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标题:
一种使命感在心中萌动
[打印本页]
作者:
wolong
时间:
2010-3-16 00:06
标题:
一种使命感在心中萌动
韩魏年
笔者作为“陈氏五杰”故里的一名文学创作者,多年来有一种使命感始终在心中萌动。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公孙三代四人名载辞海,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其文化和社会价值及历史地位,日益引起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据我所知,现在研究陈氏世家的海内外文史者有不下五十家之多。地处幕阜山腹地的桃里小山村孕育出一个如此声名显赫的文化世家翘楚,令我感到自豪和震惊。
笔者前两部长篇小说《天平》与《后土》正式出版后,想写一部陈氏家族的长篇小说的欲望更加炽热。一是研陈风在海内外日益升温;二是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太平盛世。追思乡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国士风范。我从2007年4月起将此种欲望付诸于行动。
首先是四处奔走采访收集有关陈氏家庭的资料。当笔者到陈宝箴曾任辰源永靖道的湖南省凤凰县实地采访时,了解到当地雨田先生投巨资已修建“陈宝箴纪念馆”,可见陈宝箴在凤凰任职仅历时一年半,其为官政绩,足使后人景仰。看到此处已有近两千万字的年介、奏折、公牍、书信等资料,当时即构思创作《国殇·陈宝箴》、《诗魂·陈三立》、《史学大师·陈寅恪》上、中、下三卷约一百二十万字的历史长篇小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看完这些资料,我才读懂了陈氏三代四人名入辞海的含义。面对这些浩如星海、博大精深的史料,即使我尚处壮年且穷毕生精力也不可企及,更何况我已逾花甲之年。要想写这部历史长篇小说,就陈宝箴一人就可占一百二十万字的篇幅。于是决定就写《陈宝箴》。
陈宝箴是陈氏家庭贤杰满门的奠基人。是现代诗坛泰斗、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现代画坛巨擘、中国漫画鼻祖陈衡恪;文史大师、中国文化史上“前不见古人,后难有来者”的旷世奇才陈寅恪的导引者。是一个勤奋好学,天资睿智,少有大志,器伟雄才而又历经艰险传奇式的人物。
2009年3月,笔者便全心身地投入《陈宝箴》的创作,迄今写到了上卷第九章,记叙了陈宝箴从出生至清咸丰年间的历程,全书计划三到五年完稿。写作过程中,才深刻认识到陈宝箴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陈宝箴中举光宗耀祖。随父办团练,入幕曾国藩湘军,在席宝田军中剿灭太平军,建功立业。然而他从凤凰厅主政到最后任湖南巡抚,却抱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整饬吏治,严惩贪墨,开矿利民。尤其是创办南学会在近代史上意义深远巨大。在“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封建王朝,他在湖南开创“前无古人”的南学会,这是一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培育革命人才的大学堂,培育了如公车上书的梁启超;共和国总理熊希龄;甘洒热血唤醒国民的“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企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唐常才;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蔡锷等革命志士。他们都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天之娇子。南学会成为当年洋务运动的基地,戊戌变法的大本营,维新改革的摇篮。
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必须尊重历史,秉笔直书。当年太平军的风起云涌只不过是一场悲剧而已。陈宝箴对满清王朝的腐朽封建统治,虽痛心疾首,但还是抱着一腔爱国热情,尽管被罢官,后到太后赐死,深感悲痛而无法与其决裂。因是小说,在创作手法上自然有实有虚,主要人物实名者居多,虚构人物只是衬托主人翁并与主题贯穿起来调节情节。陈宝箴一生只一妻而终,在封建社会封疆大吏三妻四妾比比皆是中,可见他的人品道德观念异于常人。一个有抱负的人,有他的精神世界、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其人生历练的过程,只有后天,没有先天。他一生为官从道台起,至任湖南巡抚。当时晚清贪腐成风,“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他在巡抚任上罢官后,却无川资回乡,由亲友资助成行。他一生对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龌龊之辈深恶痛绝,其修养已达到了慎独慎思之境界。陈宝箴的死因,清史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其子陈三立云:“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忽以微疾卒。享年七十。”而当地村民传说系自缢而亡,也有饮白鹤血封喉而死之说。笔者认为诸多传说不足为据,也无法定论。1987年,史学名家宗九奇在一文中披露:近人载明震先父远传翁(字普之)《文录》手稿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靖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清人有语云:宁死疆场,不死菜市。就是说宁可死在战场上,而不愿获罪斩首北京菜市口。封建王朝,密旨赐死,算是一种体面的死法。其子陈三立以“忽以微疾卒”是以父亲的善终来保存陈家的体面。还尘封近一个世纪的真象时,不禁扼腕叹惜,难尽其意!
《陈宝箴》的创作,对我而言尚处初期,尽管任重道远,但我将竭尽全力。
欢迎光临 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http://bbs.xiu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