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美股买手老刘和他的小伙伴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4-4-29 10:11
标题: 美股买手老刘和他的小伙伴
炒股的人都相信一条真理:多数人都赔钱,但自己属于少数人。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炒股票已成为最流行的全民活动。尽管只有少部分人能达到市场的平均回报水平,但在股市大显身手已经成了一种中产阶级的执着梦想。


比如一位刚逛完早市的大妈,把生鲜蔬菜搁进冰箱,洗洗手,沏壶酽茶,戴上老花镜,按下电脑开关准备开始一天的交易生涯。大多数人对炒股这个工种缺少尊重。该大妈肯定不会去协和医院谋一份给病人做心脏搭桥手术的兼职差事,却对交易股票抱有极大信心——其实两者都是技术活,难度不分伯仲。


这个时候的老刘正微闭双眼,躺在一张专业的按摩床上。一个女人正在推拿他略显僵硬的肩胛。“炒股很累,有时候我会在按摩中睡着。”他说。


老刘家位于北京东四环外一处幽静的小区,走过一段亭台水榭的石子路,绕过泳池、水上乐园和叫不出名字的三十多种植物,就到了单元门口。欧式风格装修,240平米,其中一个房间有6台显示器,上面铺满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曲线,从远处看还以为到了五角大楼的作战指挥部。旁边一个小房间被老刘用作按摩室,朋友推荐的保健技师每周上门3次。此外这个房子里还有两个阿姨帮他打理生活:“一个做饭,一个看孩子。”


老刘是个纯粹的美股交易者,除了每天坐在电脑前做两件事——观察,然后飞速敲下订单——之外,他可能什么都不会。老刘也是个没什么爱好的家伙:不喜欢应酬、电影、旅游和足球,就是很枯燥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在让人敬畏的市场波动里发现挣钱的机会——就像他平时最喜欢的一句话:Trading 4 Living。









【烤串聚会】


晚上七点半,靠近朝阳路一条胡同里的烤串店生意不错。小包间有些简陋,门关不严,除非锁上,否则自己会慢悠悠荡开。大圆桌上几道凉菜,正中央是炭火炉子,肉串、肉筋、板筋、大虾、鸡翅、脆骨、肥腰、鸡心、心管满登登铺在上面,升腾的烟气撩得下风口坐的两个人直揉眼——其中一个小伙子叫马骥良,25岁,面庞白净,穿着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他是出门问问的产品经理和创始成员,这家主营移动端语音搜索业务、成立时间一年多、人员不到二十人的公司获得了海纳亚洲和红杉资本的千万美元融资,并拒绝了一些互联网巨头的收购。旁边的中年胖子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参与管理15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他们热心地把新烤好的串分给坐在里面的小伙伴。


这是上个月北京一个美股玩家圈子聚会时的情境,该组织成员还包括几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去哪网的产品总监、嘉实基金的大数据挖掘专家、全球最大乙烯生产商的战略经理、金山网络的资深工程师……他们不同职业、不同背景,通过网络结识,“美股玩家”是他们的共同标签。当炒美股的热浪侵袭,这些嗅觉敏感的年轻人希望矗立潮头。


过去5年时间,美国股市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低位强势崛起,代表大盘的标普500指数几乎翻了3倍,而中国股市的上证综合指数下挫了14%。


去年一年全球投资者往美国股票型基金市场注资1720亿美元,比他们2008-2012年撤出的总和还要多。去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所记录的投资者借钱炒股的金额也创出了历史新高。这一切推动美股大盘在一年时间上涨了32%。


越来越多的小散户正重回股票市场。美国券商TD Ameritrade今年1月份的交易量达到历史新高,嘉信理财的客户交易量也触及5年新高,E*Trade的CFO今年2月说不断增加的交易活跃度“我们已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过了”。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说明中国大陆有多少人进入美国股市,去年夏天《人民日报》给出的估计是30-40万人。可以明确的是,玩美股的中国人正越来越多——至少有两家美国券商开通了24小时免费客服电话,操着台湾腔普通话的接线员会把复杂的开户流程掰开了揉碎了讲解清楚。


