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艺术团金色大厅镀金:部分演出赠票率达9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青山深处 发表于 2014-7-11 10: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绝对是好事,毋庸置疑。”保利演艺经纪公司总裁于洋很坚定地表示。
; i2 W- m+ _! {" I2 `, n/ T) W9 v! K$ m5 _* {
  作为中国演艺产业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于洋常会为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感到痛楚,“已经泛滥了十多年,该走上真正的市场化道路了”。
8 P, z# J. |0 Y% E+ D9 V
! t/ u+ b9 R9 G! X3 d  近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各类艺术团体到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或国际组织总部办公场所“镀金”的现象(经文化部认定,确因国家特殊需要的活动和项目除外)。7 `: ?& f5 }6 a( i

' R4 T) q; c5 D1 r8 e" K  “这是继中央节俭风之后的再一次涉及演艺产业的通知,对于演艺产业是一种倒逼机制。”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 I; @5 P: K5 Y* \& V  ?
. s8 h& @; {4 ]
  “金色大厅”变“金钱大厅”; ?+ A0 O% ?+ |: f# w5 n
' B# P, H9 [, w7 c; A
  “去金色大厅演出,我确实开了一个坏头!”这是今年3月的“两会”政协文艺组分组讨论时,宋祖英针对现在国内歌手和演出团体扎堆在奥地利演出的现象,开展“自我批评”。' w$ f; k; d1 V. A% J, a% |9 V
1 C3 v7 B- E! {) F* Q: r
  “从宋祖英个人实力层面说,也不用"镀金",以她个人的影响力,商业化运作并不难。但许多跟风潮流是明星无法控制的。”一位运作过多名大腕赴国外演出的运营方负责人曾告诉本报记者。! P" R" t* n  P  {  ?7 f

) j  I* @0 z2 J  许多人或许还记得2003年宋祖英出现在了金色大厅,可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一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生重大改变的一年。
$ n$ L* _% X* {! @5 J) X/ V, A6 K
6 x+ O: y: u# q- ?8 u  当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专门研究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包括北京、重庆、广东、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在内的九个省市和39个宣传文化单位参加了改革试点。此后,一场文化产业的转企改制试点陆续展开。
8 P9 t) H$ m5 S9 y& v( _
# s: N1 G5 e. t& u7 F. [- D  “虽然是以股份制企业的名义出现,但却是一种市场化程度很低的改造。这是无奈的选择,毕竟他们也得生存。当时,国内的演艺市场才刚开始,海外市场则成为演艺团体的一种生存方式。”一家演艺经纪公司的总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5 t8 j  X; g$ y% {
/ i, v+ e$ }0 V( A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此前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0个中国演出团体在金色大厅演出近20场。而去年全国有100多个艺术团体去金色大厅演出,大多采取自付场租、对外赠票以及组织观众的运作模式,有的甚至动用政府经费,不计成本、不看对象、不讲实效,通过不实报道或炒作来达到捞取名利的目的。1 Y* L% y* w# i, x& P: H* \

9 y3 v! G) A; d; i- T) }7 e  因此,有人将“金色大厅”戏称为“金钱大厅”。" e% a$ {1 ^. M( \( A

- D! \) j7 Y" q0 R7 J3 w: |  h  “金色大厅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播,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包含了我们不文明的部分。”魏鹏举对本报记者说。
# k: @: y' }; W/ G  W& Q" r: v5 `4 _' h' Z
  谁埋单?! ~9 p! `, I: B$ i3 Q, [

3 Y- U6 E. W) l+ ?0 Q  事实上,如此多的海外演出所创造的“价值”却并不大。- S/ J1 b! o& Y
: L5 N# T  A) f) o
  以2009年为例,当年中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约为426个,演出场次16373场,实现演出收益仅7685万元。并且多数演出团体只有简单的劳务输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项目。  ^% T& s" V% R
2 a  V# ^" V8 y6 d0 s! K! w- \% y3 f# G
  但海外演出的成本并不低。- t" x$ T6 l+ Y5 E$ V, }  C
. F% @1 B5 @+ p# S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线明星在金色大厅商演的成本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许多演出项目并不符合财政的贴补政策,因而需要市场化运作。9 h' c# }: r& s, v

