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中国部分城市债务高达千亿元 远超底特律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3-7-27 10:10
标题:
中国部分城市债务高达千亿元 远超底特律
曾经的“汽车之城”底特律,7月18日向法院申请地方政府破产保护。
由于底特律的债务非常庞大,目前欠下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债务,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如果以“底特律模式”来处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允许财政“收不抵债”的地方政府宣布破产,那会是怎样的情形?
然而,由于中国地方政府是典型的“无限责任政府”,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也使得即便地方政府出现大规模的债务,中央政府都会买单。这样的体制和架构,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发展可以高枕无忧,情况恰恰相反,中国特有的财政结构以及监管机制,被掩盖的问题和债务日益累计,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单一产业衰败引发的连锁反应
底特律是典型的单一产业城市。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单一的汽车产业造就了底特律的辉煌,也促使底特律走向衰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底特律从曾经的辉煌逐步跌入绝望和荒芜的深渊,最终走向破产,原因有很多。例如美国汽车工业萎缩,沉重且不可持续的养老金负担,市政府过度投资华丽而低效的项目……从城市研究的角度,底特律的致命缺陷在于失去了城市应有的多样性,缺乏多元的产业支撑,无力吸引多样的人口,当然也没有多样的文化……这些缺陷使底特律失去了吸引力,难以聚集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企业、工厂、精英人士,不断地离开这所城市,城市的税收越来越少,负债越来越多,步入恶性循环,最终走向了破产。
底特律是典型的单一产业城市。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单一的汽车产业造就了底特律的辉煌,也促使底特律走向衰败。产业单一的工业城市相对封闭独立,它们有大量的工厂,雇佣着成千上万名技能水平较低的工人,除了向世界各地提供廉价的商品之外,这些工厂自给自足,独立于外面的世界。相对于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产业有兴衰周期。当日本的汽车产业崛起,美国的汽车产业逐渐低落,底特律没有形成其他可替代的产业,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汽车产业衰败,加剧了社会动荡,错误的政策又使精英和企业家相继离开这座城市,雪上加霜。1967年7月底特律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黑人骚乱,继而使整个六七十年代骚乱不断,社会动荡以及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使许多可以离开底特律的人,义无反顾地一去不回。1950~2008年期间,底特律的人口下降了100万以上,占人口总量的58%。1970年,底特律有一半白人,到了2008年,白人只剩了10%。白人离开,在带走税基的同时,也将底特律变成一个贫穷的、单一的黑人“孤岛”。
为了发展旅游业,底特律政府先后建设一些高档宾馆和赌场,希望将黑人孤岛打造为“美国黑人文化中心”。不过这个中心并没有展现黑人的正面精神,反而充斥着帮派火拼、枪支、吸毒和犯罪等负面特征。底特律陷入了恶性循环:经济低迷造成贫民窟蔓延,贫民窟刺激犯罪率上升,高犯罪率制约经济增长……实际上,这正是单一的人口结构造成的后果:企业家和精英离开,使得这个城市缺乏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贫困人口大量聚集,无法走出衰败的泥沼。
高犯罪率和贫民窟现象使底特律“不适合居住”。2007年,底特律在全美暴力犯罪城市榜上排名第三,2008年,密歇根州三分之二的谋杀案发生在底特律,2010年,该城市连续第四年成为联邦调查局(FBI)眼中美国“最危险的城市”。这些触目惊心的犯罪数据和负面称号,加剧了人们离开底特律的步伐,底特律成为了一座被抛弃的城市。
不可否认,底特律政府也曾为走出萧条做过努力。比如规划大体量的建筑设施,改变城市形象,并试图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然而,这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无助于改变现状,还加剧了城市债务。成功的城市通常会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因为经济繁荣促使人们愿意花钱购买房屋等固定资产。但是建设投资是城市繁荣的结果,而非原因。当底特律的人口不断减少,房屋和设施已经供大于求,过度建设无异于饮鸩止渴。
通过城市改造和大建设,塑造出的光彩照人的城市表象,不过是政客们的政绩工程,底特律需要的,不是大量的建筑和设施,它需要的,是多元产业和企业家精神。
假如中国的城市也可以破产?
底特律与中国许多城市,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以为城镇化就能拉动经济发展,不惜背负大规模的债务,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城市建筑遍地都是,却空无一人……
有意思的是,美国各级政府对底特律破产申请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许多地方官员大跌眼镜:美国联邦政府对于底特律市的破产没有大包大揽。在底特律提出破产申请之后,奥巴马政府实际拒绝了援助这个曾经辉煌的破产城市,底特律所在的密歇根州政府也拒绝了援助的要求,甚至认为底特律破产是“必经之路”。
底特律与中国许多城市,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以为城镇化就能拉动经济发展,不惜背负大规模的债务,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城市建筑遍地都是,却空无一人……从债务规模上看,底特律市政府的债务总共只有180亿美元,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曾经高达10.7万亿元人民币(合1.65万亿美元),个别城市的债务数量不一。据安邦研究团队掌握的情况,部分城市的债务可能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底特律市的债务规模。
如果能够用底特律模式来思考处理中国城市的问题,对于同样遭受严重地方债务压力的中国城市,会有哪些参考价值?
首先,底特律的破产表明,产业的繁荣,才能带来城市的持续繁荣,大量的投资建设,并不能拉动城市走出困境。一个城市空间,如果没有产业的繁荣,无论多宏伟壮丽都难以持续,最多变成漂亮的鬼城和空城。花费巨资修建的鄂尔多斯新城,昆明呈贡新城……这些赫赫有名的鬼城空城,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宽阔的马路、巨大的广场、宏伟的建筑……巨额债务支撑起来的城市面貌,不可谓不漂亮,但是缺乏产业的支撑,仍然人车寥落,一片萧条。空城、鬼城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城市空洞化,缺乏产业和社会支撑的结果。厘清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看懂了产业和空间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转换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思路。因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其次,地方债务是否应该由中央和全民买单?过去,中国城市处理债务问题的逻辑大致是:地方政府开发土地搞招商引资,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地方债务上交中央并且变成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国家出面用全民资产来偿还债务,处理不良资产。此后再放开搞活,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方案,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和债务循环,重复同样的结果,并且风险程度更为剧烈。如此庞大规模的地方债务,是否应该由中央买单,还是学美国政府任其破产。实际上,对于发展策略的失误,做决策的官员需要承担责任,不能上届债务下届还,留下一堆烂账让继任者去处理。因此,地方政府破产只会让地方政府在发展问题上更冷静,避免盲目投资。
最后,允许地方政府破产,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良性发展。发展策略失误会导致地方经济增长的停顿,这是很自然的成本,即犯错误的成本。对于出错的地方,劳动人口、资本、人才就会流向更有前途的城市,流向那些没有犯错或少犯错的地方。从全局看,这是一种良性的调整,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一旦地方真破产,发展停顿了,市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市场永远只能是一个政策错误的“买单者”。
总之,底特律模式的价值点,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决策责任的分级模式,如果承认“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承担相应的发展责任也应该成为“硬道理”,无限制的兜底,只会促使地方政府无底限发展。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