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23亿建造的北川地震遗址为何打水漂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3-7-11 18:01
标题: 23亿建造的北川地震遗址为何打水漂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能保存多久?
嵇少丞

据媒体报道,四川北川地区持续降雨,北川老县城(曲山镇)地震遗址保护区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即使洪水消退之后,洪水携带来的泥沙、碎石、树根等漂浮物也会将北川大酒店遗址、遇难者公墓等重要地震遗址全部或部分掩埋。
曲山镇是汶川地震之前的北川县城,龙门山中央断裂从整个县城中央通过,而且该断裂在这里地表位移量很大,因此地震在这里释放的能量也最大, 故曲山镇受到灭顶之灾。例如,北川第一中学有823名学生和40名老师在地震中遇难,120多名学生严重伤残。高一(2)班69个学生仅15个被救活,其余的被房梁砸死、被楼板压碎、被瓦砾和落土活活窒息而亡。曲山镇幼儿园,位于北川县曲山镇危家巷,因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导致幼儿园及学前班500多名学生中,仅包括郎峥在内的20余人幸存。北川县茅坝中学(即北川县中学初中部)建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全校500多个师生在5.12那个瞬间被掩埋在大小混杂的滚石之下,全校仅剩下一根旗竿和上半部篮球架,连倒塌的教学楼都不见了踪影。北川县人民医院共有107名医生、护士和医辅人员在地震中遇难,只有37人成功逃生。5.12那天地震时,曲山路上百货公司附近本来有1600多人及时地从室内跑到楼前广场上,哪知8分钟之后,从东边王家岩山上突然滑坡下来几百万立方米的碎石,碎石流瞬间就将震倒的和没有震倒的建筑全部掩埋,吞没了本已逃到广场上的那1600多人。
震后,北川新县城在四川盆地上的安县黄土镇重建,曲山镇老县城 被“打造”成为“国家级地震遗址博物馆”,以“永恒北川”为主题,由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部分组成,总投资为23亿元左右。据说,整个项目由上海市援建,以同济大学为主持单位。最近这场暴雨,原要重点保护的地震遗址不见踪影, 另加至少几亿人民币打了水漂。

地震后几天所照的北川县城全景照片(a)和航空遥感图(b)。(a)勉强立着的房屋也都破裂不堪,(b)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就像一块绿挂毯被利爪撕烂。

地震前的北川县城——曲山镇
北川县城——曲山镇的地震废墟, 照于2008年秋,今后永远看不到了,大部分已经被泥石流淹埋。


北川老县城汶川地震遇难者公墓已被淹没




洪水的激流大浪中,加固后的地震遗址——玻璃楼绿宝宾馆焉能永生?

把北川老县城“打造”为“国家级地震遗址博物馆”, 投资巨大,却在决定之前没有仔细论证,更没有吸收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的教训。东河口村,位于青竹江和红石河交汇地带,5.12以前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因位处青川县三乡(红光乡、关庄乡、石坝乡)交界,交通要道,商旅频繁,这里有医院、学校、商店、旅馆、茶馆、饭店、信用社、邮局、文化站,居民有1000人。地震时山沟中的平坝冲天而起,尘烟滚滚,地下断裂带中的岩石碎裂成流,像挤牙膏一样腾空喷出,碎裂流中最大的岩石碎块重达好几百吨,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以每秒1~2千米的速度射向对面山坡,山沟两面陡坡上的沙土、树木和岩石哗啦啦填满山沟,并以非常快的速度呼啸着向山沟下游涌流,隆隆巨响中瞬即就掩埋了东河口村和一个电厂,200户房屋和780多人被活埋在浅则20米深则100米的岩土层之下。地震之后当地政府看到“商机”与表现政绩的“好机会”,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建成“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内有刻字碑林,可是2009年与2010年夏天就被两场暴雨之中的泥石流毁得无影无踪。大地震之后, 地形地貌远离平衡态,要达到新的平衡态少则几十年, 多则上千年。 人与大自然硬斗,劳民伤财最后还是要输。
2008建成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2009年夏天就被一场暴雨之中的泥石流毁得无影无踪。 照片照与2008年11月。
2008建成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中一块刻字碑,2009年夏天就被一场暴雨之中的泥石流毁得无影无踪。 照片照与2008年11月。
地震前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
地震后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

本人也曾多次去过北川老县城考察,一次一个样,面貌变化太快。 震害的原始面貌早就不见踪影,原先的街面被数次泥石流埋到好几米深处。在龙门山这样的地质环境中,要保护北川老县城那样大面积的地震遗址几乎是不可能, 因为龙门山是地震频繁的地区,历次地震已使山中断裂带内部岩石支离破碎,北川老县城就是沿着断裂带(河谷)修建的,即使平时特别是暴雨之后山上往下滚石不断,泥石流司空见惯,更何况发生了5.12这样特大地震,震酥了山体,整个山体被“开肠剖肚”,到处是滑坡、塌方,破坏了植被, 垮塌了房屋,几乎每次暴雨之时都会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搬运碎石泥土掩埋地震遗址。例如,2008年9月24日暴雨后一场巨大的泥石流掩埋了北川老县城和擂鼓镇,造成上百人死伤。暴雨从山上携带大量的岩石碎块、泥土、树干等滚滚而来,北川老县城老区被沉积掩埋了几米深,泥石流还 冲垮了擂鼓镇安置地震灾民的柳林板房区,部分板房被毁,整个小区到处是积水、淤泥和碎石,2000多灾民不得不再次搬迁。所以, 以本人愚见,在北川老县城那样恶劣的地形、地势、地质条件下, 如果不建成大型的地上地下排水系统,地震遗址是不可能保存的。若要花巨资建大型的地下排水系统,有那个必要吗?与其花巨资建设与维护,不如让其以自然的方式存在与消亡,这可能是与自然相处最合适的一种方式了。


