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在九江的西边,离九江230公里远。是九江市最远的县,是江西面积最大的县。因为工作的关系,几乎走遍全市所有乡镇,修水也不例外。正因为远,所以出差到此,往往需要停驻,住上一宿。今年算来,到修水已有7次。而这次修水之行,所呆的时间较长,9月21日上午出发,整整4天,回到九江已是24日晚10点半。
有些同事,不愿意出差到修水,就是因其远,坐车时间长,比工作还累。我则不同,对修水感觉蛮好,是因为那里的山水。
在修水,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有次做爷爷的小故事。去年的7月份,陪同上级公司人员到修水督导农村厅店建设,晚宿修水宾馆。晚8点钟左右,一行3人前往修河边的澄江公园散步,行人如织。穿桥过修河,在马家洲公园悠悠地享用着修河中的夏凉,饱览其中的夜色,光影交错的两排银杏尤其抢眼!月高风轻,绕行一圈后返程,路上还有人在发宣传单,我倒不反感,是因为我们这行常年走村串巷做类似的事。行至停车场出口处,一位约5、6岁的幼儿拿着宣传单径直朝我走过来,嘴上同步说道:“爷爷……”我愕然,真的有那么老吗?才42岁好啵!其身后的年轻女子,应该是小孩的妈妈,赶紧一把拉住他,对他说:“叫叔叔”。小孩没吱声,收起宣传单,转头走开了。此时,我一行三人则打趣大笑。按说,小孩不会撒谎,原来自我感觉在同龄人中还算显得年轻的心态被击倒了。而他妈妈则假过头了……再恭维的话,也得叫“大伯”吧。自从这次被“爷爷”后,只要来到修水,我都会记起那个小孩的可爱,更为他帮妈妈发传单的劲头点赞!我也似乎回到了2007-2009年在庐山区工作时,周六、周日进小区宣传也偶尔带上正读小学的女儿,她发宣传单也是非常积极主动。
这次到修水的任务是全过程督导修水电信开展金秋营销培推实战活动,第一天培训、讨论、准备,第二天至第四天营销实战。整个过程时间安排得很紧,披星戴月是常态。第一天,培训后立马赶往距县城80公里外的黄龙乡,现场督导、沟通活动前准备工作。等返回县城宿地――修水宾馆,时间已指向21:19。回来的路上,在过马坳路段,遇远处有山火越烧越旺,本已天黑,火光映照着不远处的高压线,让人担心会不会烧到;也很忧心旁边有过往的通信线缆,是否也同步遭殃?既已火起,只能期待早点熄灭,减少损失;同时想着,遇上真火了,是不是意味着本次活动也会火起来!
回到宾馆,听同事说,城区组还在外场搞活动,效果还真够火!问清活动地点,想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健走里程,便撒腿走向目的地。我迅速规划路线,穿浮桥、走栈道,过黄庭坚纪念馆,一下子就到活动场所――凤凰广场。刚过浮桥,转到修河边景观栈道,手机响了起来了,时间指向21:35分,告知活动收场了。本想一举两得,这下只剩健走了。而此时的栈道,除了我,空无一人,偶听到远处传来的汽车喇叭声。秋夜下的修河,灯光点缀,远山星星点点,近水泛着波光,这一切,只属于我了!秋虫似乎不满,一路呢喃,悠声嫉妒!景纳于心,心惊于境。于无人声处,还是令我有丝顾虑,会遇上歹人啵?便疾步快走,来到过江老桥上,有人行、有车往。及桥中,前方有七、八位,摇头晃脑,大摇大摆地与我相向而行的一群小伙子,约还有5米处,我走下人行道,占着车道逆行快速借过,余光处,有几位纹身,大声叫嚷着什么,却相安无事。来得桥头,心想是走热闹一些的鹦鹉街,还是继续沿水而回?既然无人栈道都走了,还是逐水览景更合心意,旋转走下桥墩,迎风穿廊,遇俩、仨人,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宾馆。整个路程才2.2公里,共用时不到半小时。