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呼唤这样的公益电影--电影《一诺千金》观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nfknd 发表于 2012-8-27 14: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小立
     今年的3550年前的榜样——雷锋又风风光光地回来了,郭明义、雷锋哥、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同学等等成为当代雷锋被传颂。雷锋不再像往年3月来、4月走,这一次雷锋能长住下来,他那张温暖的笑脸将永远感染着当下的每个人。
    学雷锋,并非机械地模仿雷锋扶老奶奶过马路,关键是雷锋的精神品格在当代的弘扬。现实中具备雷锋精神品格的大有人在,但需要我们的发现、需要我们的传播,让助人行善的精神在社会中加以放大,在人与人之间增加这种爱的浓度。现在很多人为了成名,会不惜代价地去炒作自己,而作为时代的“雷锋”更有资本被传扬而成为时代真正的偶像。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同学15年真情照顾已逝同学父母的事迹,就足够在各大校园传播。15年,数字说明了一切,15年的持之以恒足以用一部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来讲述。
    以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传播时代偶像、表现时代英雄,是中国文艺创作的独特景观,作为受众广泛的电影艺术一直肩负了这一时代责任,涌现了诸如近期推出的《杨善洲》《郭明义》等影片,这类影片以张扬真善美的思想力量、以真实可信的艺术力量感染了观众。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同学15年真情照顾已逝同学父母的感人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之后,已被改编拍成了电影。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河北电影制片厂、河北玛西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拍摄而成的电影《一诺千金》就是一部具有这双重力量的感人作品。
    影片从河北农村的西河大鼓舞台切到城市的大学校园,交代了城乡反差极大的两个地域间将要发生的故事。西河大鼓作为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成为片中故事讲述的载体,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曲艺文化的魅力,又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旁观者身份见证了这个爱的故事。
    影片的结构完全按故事的发展进程推进,一开始集中展现了河北省石头村的一对农民夫妇所遭遇的人世间最大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河北石头村的一对农民夫妇在数年前失去了患病的大儿子广阳,小儿子宝阳努力考上了河北农大,给了父母许多安慰,哪想到,不幸再次降临,正读大学、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小儿子也患上了和哥哥一样的不治之症而离开了人世。接连的噩耗击跨了这对农民夫妇,尤其是无法承受失子之痛的母亲,服下安眠药后虽被及时抢救,但精神彻底崩溃了,坚决把一直陪伴在小儿子身边的同学认成自己的儿子宝阳。
    影片到这里是个转折,观众把所有对这对不幸夫妇的悲伤一下子转为了对学生们的期待。影片没有拖泥带水地给孩子们留有豪言壮语的表现空间,望着眼前无望的孤独老人,可以说,同学杜启峰未加任何思考,以人性善的本能自然地喊出了一声“娘”。 杜启峰的善良也感染了同学们,另一位同学顺势要做老人的大儿子广阳,同学们一口一声“娘”地安慰着老人,爱的相连超越了血缘。剧情到这里,为老人而悲伤的观影者,其情感期待也得到了一丝安慰。
    一时的应允容易,真正担当起儿子的责任难。就在石头村村民为怀疑同学们做儿子这件事而争执时,农大的同学们在其毕业联欢会上正式立下了一个永远做儿子的约定。从此,这群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双面人生,默默地扮演着他们的双重角色。他们人不到石头村,钱一定按时到,定期寄汇款兑现做儿子的孝心,每年的八月十五,孩子们一定会赶回石头村给“娘”过生日。宝阳娘就是靠着这分挂念坚持了下来。直到她的病情得到好转后,她依然是靠着“太想看到孩子们的信、在电话里太想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太想让他们喊一声娘”的这份挂念在支撑生活。影片的高潮在“儿子”的结婚现场,这些儿子多年的尽孝已经温暖了娘那颗悲苦的心,所以她坦然说出了早已知道是这些孩子装作她儿子,因为这种人间大爱让她不再承受丧子之痛,不再用疯癫来逃避现实,现实中这些不是亲生儿子却胜似儿子的孩子们的爱温暖了她的心,也感动了村民,更感动了观众。
    社会在急速变革中,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但每个人内心其实又特别渴望人间真情。雷锋之所以美,美在他做了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的同学的美,美在他们做了让渴望得到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该片恰恰是在呼唤这种助人行善的精神,也契合了 情义河北、诚义燕赵”的河北文化精神。
    雷锋精神需要放大,雷锋精神的浓度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加以增强。也就是说像表现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同学15年真情照顾已逝同学父母这样的电影需要广泛传播。电影《一诺千金》作为一部公益电影,将在各大高校展映,这一举措找到了这类公益电影最恰当的传播方式。我们不能用票房来衡量公益电影的价值,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观影人数、观影群体和其产生的社会价值。

(作者系《文艺报》艺术部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30 02:33 , Processed in 0.109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