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大型系列画册《“大家风范”冷望高作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5-9-9 11:50
标题: 大型系列画册《“大家风范”冷望高作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型系列画册《“大家风范”冷望高作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 B" Y7 E8 Q5 K) R! o* q9 _" f8 w
且合且分,亦质亦文(自序)/冷望高- n) A4 |- O9 Y. {* t' a2 I
* z1 @3 _3 P  v) Q
  本来没有打算在近期内印制画册,经常接到来自有关方面合作出画册的电话多直接回绝。年初的一次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来电却迟疑了一会,多问了几句,并提供地址让寄来样书。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兴许彼时悠闲坐在敞亮的窗前,远瞭澄山净水,安心呷一杯香茶,似乎应该做点什么才当得起那种光景,于是成就了一种因缘。起初觉得“大家风范”名头太大,不想“就范”,但出版社再三说明是由著名画家卢禹舜题字的系列画册统一名称,不能更改。这家出版社做画册是很有名的,查阅资料得知这个系列出了不少,都是很有水准的画家,于是同意,权且把“大家”作为一种努力方向罢。+ S: K8 V: q, S8 h# ^- W8 f
6 H* z5 [! Q. b/ Y  W. |# E& M; y
  出画册或办展览,于我非是宣传与炒作,而是给自己出一份考卷,藉此温习功课,提高技艺,增添信心,以当下的认识和水准画出一批画来。自知天分不高,只能靠量的积累而求质的变化,以勤补拙。人是容易产生惰性的,若没有这种自出的“考卷”,又无外部压力,便很难坚持多做一些事情,将有负大好时光。在拍摄、处理、编辑图片,遴选、装池、张挂作品的过程中,必然有所思考,了然得失,总结过去,修正未来,便是收获。至于外在的或名或利,成交多少、价格几何,并不太多关心,一任自然,有则有之,择善而从,无则无之,更不强求。画画、写字、读书、刻印,或偶弄管弦,结交知音,游历名胜,都是喜欢的事,是生命的浅吟低唱,与他人无关。居一所不小的空间能不觉寂寥,一个人能独享热闹,皆因手上有事,心中有想,是缘,是福,幸甚。因故远离诸如发布会、开幕式、请外行讲话、借名人渲染之类江湖浮华,躲进书斋,自在自得自乐。唯愿于纷纭中享一份宁静,于谄媚中据一点操守,于虚妄中存一处真实,于秾艳中寻一缕幽香,如松之挺,如兰之芳,便已足矣。  c# [9 y1 q) [) Q" W% Q
7 S5 p8 l. o0 x! J+ p$ l! C. Y
  我于习字浸淫有年,多在歧路,幸自迷途而入正道;于习画仅数载,近天命才拿画笔。因曾从恩师绶祥先生游学,遵照他的教导,以古人为师,打十年基础,此可谓终南捷径。再过一两年就满十年了,而我也年近耳顺,欣慰还有一些信心。在前一本画册上陈老师题词告诫我:“习画之道心正手勤,作画之理善思眼明,判画之则字骨诗魂”,乃是指路明灯,并成为我的“平生志趣”。( U, Q: U6 R# }

9 [: J+ R' ~9 Y5 }$ G& N* u* R' j- n0 z6 G  因时光紧迫,马齿徒增,我的习画必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走寻常之路。如若追随某位名家亦可能落入一家窠臼难以自拔。陈老师不教画画,只教规律和方法,令所有入他门下的学习者折服。我亦切身体会到从这样的先生所受之益不是那些只教画画的名家可以比的。纵观画史,何以传承,怎样延续,我辈复能何为?是必须思考的。凡一种历史悠久且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必然经历漫长的演变,积淀着丰厚的智慧,要学习若不先继承便会是无源之水。我别无选择,与古为徒,深入传统,于宋元明清诸家择其善者心追手摹,亦步亦趋,不舍昼夜,“尝求古仁人之心”。唯有不断从古人作品中揣摩意趣,探求精神才能略有所得。关于传统,欲先与之“合”,然后与之“分”,非合无以分,合必归于分。所谓分,是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与传统拉开距离。不敢妄谈创新,然而久之,信有面目出现,是否成就创新则要看造化如何,看行家评判,看能否跨越时空。若在继续行走中出现危机、陷入困境,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归到传统中去吸取养分,澄净胸怀,味象观道,如此且合且分,或能有所进步。( I2 H8 E, F- }( n2 u& S- U: L2 g

' d0 d* p$ d* g  有人说我的画太满,太繁复,太过保守,我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心性若此,画不了“聪明画”,只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过来。若没有繁复,不了然来龙去脉,过早稀松零落,荒寂萧疏,便不可能画出有品质、有意义,方寸无限、咫尺千里的简淡。此外,美好的东西多无法兼备,浑厚华滋难以清新明快,温润细腻也做不到壮阔恢宏,今后如何转换和取向,是不好提前定论的。( R; l( ~5 X% Y

9 z( r4 ^' x" h+ l* a" k  \  传统风格的山水画崇尚以书入画,笔墨为重,然书与画的笔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甚至先书后画的历程容易自我误导,形成某种障碍。二者之间的笔墨转换我用了较长时间。常见以“书画同源”说明兼得之便,事实上二者既不相通也不同流,只是对于笔墨含意的理解略有契合之处,我习书多年大概就占了这点便宜。然而,从漫长历史和长远发展观照,书法功底对绘画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诗词章句知识,以及通过书法和题画表现出来,是提升绘画境界不可或缺的。/ f1 l( S  M. p( k# {  T, r0 w9 Q

9 p4 t& f5 f4 u1 D" v  画作的欣赏和品评一般分为两个层面,行家重笔墨与内涵,普通观者看构图与样式。追求丰富内涵、深远意境和精致笔墨等属于“质”的方面,是必须的,同时通过合乎画理的构图,“唯美”的画面等属于“文”的形式展现一样重要,二者兼备,亦质亦文,才是理想目标,才是好画。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吾但知之勉之,亦期至之,愿为此求索不止。大型系列画册《“大家风范”冷望高作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8 V/ e1 A! ~5 {7 n1 |* X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5-9-9 11:52

7 v; ~2 O& O9 J$ y# i6 d4 y, o& i" {  j+ q) }

8 |1 z% ?8 O8 X% B
) J8 `0 r- z! Y- ]# }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