2008年夏天照的北川长途汽车站门口
2009年冬天照的北川长途汽车站门口, 遭遇了2008年9月24日的泥石流

2011年冬天照的北川长途汽车站门口。一年一个样, 保护了吗?能保护吗?再经过今年这场洪水泥石流,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恐怕今后看不到了。


把北川老县城建成“国家级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初衷是好的,她是地震灾难的见证。日本广岛有个和平公园,园内有一个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墙,上面镌刻着几万个死难者的姓名。耶路撤冷,有一堵象征犹太人苦难历史的哭墙。暮色中,任由虔诚的人们抚摸着、亲吻着、祈祷着、失声地痛哭着。记得四川有位领导也曾说过:“要在北川地震遗址上建一面哭墙,上面刻有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但是,建一面哭墙就能够让我们中国人永远记住地震的灾难而发奋图强做好抗震设防吗?抗震设防根本上还是要靠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去保证。
对比上下两图(北川县城政府大院门), 可见一次泥石流(2009年9月24日)可以沉积多厚碎石。再经过今年这场洪水泥石流,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恐怕今后看不到了。

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堪称国家的夏王朝(距今4100年)的奠基人—大禹就出生在北川。龙门山古称茶坪山或湔山,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的伟大功绩,将之命名为龙门山。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禹为西羌,生于茂州汶川”。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说:“禹生石纽”。古时候,人口少,行政区划不像现在这么细,汶川和北川那时候属于一个行政区划。所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上世纪30年代去凭吊北川夏禹遗迹时说过:“禹王明德古今悬,哪计汶川与北川”。


     如果有花23亿元人民币保存地震遗址的劲,还不如学学大禹治水,疏通湔江,这样做可能消除北川县等地的洪水隐患。龙门山内湔江两岸,山坡陡峭,一般坡度达30-50°, 大者甚至达60-70°,极不稳定。汶川地震及其之后的余震造成大量的山体崩塌、滑坡、塌方,跌入湔江河道,阻碍水流。 例如,位于曲山镇上游仅4千米的唐家山堰塞湖就是由于5.12主震造成山体塌方填平了湔江河谷,筑成长803米、宽611米、高83至125米的碎石堤坝,阻塞河流,形成地震湖即堰塞湖。北川县漩坪乡场镇位于唐家山堰塞湖地质坝上游3公里处,小镇的一边是湔江,一边是大山,湔江边上是北川到茂县的公路。居民大多住在公路两旁,山坡上有乡政府、乡中心小学、粮站等单位。地震后第一夜,河水就涨了7-8米。 5月13日早晨河水就漫到镇中学的操场了。13日下午,水漫公路北川-茂县公路,晚上水涨到了街上。14日白天漩坪乡场镇街上的房子就看见一个顶了,后来就什么看不见了。当天晚上,建在海拔690米高度的乡政府也被淹没了,而且堰塞湖里的水还在涨。2500余人不得不从刚刚迁到的石龙村(海拔740米)继续向高处的十里任家坪转移。余震还在继续,山崖继续垮塌,大雨不停,堰塞湖越涨越高。6月6日,唐家山堰塞湖儲水量达2.2亿立方米,6月10日最高水位达到743.1米,库容3.2亿立方米。当时国家动用军队用推土机开挖水槽,于11日得以人工安全泄洪。
唐家山堰塞湖的危险警报解除之后,领导各忙各地去了,没人再想必须清理湔江河道的事。现在地震已经过去5年多,唐家山地震堰塞湖坝体不仅没有被炸除,当地政府反而投巨资把它成“5A级景区”。2010年初,为唐家山地震堰塞湖建了码头。2010年8月北川下了暴雨,唐家山堰塞湖水位由平常的712米涨至716米,泄洪量达到2000立方米/秒。今年7月8-9日下暴雨,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从平时的712米升至718米,湔江流量达5000立方米/秒。依本人愚见,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地区河道不畅流迟早是件事,只要龙门山里下大暴雨或持续几天下雨,必然会给河谷两岸造成洪灾。

北川老县城地形地貌与泥石流的发生地点

法国十七世纪卓越的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大自然的一点力量、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生命在地球上就像瓦砾堆上的幼草,稀稀落落地在石头缝中生长。生命和文明像夕阳余辉一般脆弱,灾难什么时候来,完全由大自然独自做主,人类并没有发言权。人类不应该过份地放大自身对自然的作用,把脆弱的幼草天真地当作参天大树,傲慢地忽略了已经存在46亿年的地球。在不可抵御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人不过是狂风中的一粒微尘,只有悲叹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的份。所以,在压倒一切和绝对优势的大自然面前,我们要丢掉“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狂妄和盲从,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和微小,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让谦卑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回到我们的心里,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