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贫困县“炫贫”背后的荒谬: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事实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峰    时间: 2012-3-31 10:16
标题: 贫困县“炫贫”背后的荒谬:有多少鲜为人知的事实
近日,一则湖南省新邵县“炫贫”的新闻报道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当事方新邵县在成功申报国家“贫困县”之后,竟然在公开场合大肆庆祝与炫耀,导致舆论一片哗然。此次“炫贫”事件,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事实?又有着怎样的荒谬与真实呢?我们该如何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与反思?




一、“炫贫”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社会影响




“炫贫”事件最早来源于 2012年1月30日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杨抒怀在其微博上发布的微博图片,一则电子大屏幕清晰地显示“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潮,落款处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该微博图片经网友转发后,在数小时内,转发近九千条,评论达2000多条,迅速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




为深入了解此事,有记者向新邵县相关部门求证,然而,新邵有关部门负责人却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该宣传标语是一家民营广告公司在“没有征得政府任何部门授权的情况下”制作并发布的。随后,新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克寒亲自前往现场,责令全部取消该宣传标语。




不过,新邵官方这样的推脱与洗刷实在不能让媒体与公众满意,难道他们跟此次“炫贫”事件没有任何关系。结果,在媒体与公众的穷追猛打之下,新邵“炫贫”事件的来龙去脉如剥笋抽丝般,逐渐得到清晰的呈现。此次新邵“炫贫”,在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与社会心态背后,演绎的是一场外表看似“荒谬”,实则内容“真实”的集体无意识闹剧。




首先,新邵县有关官员在面对此事的轻描淡写的表态及其维护心理展露无遗。先是新邵县信息化办公室刘姓负责人认为“把我们成功纳入到扶贫单位确实很不容易,因为县与县之间的差距不大,能享受到国家政策是很不容易的”,接着宣传部副部长肖克寒在承认宣传标语“措辞有些不妥”的同时,将明显的“炫贫”曲解为“实际表达的是心情上的一种感谢,愿以此为契机,并且转化为一种动力和鞭策”。只是,这样牵强的解释,如何能够搪塞媒体与公众呢?




其次,将如何重要的宣传标语简单地归结为广告公司的私自行为实在过于勉强。据新邵县扶贫办主任黄建祥的介绍,该宣传标语是一家名为“金桂电子传媒服务中心”的民营企业制作发布的,他进而表示,“该企业老板看到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认为这是新邵县委、县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好事,于是就指使下面的办事员制作了该宣传标语”,“这是企业发自内心的声音,代表的也是老百姓的声音,这次成功纳入对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将很有意义”。黄主任的言论,除了不断地切割与表功外,让人看不到丝毫诚意。




不久,人们又在新邵县政府网站上查到与电子大屏幕庆贺标语文字近乎一样的文章,文章指出:“11月15日,从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召开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会上传来特大喜讯:新邵县被正式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是我县继被确定为比照国家西部开发县、湘西开发扶持县、省重点扶贫开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县之后,又一次享受国家重点扶持政策”。从该文中提到“特大喜讯”、“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等字眼,已经明确坐实了新邵“炫贫”事件的真实性,它绝非某家公司的私自行为,而是生动地彰显出新邵县“扶贫县”申请成功后的喜悦感与成功感。




二、“贫困县”为何成为一顶“金帽子”?




既“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新邵政府网站上的官样文章,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新邵县在此次申报成功后的狂喜难以言表。而这样的狂喜在半年前新邵县委书记的讲话中再一次得到应证:“这几年,为了争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这两大政策,我们不图个人升迁,只想百姓实惠,特意压低了一些经济指标,并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衔接协调工作,可以说是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不以“贫”耻,反以“贫”荣,为达目的,甚至故意压低经济指标,这样的“委屈”还在公开讲话中“炫耀”,新邵县官方将“贫困县”看成是一顶“金帽子”的心理已昭然若揭。




人们不禁要追问,“贫困县”的帽子本来不是光彩的东西,为何新邵县反倒将此看作是一顶“金帽子”,非要争而得之,一旦戴上,就如同喜从天降呢?实际上,“扶贫县”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才是新邵县争戴“扶贫帽”的根本原因。




首先,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国家将给予“扶贫县”巨额资金资助。2011年12月6日,邵阳市扶贫办主任覃勋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介绍说,邵阳市隆回、城步、邵阳、新宁、新邵、绥宁、洞口、武冈8个县市成功列入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每个县每年国家至少下拨5.6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每年5.6亿的国家扶贫资金投入,相对于新邵每年四五亿的财政收入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久旱甘雨般滋润。




其次,国家优惠的配套扶贫政策支持,为新邵地方领导“拼政绩”添上了腾飞的翅膀。据邵阳市扶贫办主任覃勋宏介绍,未来10年,国家将会在贫困地区对交通、水利、卫生、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例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享受到中央财政发放的中餐生活补助费,每人每天补助3元。仅这笔费用,邵阳市八县市每年将得到国家1.6亿多元补助。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坐享国家政策的种种好处,新邵县领导的“狂喜”倒也实至名归。