老刘,这次聚会的发起者,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中等个、不胖不瘦、休闲装、厚眼镜片、微微有点胡子茬,不顾大家劝阻把面前的北冰洋汽水换成了啤酒——一位小伙伴自我介绍特意从秦皇岛坐火车过来的,老刘说:“这不行,我必须得喝酒。”


饭局进行过半,一个小伙伴从20公里外打车赶到。作为这次聚会唯一的女性,她在聚会结束后评价道:“这次比上次好,大家聊得比较热烈,上次都没聊开。”这个组织第一次聚会在一家私人会所,实木家具、雪白桌布,角落处是精心布置的鲜花。老刘订的四瓶红酒一半都没喝完。


这个漂亮女孩是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销售助理,担心“万一有一天打仗,人民币就不值钱了”,所以把手中的一半积蓄换成了美元。她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炒股场景:“凌晨三点,陪客户在一家KTV唱歌,男人们都是吃喝嫖赌那点事,我又不唱歌又不会赌,就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里看股票池,设置好买入点,等待它突破。”


这个对基因分析仪销售渠道门清的姑娘此前没有任何炒股经验,又抹不开面子主动开口问,通过谷歌自学了限价单和止损单等相关概念,就一头闯进了股票世界。聊起股票,她十分兴奋,就像超级玛丽吃了蘑菇:“只要有一只股票是赚钱的,我就特别高兴,那是一种新鲜感、一种刺激,它跟你的现实生活完全不沾边,你会发现自己做了一件以前完全做不到的事。”


相比于喜欢自己琢磨的姑娘,刘子睿的金融知识更丰富一些——这个回国后涨了20斤的小伙子是纽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刨除在金融机构繁忙的工作和准备特许金融分析师三级考试之外,他还给自己安排出了每天两小时的盯盘时间,真神奇。


刘子睿这两个多月的收益率在30%左右,他把老刘推荐过的所有股票都摘出来自己研究,希望通过算法量化老刘用肉眼挑选股票的共性。这个尝试没成功,他把原因归结为“幸存者偏好”——成功的项目本身有一定的共性,未必能反过来说明这些必然导致成功。


高富帅马骥良进入美国股市的原因是“和互联网企业保持一种信息流通,后来发现同时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工程学出身的年轻人对数字敏感,相信统计学理论。他觉得“普通人能理解这套东西是不容易的事”,老刘的理念“从另外一个真实的角度告诉我概率的一种实际应用”。


【股票朋友】


刘子睿是通过微博知道老刘的,他这样描述老刘给他的第一印象:“一开始觉得他很装B,说话都是气不打一处来,感觉这人一点也不友善……”


如果你收看老刘的微博,也可能得到类似的结论——


“看国足,绝对是减寿的最好方法之一……为什么国足还有脸活在世上?”


“霍比特人不就是西方的《西游记》么?内容比《西游记》差远了!可惜咱们做不好那么牛逼的特效,否则秒杀它!”


“他(作者注:指宋鸿兵先生,系列畅销书《货币战争》作者)的书就是给看快乐大本营的人看的。”


“面对天天跟打了鸡血似的美股,中国投资者颇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纷纷说只有在地狱般的A股挣到钱才算本事。对此我的回应是,有本事你们也来投资美股啊!吃不到肉想让我陪着吃屎,谢谢啦!你们自己慢慢享用!”


温文尔雅这种词看起来和老刘不沾边,这个狮子座的男人就像一团火。他目前管理着一只规模约1亿2000万人民币的股票账户,大约四百名客户付费订阅他的股票推荐信。老刘有时候会在群里热心回答问题,有时会说“这个问题我回答无数次了,自己找吧”。


老刘完全不关注市盈率或者营收增长这些指标,他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觉得这只股票会动,我就会进场交易。”老刘说道,“我的判断跟公司的主营业务无关,跟它们的利润率也没有关系。”


