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谷英村(体验农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淡淡如香 发表于 2012-8-2 15: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远远地,张谷英村大屋连片的黑瓦屋顶就开始在绿树的间隙中跳跃。她结庐于天地,旭峰山、笔架山、桃花山、大峰山为东南西北四幅画屏。微风和暖湿气流越过山间的桐木坳、梓木坳、大墩坳、芭蕉坳,徐徐入境。她侧卧在盆地中央龙形山的怀里,像一弯俏丽的月。渭溪河缠缠绵绵,环抱着她。

  占地51000平方米、有1732间房屋、至今有2600多人居住的民居,是何时在这里生根落户的呢?她不是一开始就像当大门和王家塅那样“富丽堂皇”,大屋西边,张谷英第七世孙1545年在龙形山前左侧建的那个叫“西头岸”的木制小屋才是她最初的模样。

  “前蹲狮象勇把门,面对笔架作文风。四大主峰为屏障,一溪玉水抱龙身。猛虎佐力御强敌,鸾凤展翅步青云”。这样的宝地,1371年,张谷英却在隐蔽的笔架山下搭起茅屋。传言称,他为避祸而来,是与朱元璋、陈友谅三争天下的张士诚之子,甚至有人说他即张士诚本人。

  “予明先人乃军家出身,一抄一运,两番失业”,《张氏族谱》里只寥寥数句,第九代孙登宇在墓志铭上称自己是“明指挥使谷英公九世孙”。

  罢,罢。他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到的是,他选定的风水宝地和三十四代派谱为子孙定下发展基调,张氏家族的炊烟在美丽的盆地中袅袅升起。

   干枝结构:屋宇连,人心聚

  景点:当大门、王家塅

  一定要做的事:在大屋中自由穿梭

  听,有鼓乐声,似乎还有阵阵吟唱。人们像急于归巢的燕子,纷纷奔向当大门的主堂屋。哦,清明节到了!过年、清明、秋收……在张谷英村,相隔再远的子孙也要赶回来祭拜祖先。

  疾步跨过大门,经过左右两侧的烟火塘,便进入建筑的主体——中轴线上“五井五进”(五个天井、五个堂屋)的正堂屋。它高大空旷、威武庄严,越往纵深地势越高,是张氏大树的枝干。

  天井东、西两侧不是常规的墙,而是一扇扇朝向中轴线主堂屋的门,每扇门里面是一组格局与主堂屋完全相同的横堂屋。它们垂直于正堂屋对称分布,呈向中心聚拢之势。子孙繁衍,总要另建新房。新房老屋怎么分配?另立门户令子孙关系疏远如何是好?原来张谷英大屋凝聚人心的秘诀在这里!

  最具向心力的当然是主堂屋最深处的祖先堂,清明节的祭祖仪式就在这里举行。男人们身着长衫、头戴礼帽,肃穆庄严。神龛内是张谷英塑像,张谷英人只尊先祖,不供神佛。

  桌前两人,左侧的叫“通礼”,就是司仪,由最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右侧是“观礼”,与左右两侧各自三名“礼生”辅助。屏门外,被推选出来的“孝子”代表与左、右两侧的“相礼”排成一排,和乐队一起,恭候通礼的指示。

  通礼念念有词,乐声起,相礼唱祭文,三人从左侧门进入祖先堂。乐曲停止,三人行省视礼。礼毕,乐声复起,三人从右侧门出。如此,再行盥洗礼和焚香礼。

  诗歌礼开启了最具古代遗风的部分。“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他们唱的是《诗经》中《小雅·楚茨》的首章,这首祭祖祀神的乐歌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周代祭祀场景。右相礼领唱一句,众人合唱一句,唱完敬献板栗。初献礼、亚献礼、三献礼分别唱《采蘋诗》的首章、次章、三章,唱完敬献花生和苹果。

  最后,读《祭文》,歌颂祖先的功绩,表明遵从祖先遗训的决心,向祖先汇报现在的状况,祈求祖先保佑。行拜礼后,祭祖仪式结束。

   天井巷道:水火隔,风光好

  景点:天井、巷道、烟火塘

  一定要做的事:在天井边吃家常菜

  天井、巷道、烟火塘,大屋里最具功能性也最有诗情画意的设计。

  这天井好神奇,几百年来从未堵塞。它的外表如此一目了然:花岗岩条石堆砌成矩形的井口,井壁凿出铜钱等形状的排水口与下水道相通,井中是青石或花岗岩的井台。是地下另有乾坤吗?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曾好奇地将一处天井撬开,却发现井下空空,没有特别的排水系统。那水流到哪里去了呢?日本学者派人守住烟火塘、渭溪河等所有想得到的出水口,从多个天井倒入大量颜料水,结果颜料水竟不知所踪。

  滂沱大雨气势汹汹,谁怕呢?正好,为在天井旁的婚礼加演一场“屋中水帘”的音乐剧。若是冬天下雪,它们会变成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冰柱。深宅大院不见天日的烦恼没有了,206个天井为大屋划出了206片蓝天,阳光从天井泻入,满屋敞亮明净。高空投下的亮光,比专业灯光师打的灯光还漂亮,古宅更令人回味悠长。