此外,由于被列入“贫困县”,上级政府对新邵各项发展指标大大降低,这无形中为新邵官员“拼政绩”预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新邵县政府官网显示,由于享有来自国家、省市的各种政策优势,新邵县在项目争娶转移支付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十一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0.67亿元,年均增长27.6%,其财政收入,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一个地处偏僻的山区县,竟然能够拿出如此漂亮的经济指标,新邵县委县政府的“有力领导”与“踏实苦干”自不待言。从当年邵阳县的“大肆庆祝”到今天新邵的公开“炫贫”,做法不同,实质一致,都是勇于忍受“扶贫县”帽子的尴尬与虚名,得到实实在在实惠的典范。




三、贫困县“炫贫”事件的危害性及其反思




新邵县“炫贫”事件,看似荒谬,违反“嫌贫爱富”的常识,但反过来看,其实又非常真实而理性,因为这其中牵扯到巨大的利益纠葛,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领导的政绩。因而,即便要戴上一顶看起来“很臭”的“贫困”帽子,要忍受外界歧视与鄙视的眼光,但两相其害取其轻,新邵县依然做了一笔划算的买卖。只是,在洋洋自得的“狂喜”之后,他们是否意识到“炫贫”背后的危害与风险?




首先,“炫贫”事件伤害的是新邵百万民众的心,让他们内心很受伤。从中国人的常识与普遍行为来看,“炫富”具有较广泛的意识基础,一些拥有丰厚财富与地位的富二代与官二代的“炫富”便显得非常普遍。尽管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和“卢美美”事件让“炫富”的她们臭名昭著,可依然有无数个“李美美”、“王美美”的前赴后继,原因无它,赤裸裸的“炫富”更容易满足她们极度空虚而好炒作的虚荣心。但“炫贫”则不一样。虽然网络上早已有此词汇,表达的是“贫二代”面对“炫富社情的自嘲心理与抗争姿态”。然而,这种心理与姿态,用在单个的网民身上尚可,一旦将其上升到群体的层面,尤其是让某一地区的全体民众“埋单”,则明显“绑架”了公众的普遍意志,轻视和忽略了公众的心理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炫贫”事件背后,伤害的是新邵全体民众的心。




其次,“炫贫”事件助长了地方领导干部的惰性思维与懒惰心理,令他们不思进取,以落后为荣。本来,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有着复杂的历史条件及地理区位的原因,国家出于共同富裕的考虑,给予贫困地区部分政策与资金支持也合情合理。从国家层面出发,希望贫困地区利用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然而新邵县领导却将这本“好经”念错了,不是发奋图强,充分利用资源谋发展,而是将“贫困县”的牌子作为惰性思维与懒惰心理的最好挡箭牌,其结果是,躺在国家扶贫资金与优惠政策上睡大觉,惰政与怠政现象由此而生,如何能够指望他们带领贫困地区民众早日脱贫致富?




再次,“炫贫”事件无形中加大了争取贫困县的恶性竞争。湖南新邵“炫贫”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个类似于新邵县的贫困地区争戴“贫困县”帽子的恶性竞争。由于众所周知的好处,各个地区争戴“贫困县”帽的做法就不足为奇了。其结果是,每次国家或省里申报贫困县,很多县都争先恐后,踊跃参加,为此不惜四处出击,自降身段,甚至达到故意压经济指标,修改发展数据的地步。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我国扶贫政策实行30多年,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贫困县名单只增不减,有些甚至十多年都没有变化。




新邵“炫贫”事件是一面镜子,既照出贫困地区部分领导发展理念的借位,又彰显出我国扶贫政策的种种弊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笔者以为,新邵“炫贫”事件,看似只是个别地区的“得意忘形”,但其实却蕴涵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共同意识,如果不进行彻底深入的反省与反思,则国家的扶贫政策将沦为儿戏。




第一,国家扶贫政策必须改革创新。主要措施有:1,调整或取消国家级贫困县制度,减少扶贫资源分配的中间层次;2,健全与完善贫困县“列入”与“退出”机制,严把贫困县的申报与审批关,认真审核落实贫困县的“退出”机制;3,严格监督并执行扶贫资金的使用机制,认真落实扶贫资金的使用去向,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实处,而不是沦为某些地方官员的“贪污挪用款”;4,改变过去的“输血式扶贫”,而是积极为贫困地区出谋划策,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发展参考,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从思想上根治贫困地区部分领导干部的惰性思想与懒政心理。从现有情况看,不少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申请“贫困县”时积极万分,挤破头都要争着上,国家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得过且过,缺乏发奋图强,拼命肯干的精神与意志。另外,由于地理位置与教育水平等原因,贫困地区部分领导干部懒政、怠政现象较为突出,坐享其成的心理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与心理如果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整顿,贫困地区则根本没有无法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必须坚决纠正“以贫为荣”的可怕思维。以新邵为代表的一些贫困地区,不仅不以贫困为耻,反倒以贫困为荣。本来,国家将某一地区列为贫困县,实际上是对该地区领导干部的一种批评和鞭挞,贫困县地区的领导应该“知耻而后勇”,发奋向上,积极肯干,为早日脱贫致富流血洒汗。然而不幸的是,国家的鞭策与激励,换来的却是贫困地区的大肆庆祝。新邵县如此光天化日之下的“炫贫”背后,隐藏着的是贫困地区部分领导干部“以贫为荣”的可怕思维,它不仅与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更无助于贫困地区依靠自身脱贫致富。如果不纠正这种可怕的思维与心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能真正得到保障?国家的扶贫方针与政策又如何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