认为股价会按照可识别的视觉形态变动的流派通常被称作技术分析,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分析师可以分辨出这种形态并押下赌注。所以,当语音服务提供商欢聚时代公司的股票图呈现出“杯子和手柄”形态,或是新一代能源公司普拉格股票放量突破前期价格平台时,老刘就会采取行动。他把这些曲线形态都记在心里。当把目光投射在6个显示屏上时,老刘像一名医生在重症监护室盯着病人的心率监视器。


“股票是我的好朋友。”老刘说道,“我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感觉好,什么时候感觉差。”


技术分析在一些投资界专业人士看来上不了台面。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直到9年前才接受了“注册技术分析师”的认证。组织该项认证的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成立于1973年,到今天只有不到5000名会员。猜猜有多少人对另一种更看重基本面的特许金融分析师感兴趣?光中国大陆地区就有7823人报名参加了去年12月的考试。


技术分析者在很长一段时期被主流人士称为占星者、炼金术士或者伏都教。后者源于非洲西部,教众宰杀动物,然后用它们的内脏预测未来是否下雨。


汤姆-狄马克上世纪70年代在一家投资机构上班时不得不把技术分析图表藏在桌子紧里头,就像“在修道院看《花花公子》杂志”。他后来依靠自己发明的技术指标为知名基金经理保罗-都德-琼斯和史蒂芬-科恩提供咨询服务,收取百万美元佣金。


技术分析的历史源远流长,300年前,日本大米期货交易中就出现了类似应用,掌握这种方法的人并不大肆声张,而是作为家族秘密传承下去。随着时间推移,在质疑和不屑声中,这门技术顽强发展,多种理论和技巧不断完备技术交易者的工具库。1948年这个领域的杰作《股市趋势的技术分析》面世,把图形分为反转和持续两种主要类型,作者指出当价格走出类似三座小山模样的“头肩顶”时,市场极有可能结束向上趋势。批评者认为这些图形在事后看清晰无比,但充其量只是马后炮。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量化”开始成为近代金融投资的热门词汇,技术分析和定量分析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迈克尔-彭博的终端产品成为金融行业的标准配制,轻轻一键就可以进行图形标注、系统测试和交易下单。2013年,香港有超过100人订购了一款在彭博终端销售的技术分析应用软件,费用是每月1000美元。


【鱼吃一段】


务实的中国人不愿意加深炒股流派的争论,就像刘子睿说的,“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在2月下旬的一封推荐中,老刘在一张黑色背景的美国能源公司普拉格股价走势图中写道:“买入警报3.75,警报启动止损3.6。”第一次接触其语言系统的人多半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翻译过来的语言是:当这只股票价格达到3.75美元就开始买,当价格跌到3.6美元就必须卖。在每个交易日都会收到的推荐信里,清晰可循这只股票的操盘路径:“提高止损到4.25……提高止损到4.5……明天出场……出场。7个交易日,82%的回报。5天后是个礼拜一,老刘给出了最明确的提示:“9.5,全部卖。”周二,这只充分满足着风险最偏好人群的氢能源提供商股价暴跌48%。


老刘把账面利润换成了现金来消除对不确定性的焦虑。被问到要是这个股票涨到20块钱后不后悔时,老刘是这么回答的:“我从来不是价值投资者,我只做自己能力范围界限内的事,结清一个仓位就全心去寻找下一只股票。吃鱼我只吃其中一段就好啦。”


一个人所有能力的习得都不会轻松,吃鱼功夫的背后也注定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苦。


2007年,老刘从美国回来定居北京,由于中美时差原因,他平时“真正的工作时间从晚上九点半开始,盯盘到凌晨一点,最多两点左右结束”。白天,美股不开盘,他像中学生一样做“复习和预习”。老刘说:“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复习预习,但很少人按要求做。股票是我喜欢的事业,我就会特别自觉地做这些:总结昨天的交易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赚了多少赔了多少,有什么收获和教训,再看看有没有新蹦出来的股票。”


熬夜多少对健康有影响,老刘现在最怕的就是去医院体检。“我精神很好,但血液指标受影响——血糖高,血脂高。自己锻炼少,除了睡觉,有80%的时间在电脑前面坐着。尽管我不抽烟不喝酒,控制饮食,但还是三高。熬夜这东西很毁身体,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你身体内在有变化,但表面上你啥都不知道。”2009年夏天,老刘苦恼地说出这番话。