; c" o0 `0 K( z  市场化运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另一种是企业埋单。
) z) j' s3 R6 @+ m( O, K
7 @( Y5 Y- X$ `0 C8 u9 t  曾在西北某省文化管理机构工作过的项目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比如两个友好城市之间的受邀活动,对方提供住宿和演出场地,中方负责演艺班子的搭建与管理,来回交通等费用可能就得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出,像招商团或旅游局,“这个费用几万、几十万都有”。
7 G# u' i# h; ^6 f' K% z! O; Z' L$ e6 ?3 Q# k# G
  而企业资助又分为国企资助与民企资助。. r) z+ N: m/ d% R4 G
3 Z0 h# W5 M4 Q, P. o
  “国企、民企以资助或赞助的方式参与商演项目,但企业是要回报的,而通过海外售票收回成本几乎不可能。”上述运营方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5 C" R/ u; i) ~/ n0 R/ W  a/ H
  Z, N7 J+ h# D" V6 o  欧美等国自身的文艺演出赠票很少,其高级别官员也会坚持自己买票。9 G0 J( [4 @- G( c6 Z

8 r6 N4 A; o! Q9 M; F$ A: c  以金色大厅为例,票价从5欧元(站票)到90欧元不等,新年音乐会的票价则可达到两三百欧元。$ F+ s& N# q5 J" B/ n7 P5 g" ^

% `' J6 c, ^- `6 P! p5 e  “而我们除了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演艺团体或个人能卖掉部分票外,大多数演艺项目都是通过组织观众或赠票来提高上座率,有的演出项目赠票率甚至高达90%。”上述运营方负责人说。4 N6 y# p+ I. h$ z$ p
) z7 s- r9 B7 f, {; O9 S5 O; h- A
  那么资助的回报是什么呢?- x% e3 {- }/ y3 Z6 g5 I
' J! o" B7 s2 a# m: |& O2 `4 A9 A
  “我们有广告公司,广告客户资助我们演出,可以获得赠票;而招商团与旅游局则可以借此传播影响力来吸引投资和旅游。当然,一些腐败、灰色交易也有可能随之产生。”上述运营方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8 q8 x2 v3 V0 l% t" F  [+ P
+ r, L% f0 m# P+ @. @: X$ `# D
  出路在哪?) Z0 z6 g* w1 B

) j6 o* g6 e$ K! x  2009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由此进入攻坚期。6 b: X2 B$ o/ O6 e; w5 p4 e3 Y: x  |

- j( {9 k( {2 d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共出台40多个文艺院团改革配套政策,为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财政对文艺院团的投入由2008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3.5亿元,增幅达45.7%。
% _/ I3 r: j$ ?' a" S( @3 u" z5 h- O2 N% c6 O
  2012年,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剧场的资金高达90亿元。" t) O( s. ^: Y
9 ^$ K4 E% R2 y% c# g9 C
  而在节俭办晚会和简政放权双重政策影响下,我国演艺市场也发生了改变。
9 a, |' K' C4 j" y9 E7 S4 n2 k# a9 R$ D, [2 P, Q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亿元,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422家(转企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283家),收入78.54亿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0953家,收入111.06亿元,占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的58.6%。
# L/ ]9 o( D7 `" ?5 a; r2 A+ I$ P7 J  p) M/ I- M
  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与2012年同项指标统计收入相比下降9%,其中票房收入同比下降2.9%,政府补贴、广告赞助、衍生产品、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性收入同比下降9.6%。  W: N. a: A  ]/ H. C% L  _/ e

" S/ ^  A3 x# H% a! U! h4 F1 F  “主要是有三个靠山不能再靠了:一是来自于政府的直接购买变少了;二是企业的赞助包场少了;三是旅行社团购买少了,自从《旅游法》出来以后,导游的市场越来越规范了。”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咨询总监毛修炳曾表示。
9 ]% o7 s. @: L- F% `( M. y2 s7 F
8 e% Y7 U3 a7 O' {+ u  L" t. U" f  这也使得中国演艺市场在“痛楚”中步入转型升级的轨道。
) K2 B/ l1 Y- ~$ T' P5 m" f3 r- P) z& d8 `. n
  于洋认为,中国演艺产业从泛滥回归正常,势必要经历“阵痛”,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消费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  ?( L7 |# v! Y- ]
1 c$ X3 d2 V+ a
  2013年,中国有226个演艺产品出口团体赴海外演出,商演收入达2.17亿元,商演场次达19200场。& A" c) \! I" ~& I- W

+ S; \5 @* i9 {5 n# O3 j9 u  东北某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赴外演出要从以文化交流为主的模式转向以文化贸易为主的模式,走出去,最终要靠实力,要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项目。”
) L! F) `. F  l1 K6 m' l"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4 06:59 , Processed in 0.124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