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江南第一人民公社”的兴衰起落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6-12-22 10:01
标题:
“江南第一人民公社”的兴衰起落
“江南第一人民公社”的兴衰起落
1958年,“大跃进”的滚滚热潮席卷着整个中国大地。毛泽东视察河北徐水和“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在报上发表后,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
地委书记命名“太阳升人民公社”
1958年7月,地处江西西北面的修水县的三都、联盟、杨梅3个乡已建立高级社14个。遵照上级“并大社”的指示精神,时任县委副书记傅文仪在“夏收夏插”快结束时,带领工作组来到三都,与3个乡的负责人一起,开始了将3个乡的14个高级社合并为3个“大社”的酝酿和筹备工作。
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大社”的建社规划、组织机构、人事安排、劳动组织、财产和财务制度等各项方案都议定完毕,大家为了给即将成立的“大社”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接连几个晚上费尽脑筋,提出了十多个方案。
可是在讨论中,大家对这些名字有的不满意,有的认为不理想。参加这次“并大社”筹备工作的人员中,县委副书记傅文仪在大家心目中,文化水平最高,他提出学习苏联,“大社”叫集体农庄,全称为“共产主义之路集体农庄”,意指在共产主义道路上迈进的集体农庄。大家说这个名字太长了,不好叫。
傅文仪想了想说:“现在全国都在大跃进,我们这个‘大社’成立后更要跃进,那就叫‘跃进集体农庄’吧。”
几天后,大家看到报纸上登载的毛泽东视察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人民公社之一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的一句话“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便立即将“跃进集体农庄”改为“跃进人民公社”。
又过了几天,正在九江开会的县委书记王显仁打电话告诉傅文仪,他在会上汇报了三都即将成立“跃进人民公社”的情况。曾任修水县首任县长、时任九江地委书记吴平听了汇报后说:“三都不是有个黎明合作社吗?黎明之后就是太阳升嘛。这个人民公社我看就叫太阳升人民公社吧!”
就这样,地委书记一锤定音,公社名字最后敲定。8月15日一大早,三都、联盟、杨梅3个乡的近万名群众手持彩旗,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三都集镇广场,欢庆“江南第一人民公社”成立。
“太阳升人民公社”红遍大江南北
8月19日,《江西日报》以套红标题《修水县升起了红太阳》报道了太阳升人民公社的成立。不久,江西省委副书记刘俊秀来到公社视察,公社党委书记赖怀寿问他:《江西日报》对太阳升公社的成立怎么这样重视?刘俊秀说:“他湖北放卫星,我江西升太阳嘛!”
8月3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9月10日公布了会议通过的 《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日报》配发了《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随后,一场汹涌澎湃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中国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太阳升人民公社”在江南率先建起来,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表率和示范作用。《江西日报》的报道使“太阳升”之名传遍全省各地。江西省委党校的30多名师生特地来到“太阳升人民公社”住了一个星期,专门调查研究人民公社这一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新事物。
全省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县城的学校把“太阳升人民公社”作为德育教育基地。9-10月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到“太阳升人民公社”参观学习,赖怀寿差不多天天忙于接待,基本上无法去做别的工作,同事们笑称他为“接待书记”。
上有毛泽东的指示、中央政治局的决议、《人民日报》的社论,下有七里营、太阳升等率先建立人民公社的示范,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展速度快得惊人。截至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仅两个月就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
“江南第一人民公社”的时代印记
由1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建成的“太阳升人民公社”实行 “政社合一”体制。全社共13233人,3603户,30176亩水田,8790亩旱地,与原来的合作社相比,规模大多了,公有制程度更高了。而且,公社范围内的工业、商业、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单位,均由公社统一领导、指挥和管理。人民公社的这些特点,被毛泽东概括为“一大二公”(“一大”指人民公社规模大,“二公”指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
建社初期,各地普遍盛行脱离实际、急躁冒进之风,“太阳升人民公社”也同样组织社员干了一些有劳无获、不可能实现的蠢事。
遵照上级指示,为了发展工业,1958年秋收尚未结束,便“让钢铁元帅升帐”,公社组织社员们“大炼钢铁”,工农商学兵各行业全民上阵,砍
伐山上的树木去炼铁。结果是劳力费掉,树木砍掉,田地里没收起的粮食烂掉,各行业、单位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丢掉,而炼出来的铁也不合格,造成了很大损失。
为了改变几千年妇女围着锅台转的状况,使妇女得到彻底解放,使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大增加,公社组织全社以生产队为单位“大办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社员家里不得烧火做饭。当时公社干部都感到,办食堂的做法实在好,不但解放了妇女,增加了劳力,还解决了社员的吃饭问题,然而结果是,各生产队食堂没办多久都先后没粮了,大锅饭维持不下去了,最后不得不陆续散伙了。
浮夸风也给“太阳升人民公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时风行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1958年晚稻抽穗扬花时,许多地方都准备秋收之时再“放卫星”,县里也要求“太阳升”完成五亩“卫星田”任务。
赖怀寿虽然不愿意搞“卫星田”,无奈任务下来了不得不搞。他大打折扣地在春光大队第二生产队搞了5分“卫星田”,安排社员将别的田里的禾小心翼翼地连蔸挖起,移栽到“卫星田”里。禾杆太密不通风,便搬来鼓风机往里面吹风。刚好省委副书记刘俊秀来三都视察,赖怀寿便带他去看“卫星田”,向他汇报:自己只安排搞了这么一点点,没有完成上面安排的任务。
刘俊秀看了 “卫星田”,一句话没说掉头就走。赖怀寿赶上问他:相差的任务数是不是一定要完成?刘俊秀回答:“你就搞这点吧。”赖怀寿心中暗喜:“省委领导叫我只搞这点,一来我好向县里交代,二来免得造成更大损失。看来刘书记和我一样,对搞卫星田是有看法的。”果然,5分“卫星田”秋收时颗粒无收。
1984年,“太阳升人民公社”走完了自己的历程,同全县各公社一样改社为乡。1992年撤乡建镇。26年的“太阳升人民公社”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但这个短短的一瞬间,却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摘自《党史纵横》傅少波)□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