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早5:50起床,择修河两侧健走,浮桥很受我的青睐,每次都会选择它过往,两座浮桥一路都用“吱嘎吱嘎”声欢迎着,飘浮却又稳定,人随桥动,幻似武侠小说所描绘的“水上飘”的感觉。晚上,基本是8点半后出行,再度重温夜景。浮桥上,每每都能遇见一位夜钓者。约60多岁,7根鱼竿一字排开,竿顶处,有紫光流出。闲来交谈,得知他每天夜钓两个半小时左右,每次能收获约2-3条鱼,一般是鳜鱼偏多。他特别告诉我,虽然收成不好,但比坐在家里打麻将强!久而久之,竟成爱好,陶冶性情,还能贴补家用。反观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以前的篮球爱好不也是打得多了,转而爱看,又推着自己见缝插针地找时间、找地方,组织大伙玩吗?!那股子劲,值得回味。终因伤而罢,现在改为健步走,一年下来,也久而成趣,亦是快事。健走带给自己的似乎不仅是锻炼,更腾出了思考的时间,也多出了一双因缓步而逐步会欣赏景致的眼睛。不同时段,或早或晚;不同路线,或东或西,便能更好地感知时令的变化、景致的优雅、人流的动向、人群的聚散……
还得说说河边的黄槐。早上健步都会从河边一片黄槐经过。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黄槐,判断的过程是这样:这树同普通的槐树相像,主要是叶子和花的形状相似,但树干偏小;不过花色为黄、花期也不同,记忆中的槐花是5月绽放,白白嫩嫩,据说还可以炒蛋做菜,可惜没吃过;再用手机拍照,通过拍照识物APP来识别,网络告知是黄槐。不管对与否,就认定它是一片黄槐了。树姿优雅,枝叶茂盛,花朵金黄,缀满全株,亮丽灿烂!费了不少手机空间来进行照片存储。
9月24日,周六,为解其他区域情况,经征村、桃坪、山口、漫江,前往此前修水唯一未曾到过的乡镇――复原乡。山路蜿蜒盘旋,比上庐山公路无过之而不及!那一处处相嵌于山间的土屋,惊艳双眼。自然又少不了掏出手机,咔嚓取景。我是在土屋出生的,对家乡的老屋是熟悉和眷恋的,尽管它早已不存在,但每每还可以在脑海构架起此前关于它的图画。那时家乡绝大部分是土房,用泥砖砌成,住青砖房的极少。父母第一次盖房前做泥砖的过程也大隐约记得。似乎是晚稻收割之后,取一块离家较近的水田,在半干半湿时开始用一种书名语不知如何称呼、而家乡话又不知如何转化为文字的工具,即用一块较沉的木块,底面刨平,上方成75度角左右倾斜嵌入一长木柄,我权且称之为“击地锤”,用之将地面夯实、整平,一遍又一遍;再按土砖尺寸划线,用一种我称之为“踩刀”的工具沿线垂直踩下去,切成一块块规整的豆腐块,最后用一种平铲将泥砖一块一块地铲起来,交叉、漏空叠放以晒干,便制成了砌墙用的土砖了。记忆中,我在做土砖的田地老是转悠,主要是瞅热闹,也使自己现在还能记述。修水的土屋,我在其他的乡镇山里偶尔见过,不是用土砖砌成。或许是山区土质问题,粘性不够,难以成砖。这些土墙应该是中间以竹篾为骨,和着泥、沙、小石粒掺入糯米筑起来的。感觉这样建房子的难度系数更大。眼前的一处虽是土房,却显得气势恢宏。家乡的土屋,基本上是一栋一栋的,各家基本上都是所谓的扁担屋,两间房分立于大厅左右,连着共三间,一旁再盖着低矮的厨房和猪圈。而这一处,似乎是一家的,占地面积很大,其他的附属房屋簇拥着主屋,紧凑有序、错落有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知道这建筑在十来年后能否保留下来?真心期待它的生命周期久远,百年之后成为古迹。
我不属于修水,反复穿行于她的山山水水,倒胜似修水人。
山高迷眼望,
水秀悦人情。
回问黄山谷,
再做修水人?
2016.9.29 汪斌写于九江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