王晓冰的看法,控制央企投资风险的问题并不在出台多少管理办法,而是在于它内部是不是有约束机制,这种约束机制不仅能够解决衍生品投资的问题,还可以减弱央企投资的其他风险。
2010年10月25日,中国铁建发布公告,表示其承包的沙特轻轨项目,预计将发生41.5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并将债务转嫁到母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很巧的是,同样是还海外从事路桥项目的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因为不能如期完成在波兰的修路任务,终止合同后可能面临波兰方面的指控。
财新《新世纪》周刊副主编王晓冰:
以中铁、中铁建为例,它们在海外的这些分包商或者是跟这些国企打交道的这些人,对他们的评价就是说,这个决策机制首先是领导人拍脑袋。就是当时决定去做这个投资的时候,根本没有对整个你要投建的这个、你要参加的这个基础设施的详细的情况做非常仔细的调查和了解。就是觉得这个工程很好,然后既有面子,金额又很大。大概领导人觉得面子上很有光,可能就决定投这个东西。然后在当地的管理也处于非常混乱的局面。
主持人:
按照国资委的统计,到2009年底,央企境外资产已经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当年利润占央企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央企重要的利润来源。但同样的,央企海外投资留下的巨额亏损也给企业和企业所有者带来了重创。
海外投资巨亏拖累整个企业的,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是个典型例子。金融危机前,中钢花费100亿人民币投资澳洲的中西部矿业。随后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大跌,而继续开采澳洲铁矿又面临着巨大的投入。中钢在两难情况下最后选择了放弃。此时中钢的负债率可能已经在95%以上,已经不具备再融资上大项目的条件了。
财新《新世纪》周刊副主编王晓冰:
为什么近十年来咱们看到的这种亏损的例子比较多了呢?难道十几年前就没有吗?我觉得也有。可能是近十年来一个比较好的,就是说很多企业都上市了。那么上市之后,它有时候被迫要进行这种信息的披露,所以你看信息披露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使得你干了一件比较错误、比较愚蠢的投资之后,至少还会被发现,公众还有渠道,作为媒体监督还有一个信息的来源。否则的话,我们去央企采访看不到它任何的财务报表,它的大门永远对你关闭,我们根本无从知道在这个盖子底下到底隐藏了什么。一直到它可能烂得完全无法纠正的时候,可能这时候你打开盖子看,里面可能是一个粪缸的,这个时候打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