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篇治疗乙肝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4-8-13 00:0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篇治疗乙肝的文章
本文件者傅明光 傅丽洁 赵丽慧
原文摘要
病毒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的范畴。
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胁痛则以一侧或两侧肋部疼痛恶心腹胀为主要表现形式。
1 肝经火热、毒邪炽盛型——清热解毒泻火法
适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经火热、毒邪炽盛者。
症见:胁痛121干口苦,心烦,尿黄赤,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龙胆草、大黄、银花、连翘、蚤休、大青叶、板蓝根、甘草、竹叶等。
常用方剂:黄连解毒汤加味。
临床观察热毒炽盛型乙型肝炎55例,总有效率为82% 。
2 湿热壅盛型——解毒清热利湿法
适用于急性乙型肝炎湿热壅盛及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久稽之证。
症见:脘痞腹胀,胁肋疼痛,饮食减退,呕恶,肢酸倦怠乏力,口苦,尿赤,便秘或大便溏泻,或见身黄、目黄、小便
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
常用药物:茵陈、车前子、滑
石、泽泻、通草、木通、赤茯苓、生薏米、竹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连、黄芩、黄柏等。
常用方剂;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加减。临床观察湿热疫毒型乙型肝炎100例,总有效率为89% 。
3 血热炽盛型——解毒凉血清热法
适用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血热炽盛者。
症见:胁下隐痛,肝脾肿大,腹胀纳呆,口苦尿黄,或见衄血,面色晦暗,舌质红绛,或舌有瘀斑瘀点,苔黄,脉弦数。常用药物:水牛角、紫草、茜草、旱莲草、泽兰、丹皮、生地、赤芍、白头翁、生地榆、栀子、虎杖、白茅根、元参、山豆根、知母、白花蛇舌草等。
常用方剂:犀角地黄汤、三草凉血汤(自制方)。
临床观察血热毒盛型乙型肝炎4|D例,总有效率为81%。
4 毒热壅滞、肝气郁结型— —解毒疏肝法
适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毒热壅滞、肝气郁结者。
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烦躁或抑郁,口干苦,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常用药物:柴胡、佛手、香附、郁金、木香、香橼、青皮、JlI芎、川楝子、薄荷、砂仁、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蒲公英、银花、龙胆草。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加味。
临床观察毒热壅滞、肝气郁结型乙型肝炎86例,总有效率为79%。
2#
 楼主| xiushui 发表于 2014-8-13 00:03:42 | 只看该作者
5 热毒夹瘀型——解毒化瘀法
适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热毒夹瘀者。
症见:胁肋刺痛,胁下痞块(肝脾肿大),面色晦暗,腹胀纳差,口苦口干,心烦,尿短赤,或见红斑赤缕,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舌苔黄,脉弦涩或弦数。
常用药物:丹参、赤芍、郁金、川芎、桃仁、元胡、水蛭、土元、三棱、莪术、泽兰、大青叶、板蓝根、虎杖、白花蛇
舌草、半枝莲、连翘、香附、牡蛎、鳖甲等。
常用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味。
临床观察热毒夹瘀型乙型肝炎55例,总有效率为81% 。
6 疫毒留恋、气虚型——解毒益气法
适用于乙型肝炎疫毒留恋、气虚之证。症见:胁肋隐痛、全身倦怠、周身乏力、不思饮食、腹胀、恶心厌油腻、自汗、便
溏、气短、面色暗滞或白,舌暗苔白,脉虚或细弱。
常用药物:红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炙甘草、云苓、黄精、黄芩、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
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临床观察疫毒留恋、气虚型乙型肝炎62例,总有效率84%。
7 热毒留恋、肝肾阴亏型—— 解毒滋肾法
适用于乙型肝炎热毒留恋、肝肾阴亏者。
症见:胁肋隐痛,口苦口干,喜凉恶热,虚烦不眠,腰膝酸软,小便黄赤,或见衄血,舌质红,脉细数。
