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洗脑”式企业管理为何横行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xiushui    时间: 2013-1-20 10:16
标题: “洗脑”式企业管理为何横行中国

导语近日,一段《酒店女员工洗脑式汇演,不毁你三观誓不罢休!》的视频爆红网络;无独有偶,一则《进入XX工业园,以为是到了纳粹党卫军总部》的帖子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视频和帖子让人们普遍联想到“朝鲜”、“纳粹”、“洗脑”、“传销”、“军事化管理”等词汇

实际上视频和帖子展现的企业管理文化在中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广泛存在。其形式能让人联想到“纳粹”,也并非偶然。




01 让下属听话又玩命,是一些上级的梦想
为了让德军不知疲倦,纳粹德国就曾经尝试过使用药物“二战”时,凡是和德军交过手的人都惊讶于德国士兵的勇武,他们仿佛不知疲倦,跟在装甲车后面一走就是一整天,到了地方居然不用修整,立刻能投入战斗。好像他们不是肉人,而是一架架机器。“二战”结束多年之后,关于德军使用兴奋剂的报道逐渐浮出水面。2003年,德国出版过一本名叫《“速度”的纳粹》的书,收集了所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2004年德国《明镜》又刊登了一系列纪念“二战”结束的回忆录,其中就有一篇专门讲希特勒强迫士兵服药的文章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有18名囚犯每天都背着20公斤的背包跑步,他们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又一圈,中间没有任何停顿。——这其实是在做一项名叫“D-IX”的秘密试验,德国汉堡市刑事犯罪学家沃尔夫.坎普发现,二战时期,纳粹一直梦想研制一种药物,士兵服用它之后,就会变得跟机器人一样

药物的作用有限,让人听命的另一种手段是精神控制

“D-IX”最后没来得及普及,德军使用的兴奋剂也有严重的副作用,相比药物,“纳粹”对军队和民众的动员有一种更主要的手段——精神控制。
没有原则的集体主义、泯灭个性消除差异的制服、对异己的隔离与不同声音的取消、煽动性的演讲、利他名义下的强迫、对未来利益的许诺、标榜团结的仪式、归属感等等——当德国人经历了这一整套“洗脑”后,他们的人性在褪去,变得狂热和服从。

精神控制在强调执行力和劳动强度的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为什么我们经过饭店和理发店的门口,更容易看到那种让人惊诧的“洗脑”式操练?因为这类行业的员工收入低、前景黯、工作又枯燥辛苦,这导致员工容易倦怠和流动,所以如何调动这类行业中员工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就成了管理者的重要任务。而那种“洗脑”式操练就被很多服务业的管理者当成了手段。
有人分析道:“餐饮业传销般的企业文化,不过程度差别,或多或少都有,为什么餐饮服务从业者能够自发地热泪盈眶?其实如果你带有强烈自卑感,教育水准又不足以让你识别这类企业文化的陷阱,那种看上去互助互爱的氛围对她们来说特别温暖。这是企业主防止低薪员工流动性过强特喜欢做的事。”
嘉兴市一家酒店员工在进行凝聚力操练



02 精神控制如何实现
关键词:神圣感、纪律性、集体主义、希望1967年,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克柏莱高中教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明白发生在纳粹德国的悲剧,进行了一项大胆的试验——他要重建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就在他的教室里。这项试验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浪潮》。
在《浪潮》中,教师文格尔从纠正学生的坐姿入手,要求学生发言时必须站立,必须尊称他“文格尔先生”。接下来一堂课,文格尔要求大家站起来像军人一样踏步,齐呼“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的口号,“感觉所有人都融为一体,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踏步还有另外一重作用:一起将楼下的“无政府主义课”踩在脚下,“让我们的敌人吃天花板上的灰”——由此学生们产生一种优越感,“无论表现怎样,我们这个班也比楼下的‘无政府主义班’要好”。再往下,文格尔和他的班级有了自己的制服、名称、口号……,学生们有了归属感,他们逐渐被这个叫“浪潮”的组织控制。
在文格尔的试验中,关键点在于以神圣感激发斗志、以纪律性磨灭个性、以集体主义制造归属。而在酒店女员工的汇演中,反复表现的也正是这些。她们用撞绳的方式生造一种悲壮的神圣感;用“一心一意向企业,二话不说就是干”的整齐划一、不假思索来抑制自己的思考能力;用紧紧抱团的“大家庭”氛围给自己归属感。

