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深 山 杜 鹃 别 样 红—记古市镇划坪村小学的教师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2-4-15 19:58
标题: 深 山 杜 鹃 别 样 红—记古市镇划坪村小学的教师
深 山 杜 鹃 别 样 红—记古市镇划坪村小学的教师

古市镇中小学 黄智勇

  在古市镇与全丰镇交界的大山深处曾是修水县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根据地,抗日红军的足迹曾走遍了这绵亘蜿蜒群山里,这里就是古市镇最边远的村落——划坪村。全村近千人就分散居住这陡峭的山坳坳里,划坪村小学就坐落在这群山的怀抱之中。
四个年级两个班

  几年前,划坪村小学拥有二百余名学生,是古市镇内一所颇具规模的村级完小。随着人口的外迁,学生数急剧减少,今天的划坪村小学总共只剩下三十几个学生在这里分别就读一到四年级,其中一、二年级是一个复式班,三、四年级是一个复式班,三名年轻教师担任全校四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教学工作。

  刘光年老师与黄炳清老师是去年下半年刚走上讲台的外地特岗教师。高大帅气的刘光年老师来自铜鼓县,满脸憨厚的笑容里显出几分坚毅;文质彬彬的黄炳清老师的家在抚州市乐安县,每一次返校上班,他要坐整整一天的车,途中要换乘火车与汽车。由于路途过于遥远,他每每要等学期结束才回家。在他看来划坪小学就是他的家,自己就是孩子眼里的大哥哥。校长吴将军已在此任教多年,是修水县第一届农村十佳青年教师。这三位年龄相仿的青年教师就是全校三十余名学生的守护者。

  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体验:上好一堂课不容易!作为教师新手的刘光年老师与黄炳清老师来说,他们不仅缺少教学经验,而且还要面临复式班的教学工作,这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空闲时,他们就反复研读教材,精心备写教案,经常开展课堂互学互评等活动。

  刘光年老师常对同事讲:“我们今天多尽一份心,孩子们的明天就多一份光明!”

  自己动手开荒种菜

  由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很多学生的上学路程太远。为了让这些学生少跑山路,学校特意为学生安排了午饭,为学生做饭也就成了三位老师每天的常规事情。刘光年老师说做饭不是难事,难就难在没地方买菜!这个边远的小山村离镇中心有十几里远,民居散落在山山峁峁间,根本就没有集市。为了让学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刘光年老师与黄炳清老师曾在周末步行到镇中心购买,来回用了半天,买回的蔬菜也供应不了几天。后来,三位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开荒种地,尽管不熟悉耕种,他们还是像模像样地种出了一片片碧绿的菜园。谈及自己亲手种出的菜园,几位老师总是颇有些得意!

  翻山越岭的家访

  在划坪,但凡家境稍宽裕的人家大都迁出,只有那些特别困难的家庭还居住于此。现今在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这样的贫困家庭,积弱积贫的家境让一些学生的正常学习都难已得到保障,可是他们比任何地方的学生都更爱学习。

  为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学以来,三位老师就利用双休日,有计划地开展家访。三年级学生冷义、丁美秀的家离学校有十余里。每天清晨,他们俩结伴出发,在这十余里少有人烟的崎岖山路上匆匆走上将近两个小时赶往学校上课,下午又要在日落前赶回去。晴天时还好些,如遇到雷雨天气,这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就有些胆怯了。每每这时,学校里就要安排两个老师护送他们回家,另一名老师留守学校。

  上周星期六早晨,三位老师徒步来到了冷义同学与丁美秀同学的家里,探访两天没有上学的两个孩子。在陡峭的山路上,他们跋涉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了一叫“高地”的山角旮旯里。这里高山林立树木繁荗,半山腰缓坡处的几所破旧的老房子显得那么渺小,仿佛已被岁月遗忘。望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老师,两个孩子喜出望外竟小声啜泣,孩子们的家人热情地迎了出来。
在交谈中,老师们得知因为这几天风雨太大,家人担心两个孩子上学途中不安全,就没让他们来学校上课。丁美秀的爷爷说:“本应给老师们请个假,可我们这里没有电话,连过往的人都少有,没办法联系学校。”

  后来,三位老师了解到:两个孩子是深山里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日里,他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伴。那天上午,黄炳清老师给两个孩子补课并辅导他们完成假期作业。临近中午时,三位老师婉言谢绝了家长们的挽留,返回了学校。

  深山春来杜鹃红

  与其说划坪村小学的吴将军、刘光年、黄炳清是这三十几个学生的老师,不如说他们是这些孩子的父辈。在校园里,他们不仅承担着全体学生的所有科目教学任务,还是替所有学生操劳着衣食。或许,他们的付出并不能完全改变学生的生活现状,但也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他们正在孕育着群山深处的希望,向学生们宣讲着爱的教义。

  今年的雨水格外多,温暖的春天姗姗来迟。但只要有阳光,深山里的杜鹃就会灿烂地怒放。。。。。。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