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用工荒”已蔓延全国 成中国经济必过之关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0-2-24 15:49
标题: “用工荒”已蔓延全国 成中国经济必过之关
  珠三角缺工,长三角缺工,四川、安徽、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大叫缺工……

  春节刚过,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民工荒”似呈蔓延之势,“用工短缺”俨然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新问题。“民工潮”冲刷的印记还清晰可见,“民工荒”转眼便汹涌来袭,在这一景象变幻的背后,隐约凸现出的是中国经济的四重变局。

  劳资变局

  中国经济必过之关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认为,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企业经营者的认同。东莞洋臣家具公司CEO罗兰桂直言,多数企业留不住人,就是因为太抠:“如果工资可观,工作、生活环境又好,员工怎么可能会走?”东莞长安时力电子厂人力资源部经理王亮也认为,现在所谓的“用工荒”,其实并不是真的无人可用,而是因为你的吸引力不够,人家不来了。

  中山大学港澳与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赞同上述观点:“20年前,大江南北掀起到东南沿海的淘金潮,月入800元、1000元确实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多年之后,很多企业农民工收入增幅远远跟不上物价涨幅,舍弃低工资工作是理性选择。”在林江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招不到人,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你的劳资关系不够和谐?是不是你给出的福利待遇和其它地区、其它企业相比不具备竞争力?在很多地方,中小企业用工缺口要比大企业大,工人流失率也更大,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不注重人力资源关系的培养,用就招,不用就裁。

  在林江等学者看来,用工荒愈演愈烈正是劳资关系深层次变局的反映。从农民工走出农村被动接受企业单向挑选,到如今开始挑工作、看待遇,这种变局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遭遇的一个关口,也是一种进步。

  结构变局

  新生代农民工崛起

  与节后各地“民工短缺”信息一样飞传的,是东西南北到处“抢工人”的热闻。

  记者走马珠三角发现,不少企业直接提出在原有工资上增薪10%-20%,有企业将招人年龄限制放宽到了近50岁,学历更是不提,能干活就成;老员工要是带来新员工,奖励从每个100元提高到300元不等;甚至有企业直接派车到车站“堵人”。

  一位深圳企业家在试遍“抢人”招数后,感叹连连,最让他不解的是,以往提高工资或者多开点加班费就可以临时拉到不少人,如今基本无效。而用工荒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正源自于企业主这种“不解”背后的另一变局———劳动力结构的演变。

  研究发现,当下农民工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80后、90后农民工已约占农民工总数的六七成。这群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相对于其父兄辈已经发生巨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生代民工更有明确的权利意识,增加一点工资很难打动其心,工作环境差了便选择走人,没有发展空间即刻换工。广州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80%至90%的老一代农民工将打工收入寄回家里,而65%至70%的新生代农民工则将收入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

  新生代农民工也不再愿意回到乡村,而是更希望融入城市,不过现实是,跟父兄辈一样,他们仍生活在城乡二元的剪刀差之下,他们所需要的养老、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不能得到同等待遇。

  有学者指出,“民工荒”也是“民工权利荒”。单纯依靠提高工资,尚不足以解决当下“民工荒”的难题,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能否得到市民待遇,直接决定着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换言之,今后的劳动力流向,将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临时性的涨一点工资,而要看哪座城市为外来工提供怎样的接纳条件。也正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个提法和高度前所未有。

  供求变局

  “刘易斯拐点”显现

  “待遇不好,干得不快乐,就跳槽了!”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工作的90后陈培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基本每个月都在换工作,“反正工作机会多得是,去年上半年是人求工作,现在是工作求人啦”!

  小陈眼中的工作易找,在经济学家们看来则是当下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变局所在———劳动力无限供应的状况已经改变,劳动力由过剩正转为相对短缺,劳动力供给已出现了“刘易斯拐点”。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段时期内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在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在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福利,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一旦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个拐点,那么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经济模式就不得不有所转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开始趋于下降,到2022年以后则大幅度减少。而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无限供给是中国的典型特征,数量、质量和价格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随着劳动力这种特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将不得不谋求转向。

  从这个角度说,“用工荒”正在倒逼企业,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向土地和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内地转移,一部分企业则因无法承受用工成本提升而关门,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寻求产业升级,向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高端挺进。在东莞,金融危机洗礼后这样的轨迹已经出现,一家专门从事为传统加工制造企业进行自动化升级的高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主动上门寻求技术支持,要求转型升级的企业同比增加两倍。 经济变局

  内陆省份加速发展

  “‘民工荒’从总体上表现为一种区域经济在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的解读最近也广获认同。

  不少专家表示,除了经济复苏的本质诱因,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导致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促使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用工荒现象突出。而中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也对用工提出了超乎寻常的强烈需求。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西部地区已有河南、湖南、四川、湖北、安徽等5省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占到全国“万亿俱乐部”成员总数的近36%,而这几个省份,均为以往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去年刚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安徽省,2009年工业化率已由2008年的39.3%跃升到45%左右,这意味着其对工人的需求成倍增长。

  去年,国务院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几乎是此前4年的总和。目前国家发改委最近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重要指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洗牌将在一系列推进措施下加速完成。

  所有这些区域经济的起步与发展,都将进一步扩大用工需求。

  全国各地

  缺工情况

  珠三角

  珠三角节后劳工缺口约200万-300万,其中东莞缺工100万,深圳缺工90万。

  长三角

  温州春节后用工缺口达80万,苏、锡、常等城市缺工情况也频见媒体,上海仅餐饮行业用工缺口就近10万。

  中部地区

  “用工荒”已蔓延到安徽阜阳这样的农民工源头,并日趋严重;劳务输出第一大省河南也出现类似情况。

  西部地区

  重庆欠缺电子、食品、服装等制造业的技术工人,缺口约15万-20万人。

  北部地区

  山东节后用工缺口接近100万,且短时间无法缓解。

  ■官方解读

  当前,农村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如新生代农民工,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羊城晚报记者 吴 江 陈 强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