“纳粹”仪式、宣传画和酒店员工汇演对比

实际上,要实行精神控制还有一个关键要素——给人希望。“纳粹”是德文“民族社会者”的音译,“纳粹主义”即民族社会主义,本是个好词。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给德国人勾勒出一个“理想国”,这个国家贫富均匀、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给人希望,才能吸引人心。服务业的老板也乐于给员工画大饼,比如中国成功的餐饮企业海底捞,就有“嫁妆”说——做到店长给6万“嫁妆”,做到小区经理是20万,做到大区经理是800万!这样的优厚待遇给底层员工传达了“只要你好好干,做到XX职位,就能取得人生成功”的讯息,底层员工也确实很吃这一套宣传。然而只需做个简单的算术就明白,这种成功的希望,类似于传销中做到X级上线就能得到天文数字奖金,听起来诱人、做起来虚幻。不过贩卖这种虚幻的希望,也正是实现对人精神控制的重要手段。

让人没有摆脱控制的条件,是控制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不管是“纳粹”的精神控制,还是传销的精神控制,都伴随着强制。人毕竟有自由天性,有思考能力,这些都会促使人抗拒控制,为了消解这种抗拒,“纳粹”的专政机器消灭异见,而传销组织者拘禁“学员”。
与抗拒控制对应的,是主动融入控制。某传销者曾有这样的肺腑之言: “以前的我是个结巴……很多人看不起我……别人发给我的工资比当初承诺的要少,我却因为胆怯和结巴,不敢找人争辩。在社会底层,我过得很难受。可是在这里,我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找回了自信。只有在这里,我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像这样的传销者,没有更好的生活选择,或许还真不如在一场骗局里麻醉自我。




03 这种企业管理方式为何在中国多见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劳动者的弱势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劳动者,作为企业员工,相对于资方是弱势的;作为社会人,所处的阶层是弱势的。这双重的弱势,使得他们缺乏摆脱精神控制的条件,因而或被控制成功,或即便不被“洗脑”、也得参加那些侮辱人格的操练。
这些被精神控制的劳动者,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呢?即便是在号称“把员工当人看”的海底捞,也是这样一番情形:
“传菜员脚上没有不起泡的;后堂刷碗工的手没有不烂的;前台服务员的嗓子没有不哑的,腿没有不肿的”。
“有的干部,年纪很轻就一身病。海底捞的采购大主管杨滨曾经创了一个纪录,他在2004年365天没休过一天假”。
一位员工在海底捞的内部网上发帖说: “今天被领导训了一顿,心情挺差的。……我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天上12个小时班,如果还嫌不够,那要怎么办?海底捞没有哪个服务员睡够了的。一天12小时上班,你说还有什么自己的时间?!难怪婚姻大事推荐内部消化。这算是为员工着想吗?休假了,都是在宿舍补充睡眠呢。你们养的不是员工,是机器人。”
从这样的情形,实在看不出“把员工当人看”。一位顾客曾问海底捞的小姑娘工资多少,答曰:工资不重要,关键是开心。再问给你加500元,愿意去我那儿干吗?答曰:我们主管说了,跳槽等于离婚,离婚等于背叛,背叛等于破产,破产等于回老家。——从这样的对话看,海底捞成功的秘诀究竟是“把员工当人看”,还是精神控制很成功呢?(资料来自《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的员工



结语企业采用精神控制的管理方式,有效,但落后、不人道。而要拒绝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唯有改变中国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