他给自己每天的任务表里多加了一项:走路,“绕着小区每天五圈”。老刘的妻子说:“他特别有毅力,下雨天他就打着伞在外面走。”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两年功夫,老刘把指标都走回了正常。


在妻子眼中,炒股是老刘的工作,也是爱好。“他每天晚上八点不到就开始准备,白天就是看书,也不爱应酬也不爱旅游,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妻子说道,尽管对股市“完全不懂”,她还是完全支持他的事业,“在炒股方面我完全信任他,我是不会给他任何意见的,因为我知道他炒股时只相信自己。”


7年前和他在一个楼盘售楼处邂逅、相爱、结婚,老刘的妻子也逐渐适应了他的作息时间:“他一般一两点钟睡觉,然后中途会醒,有时候夜里醒好几次,会爬起来看一眼股票。”


现在他们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有了一双儿女后的老刘生活里除了股票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孩子,就特别想看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她老公什么样,他老婆什么样。”说这话时,老刘一脸温情。





每天晚上,许许多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他们可能在舒服的沙发上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观看足球比赛,或者呼朋引伴前往大众点评网上一家评分特高的自助餐馆大快朵颐。这个时候的老刘一定聚精会神坐在显示器前。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希望从千奇百样的曲线中参透方向的奥秘。雷打不动,毫无例外。



今年春节,老刘一家去日本度假,他一路负重十多公斤——双肩背包里塞着笔记本电脑和3个显示器。箱根距东京90公里,是温泉胜地。芦之湖风光旖旎,大涌谷白雾缭绕,一天的观光游览后,泡汤、日料,欢歌笑语。当妻儿酣然入梦,老刘轻轻取出装备,搭建好工作场景,按下开关,红红绿绿的蜡烛图随即反射在他厚厚的眼镜片上。


有小伙伴问他会不会退休,老刘回答:“退休我肯定是不会,交易是一辈子的事,跟财富多少无关。一个人就是再有钱,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中国有那么多亿万富翁,不可能混吃等死,不可能天天吃天天玩,越是有成就的人越热爱工作。”


妻子的一番话对他的热爱程度作出了注解:“他无论什么事绝对不会超过九点回家。有一回他跟我说,‘今天晚上还得看盘,我不能来陪你了’。你知道吗,那时候我生孩子住院,换别人肯定得在医院里陪着——第二天早上的手术。”


【美国梦圆】


老刘单名一个硕字,其实不老。20年前,20岁的老刘和母亲一起去了美国。在那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麦当劳收银员。


“如果不上学的时候,从早上六点半工作到下午一两点,或者下午四五点钟到晚上九点半,当时周围一起打工的都是十几岁的小孩,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必须得靠这个赚生活费,一小时四块两毛五美元。”老刘说,“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会炒股,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但我知道这是暂时性的,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在麦当劳当收银员。”


这个判断一点没错,他后来去了肯德基当收银员。


“那时候特别爱吃肯德基,后来天天吃肯德基,吃着吃着就吃腻了。”老刘笑着回忆道。再后来,他去了加油站当收银员,原因是“加油站给的稍微多一点”。


1995年,老刘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经济,两年后,23岁的老刘进入股市。老刘回忆道:“那时候家里不是很富裕,我申请了补助贷款,后来从我妈手里把这笔钱要了回来,拿来炒股。我想的是这3万赔了就赔了,毕业以后找个工作一年也能挣回来。”


在他回国后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老刘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做什么工作能让我一个本科生从无到有?只有股票!为什么冯小刚是亿万富翁,黄晓明是亿万富翁,不是因为他们是知名导演和演员,是他们手里的华谊股票赐予了他们亿万富翁的头衔。我要做什么?一定要做跟股票有关的,也许我成不了亿万富翁,但可能会接近这个目标。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去做会计师,不做任何一个别的工作的原因。”


靠着这个逻辑,毕业后没有找工作的老刘遭遇到强大阻力。母亲看着天天呆在家里操作股票的老刘,叹了一口气,又摇摇头说道:“你应该找个正经工作,别天天盯电脑看。”