常用药物:黄柏、知母、虎杖、板蓝根、银花、女贞子、菟丝子、山萸、熟地、枸杞子、旱莲草、生地、丹皮、元参、沙参、川楝子、何首乌、白芍、龟版、鳖甲等。
常用方剂:一贯煎、杞菊地黄丸加味。
临床观察热毒留恋、肝肾阴虚型乙型肝炎58例,总有效率89% 。
3#
 楼主| xiushui 发表于 2014-8-13 00:09:04 | 只看该作者
8 疫毒久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解毒补益脾肾法
适用于乙型肝炎疫毒久恋,脾肾气虚兼血瘀者。
症见:胁肋隐痛,腹胀,纳少,便溏,腰酸,腿软,小便频数,面色晦暗,舌暗滞,有瘀斑,脉沉细。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自术、芍药、云苓、炙甘草、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沙苑子、桑寄生、怀牛膝、鹿角片、丹参、赤芍、川芎、银花、女贞子、连翘、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
常用方剂:补肾益肝饮(自制方)。
临床观察疫毒久恋、脾肾气虚型乙型肝炎59例,总有效率为83% 。
4#
 楼主| xiushui 发表于 2014-8-13 00:17:1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体会

1 急性肝炎发病急,病程短,治疗的重点在于祛邪,在急性肝炎的辨治中,首先要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并注
意以下原则:
1.1 邪实正不虚阶段当以祛邪:《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正气能拒邪于卫分或气分,而形
成正盛邪实证型,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因人体正气未衰,故运用解表、利尿、通下、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痰等祛邪之法,祛邪即是扶正,以免缠绵久羁。
1.2 邪实正虚阶段当攻补兼旌:正虚是导致外邪深入机体的内在因素。如果内侵之邪过盛,就形成正虚邪实的证型,此时往往病情较重,治疗起来也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补虚则可碍邪,反之若单纯祛邪则必将更损其正。故在邪实明显时治疗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在正虚严重时,治疗以固本为主,辅以祛邪。重要的是,本阶段一定要牢记“祛邪不忘扶正,扶正勿忘祛邪的原则”。
1.3 正虚邪衰则当以扶正为主:在正虚为主的情况下,或体内尚有少量余邪,或复感少量外邪,形成虚多邪少证型,主
要以扶正固本为治法,令其气血转旺,阴阳调和,脏腑功能旺盛,即使体内有少量余邪也必将会由于正气的恢复而消除。
这就是中医学“扶正以祛邪”的原则。但在具体运用上,也不排除根据临床见证,在不损伤正气的情况下,辅佐一些祛邪
之品,这样可达到正复邪尽的目的。
1.4 重视治愈后的巩固:急性病毒性肝炎虽然病势较急,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后,最易损伤肝脾肾三脏,造成肝郁脾虚、
肝肾不足和肝胆湿热未清等证型,如果治疗不彻底,则易复发,向慢性转化。因此,在临床上即使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自
觉症状完全消失,也不宜过早停药,而要继续治疗一个阶段加以巩固,防止复发。
1.5 重视辨证辨病关系: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外,还应结合化验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病因和病性。所以治疗此证在中医辨证的同时,还要考虑辨病的问题,同时结合化验和物理检查,如胆红素、肝功能、超声波的检查等,仔细分析,方不致谬。
枕中丹
2014-8-13 0:10:14
2 解毒药的运用:乙肝是病毒,其毒久而不去,与邪必结,瘀血必凝,经络必阻,饮邪必生,寒热必错杂,虚实必难辩。
解毒是治疗乙肝是病的过程中的关键。可以说从始至终都在解毒。只是如何解毒,是清热解毒,还是温热解毒。可用解毒的中草药很多。如何在诸多解毒中草药里,选用合适的药,是因人而异的,解毒草药的正确使用有时可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的好坏。
3 活血化瘀药的运用:活血化瘀药是治疗乙肝病的过程中的关键。病久入络。活血化瘀,去旧血生新血。始终不离这主题。凡肝炎病日久不好转,正气必伤,阳气必损,脏腑必虚。邪气必聚,病久入络,必致肝血瘀滞,加强活血化瘀治之药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活血化瘀,增进解毒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3 21:28 , Processed in 0.0830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