  平日,饭桌就摆在天井旁,屏门大开,像一重又一重的画框。画框内,大部分留白,谈笑风生的人围桌而坐。堂屋内远处的图景又像是近处堂屋的挂画。一旁的厨房里,柴火熏得腊猪蹄满屋飘香,金黄的油豆腐热腾腾地上了桌。捧在手里的茶挺有意思,水中翻腾的除了茶叶,还有几颗花椒,荡漾出奇妙的清香。难怪这湿气重的南方,族里得风湿的人却很少。

  天井两侧就是幽深的巷道。60条巷道最长的有153米,所有巷道连接起来有1459米。“晴天不曝晒,雨天不湿鞋”,它们纵横交错,是连接大屋各处的血管,也构成了一个个光与影的美丽世界。巷道两旁高达10余米的青砖墙直抵屋顶,阳光透过屋顶的缝隙和墙上的孔洞,投下深深浅浅的点点光斑。

  张谷英村历史上曾发生数起小火灾,但从未伤筋动骨。长长的梯子就靠在巷道旁的墙壁上,若失火,爬上梯子,揭开巷道顶上的瓦片,火苗便上窜不再向两旁延伸。而由于户户相连,一家有难,周围人家便迅速从莲花盛开的烟火塘取水,赶来救援。

  无地震,不干旱,水火之患只是张谷英人生活中无须挂心的小插曲。

    孝友家风:和为贵,生活美

  景点:张谷英民俗文物展览馆

  一定要做的事:请张谷英的后代讲故事

  在张谷英漫步,你才能慢慢明白,为什么这座大屋和张氏一族能在旷野中生根,花开不败。

  屋后与渭溪河相伴左右的长廊既能休憩、又避风雨,是张谷英村人为过路行人消减疲惫的小心意。闲暇时,他们自己也会靠坐在河边,听河水潺潺,看来写生的学生如何勾勒他们的家园。

  那幢年轻的张谷英民俗文物展览馆是“文革”时的礼堂,这里有张谷英第23代孙、80后导游张洪艳的童年回忆。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大屋里的张谷英子孙,他们普通话好,善沟通,愿意跟你讲他们先祖的故事。

  年俗、岁俗、婚俗、家族、丧葬、耕读……张谷英人的精、气、神都浓缩在面积不大的展览馆内。圆圆的砵状火锅有三足,通风口上刻 “喜”字,过年吃火锅,一年都红红火火。鱼和酒必不可少,象征“年年有余”、“长长久久”。耕牛和狗,绝对不能做成下饭菜。一定要多摆些碗筷,和祖先同乐,又祈盼人丁兴旺。

  “寒可无衣,饥可不食,读书一日不可失。”在张谷英村,不读书是天大的耻辱,挑牛粪者是秀才,泥腿子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读书,方能知事、明理。如果没有教养,不自觉遵守,家训、族戒定得再严,也不过是废纸一张。莘莘学子的雕花床上刻的不是吉祥图案,而是科考中举图。斗笠状、有一小孔的铁盒是官帽盒,在书桌旁激励学子寒窗苦读。几百年的生活,磕磕碰碰难免,但“以耕读为本,以简朴为荣,兴书香门第,继百忍家风”的张谷英村从未发生凶杀偷盗等作奸犯科之事。

  渭溪河畔,朗朗书声依旧。那幢两层小楼是“五峰新私塾”,私塾的先生恰巧也姓张,他原是上海的高中物理老师,将因材施教的私塾教育与自然科学知识相结合,同时研发新科技教材。

  地理位置偏远、建屋选址得当、建筑设计构思巧妙让张谷英大屋远离战火的侵袭,屡次化解自然灾害带来的危机。宽厚待人却方圆有度的“孝友家风”则使她成为鲜少平安度过历史洪流的诺亚方舟。

  自驾游路线:

             ①从长沙出发,“长潭西收费站”上京珠高速公路——“岳阳张谷英”出口下——出“荣家湾收费站”,即可见到“民间故宫张谷英 35公里”指示牌(约1小时)

            ②沿X108行驶——岔路口,向“张谷英 19公里”指示牌方向进入X037——张谷英镇张谷英村(约50分钟)

渭溪河上的桥

  环绕大屋的渭溪河汇集西北方向大峰山、桃花山等众山的百泉之水,潺潺东流,汇入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它的河床是见底的岩石,山洪暴发不成灾,溪水再小也不干涸。

  张谷英村有大大小小58座石桥,渭溪河上的21座桥按每座石拱桥接九座平板桥的构思搭建,象征九九归一大圆满。“人行十里观四坳,流水百步过三桥。”张谷英最有名的“百步三桥” 位于张谷英古建筑群中部,在不足百步的距离中,三座花岗岩石板平桥依渭溪河水回环曲折之势,两度横跨渭溪河。桥身共有九段,每段由三块条石组成,共二十七块长条石,而张谷英三字的老式笔画也是二十七画。

流连忘返干货摊

  渭溪河边,靠河是长长的美人靠,游人常在这里休憩,两尺远,就是张谷英嫡系子孙摆的干货摊,架起长长的木桌,放上自制的天然美食。

  古井水磨的油豆腐、咯嘣脆的红薯片、透亮的红薯粉条、香喷喷的豆渣、豆豉、豆腐乳,还有烟笋、楠竹笋、萝卜丝、盐辣椒、青椒、紫苏干、茄子干、干豆角、栀子花、蕨菜、黄花菜、马齿苋、包菜、苦瓜等干货,让人忍不住摸摸这个,闻闻那个。一个按捺不住,手里就多了一大块腊肉,一瓶当地人自酿的谷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1 07:15 , Processed in 0.1100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