“我妈不支持我炒股,正常的父母都不可能支持。”老刘一边对母亲的忧虑表示理解,一边捍卫自我,“我只能把她的话当耳旁风。我太喜欢炒股了,一直觉得自己能在股市挣到钱。每天就是看书、看自己的交易记录,学习别人,改善自己。”


这个大学毕业宅在家里的年轻人执拗地认为自已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挣到更多的钱,或者赔更少的钱。幸运的是,他又一次判断对了。


3年后,老刘把3万美元翻成了200万美元,他买了自己的房子,实现了“有车有房有狗”的美国梦。他给自己挑了一辆黑色的宝马七系轿车:“电影《007明日帝国》那集邦德开的那辆,能遥控的。”老刘自认为买车这个桥段是自己人生经历中少有的“膨胀”时刻——


老刘在店里逛的时候碰巧一个台湾同学也在挑车。“那时候台湾来的都有钱,我看他买了一辆五系,我就要了一辆七系。”


台湾同学看了他一眼,说:“这车不适合你的年龄。”


老刘回复了三个字:“没关系。”


老刘也对不放心自己的母亲有了交待:“你儿子怎么样啊,不用工作,也比我那些亲戚开的车都好,住的房子都大。”


回到中国的老刘是这么评价自己这段神奇经历的:“不是我自己技术上的成功,也不是心态的成功,就是我赶上了好时候。就像2007年采访中国做A股的,所有人都在说自己是股神,翻了多少倍,而没有人说自己多么幸运。”


美国股市的1999-2000年印证了一段真正疯狂的时刻,它给了很多人金钱和名望又重新把它们夺去。


可以从这样一个侧面了解市场的热度:如果一家公司2000年在美国IPO的话,它可以把股价定在销售额的30倍,即便这样,第一个交易日的涨幅也会是65%。在美股大涨的2013年,对应的两个平均数字是6.2倍和21%。


2000年3月10日,有较多权重网络股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攀到5046.86点,此后市场一路走跌,老刘损失惨重。


那段日子老刘有个做地摊生意的巴勒斯坦邻居,之前也在股市上挣了很多钱,就干脆不去管店了天天炒股。老刘回忆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收盘后,我们就一块在院子里溜达,边走边聊,聊股市什么时候反弹。”巴基斯坦老头的老婆是土耳其人,老刘有时候收盘后就去他家品尝传统悠久的土耳其咖啡。咂一口咖啡,心事重重地说道:“明天一定会反弹的,现在严重超卖了。”同病相怜的邻居随声附和:“我也觉得这波跌势该结束了。”


咖啡是苦的,现实远比咖啡更苦。


一场风暴几乎摧毁一起。科技股泡沫破裂,大盘指数两年半时间暴跌到1114.11点,无数风光无二的明星公司灰风烟灭,大名鼎鼎的思科公司股价都跌去86%,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的股价从107美元跌到7美元。


对老刘和他的邻居来说,好像明天不会来了。不断割肉,不断进场,从股市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吐了回去,到2003年只剩下60万美元。老刘说,把把挣钱会产生错觉,只有赔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


老刘开始了像中学生一样学习,向优秀交易者寻根问道。“比如丹-赞歌接受采访,我就立马买杂志来看。我还去上他的课,一千多美金4个小时。我觉得值,他是我的偶像。”


丹-赞歌是一名创造了世界纪录的包工头。


1997年,有一头乱糟糟金发的丹-赞歌还是一名建筑承包商,专门为富人修建泳池。他把自己的保时捷卖了1.1万美元,投进股市,3年时间,账户规模变成了1800万美元。与众多宣称自己是股神的人不同,他登上了《财富》杂志封面,原因是他提供了纳税申报单以及交易记录。这个中年发福的大叔的炒股业绩击败了所有拿着常春藤大学毕业文凭在大机构享受高薪待遇的专业人士。他再也不会给别人修泳池了。


老刘说他的方法里有60%是从丹-赞歌那里来的。“我的交易应该叫动量交易,配合市场方向,”在被问到在哪只股票上一战成名时,老刘摇了摇头:“我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交易,我不可能靠一个股票翻几倍,7%、8%、10%、15%、20%,我不断地积累利润。”


老刘把自己比喻成一款软件,不停出补丁。这些补丁来自于对错误的改进或者拿来主义:“市场里有很多优秀交易员,他们都有各自的理论,只要我能认可的,我就拿过来,变成我系统的一部分。”去年十月份,老刘花了4000美元去听他认为的优秀交易员授课——还搭上了北京往返拉斯维加斯的劳顿之苦,他完成了一个补丁。


老刘说:“经历了2000年,才知道股市上的钱没那么好赚。真正知道如何炒股,真正觉得自己能把炒股当成一辈子的追求是2003年以后的事。我发现当市场只要不是特别差得时候,我的回报就会很高:市场可能是呈20度上涨,我的业绩可能是60-70度角上涨。”在他的个人微博里,置顶放置着2008-2013年的业绩,总回报937%。他希望更多人能知道他。


【炒股诀窍】


2005年老刘萌发了不想在美国生活的念头。“呆腻了,我在洛杉矶,天天六点半起床,一点半完事(他所在时区对应的美股交易时段),按摩、打高尔夫、喝茶聊天,干到70岁也这样。再向上一个台阶,就特别困难。”老刘觉得只有中国能给他生活或者事业上的新高。


他第三次判断正确。


5年前,老刘只身一人回到北京,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并让自己“从一个散户成长为一个机构”的梦想落地生根。老刘当初说:“如果我成绩足够好,社会上足够多人认识我,我就有可能过渡到机构。”


他现在和一个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为别人理财,像对冲基金一样运作,目前的客户有很多是老刘微博粉丝。“以前自己的钱我可能会心大一点,但现在我管理别人的钱,所以我不能去冒非常大的风险,止损空间会放小。我现在比以前保守了很多。”老刘坦陈。


十多年的海外生涯让老刘有很多东西看不惯,他一边适应一边吐槽,年近不惑的他看起来还是个愤怒青年:


“空姐代卖点东西判11年,中铁建招待费7个亿没人管,这合理吗?”


“国内的一些炒期货和股票的我也认识了一些,都把自己包装的巨牛逼,我能让他们来看我交易,看我的交易记录,但让他们拿点东西出来,又拿不出来,说唉唉唉,这不行,这不方便。”


“推荐信这种模式在国外没有免费的,股票这种东西自己琢磨研究赔时间和钱,没有人能走捷径,怎么着都得付出。”


“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已经愚蠢到极限了,什么东西限购了价钱能掉下来啊,只能是涨。”


老刘不光嘴上开骂,他还是个行动派: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也做了一些“动量交易”,他直言刚回国的时候就感到北京房价太便宜。他目前把家安在这个绿化率60%、有上百种植物的小区里。老刘对自己的财富也并不很认可,认为很多煤老板都比他有钱的多,但他强调自己的钱“是靠一笔一笔交易攒起来的”。


老刘的一个朋友说他平时想的事都不像这个年龄段的人该想的。“我觉得挺好,越简单越快乐,你愿意做我的客户就做,不做也没关系,我也不会求你。老老实实挣钱,也足够家里人生活。我想去哪就能去哪,我的事都可以自己做主。”


天越来越晚,这顿饭也吃到了十一点多。有小伙伴让老刘透露一点成功的窍门,老刘说:“炒股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很艰辛。一个成年人给自己挑错难,改正更难。对交易者来说,没有毅力根本成功不了。”


饭馆要打烊了,老刘好像和老板很熟,结账时攀谈了几句。这家装修简陋、味道一流的烤串店已经有12年的历史,还曾经出现在著名编剧宁财神的古装电视剧里,并数次登上《北京日报》,理由是遭到“由安监、消防、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的查封。


老刘打着了卡宴,载着顺道的两个小伙伴,和另外3辆车一起消失在北京雾霾浓重的夜色里。有小伙伴总结道:“这一晚,大家很嗨。”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