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时代的《金华山赋》谱写告成 修水卢曙光获优秀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7-1-10 12: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华新闻网1月7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徐朝晖

“浙中佳胜,天下名山。金华叠翠,古婺流丹。起浦江而止兰溪,龙蟠地脉;带乌伤而襟武义,鹤导仙源。元气浑涵,同天目括苍之列;风神俊秀,在匡庐衡岳之间……洵人间之福地,海内之奇观也!”




气势磅礴的金华山 洪兵摄

磅礴大气的开篇,具有音乐美感的韵律,对金华山脉及八婺文脉的精准提炼和铺陈,一下子抓住了专家评委的眼球,“159篇应征作品,众望所归的代表作就是它了。”

1月7日,历时大半年的《金华山赋》优秀原创辞赋全国征集活动完成终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10篇获奖作品出炉公示,其中由广东作家苏俊创作的《金华山赋》赢得评委们一致首肯,夺得一等奖。




《金华山赋》征集获奖名单

“在不超过2000字的篇幅里,从历史名人南朝刘孝标写到明末徐霞客、从传说神仙赤松子写到黄大仙,从山水名胜尖峰山写到双龙冰壶,高明之处就在于跳出金华山写金华山,上下纵横近两千年,道出了金华山是八婺文化根源与精髓这一真谛。”评委们对一等奖作品纷纷点赞。

金华市社科联主席吴远龙说,这次面向全国征集《金华山赋》活动一等奖5万元,引起不小轰动,吸引了21个省份的辞赋作家和爱好者参与,金华山在中国辞赋界一下子“红”了,影响已远远超出征集活动本身。

在吴远龙看来,这次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应征作品,体现了当代作家书写和传承金华山文化的历史担当。他表示,下一步准备遴选部分精彩赋作,集结成册,使之成为“知我金华、爱我金华、兴我金华”的好教材,一笔宝贵的金华山文化新财富。

征赋英雄贴全国一呼百应

金华山旅游经济区成立后,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从双龙洞迈向大金华山时代,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去年6月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市文联和金华山管委会联合启动《金华山赋》全国征集活动,旨在充分挖掘金华山文化内涵,讲好“金华山故事”,促进金华山文化开发,扩大金华山文化影响,增强金华山文化的内聚力和软实力,让更多人走进金华山、认识金华山、热爱金华山,共吟新时代的《金华山赋》。

根据征稿要求,《金华山赋》作品要充分展现金华山山水风光等自然之美,同时要体现其文化特色、历史底蕴等人文之美。作品必须依赋之文体,具备赋的各种文学要素,立意高古,用词典雅,文笔简练,辞浅意深,布局严谨,雅俗共赏,同时要体现时代特色。

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文介绍,去年6月《金华山赋》征集活动通过多家报刊、专业网站向全国广发英雄贴,得到了全国辞赋作家、诗词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回应。7月份,主办方邀请了8名省内外的辞赋名家来金华实地采风,浙师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了宣传金华山的实践活动,扩大了征集活动的影响力。

从征稿来源看,金华本地和省内其他地市作品各20篇,其中浙师大师生作品有10篇,其余用100多件作品均来自外省,格式大多规范,投稿整体质量较高,达到了宣传金华山的目的。




专家评委热议《金华山赋》

从应征作者来看,除了邀请来金华采风的8位专家悉数投稿外,来自中国辞赋学会、各省市辞赋学会的专业写手占一半以上,涵盖了老中青各年龄段,在中国辞赋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次征赋创作时间跨度5个月,应征者有充分时间了解金华山,了解金华的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从而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通过前期初评、复评,159篇应征作品中有50篇进入到终评环节。

金华山和辞赋界共襄盛事

与高水平作品相呼应的是,这次征集活动邀请到的终评委专家也是高规格的,既有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副会长叶子彤;也有浙江辞赋学会会长王翼奇、常务副会长马永祥等,堪称辞赋界的权威专家。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赋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历史上,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名赋,至今传颂不已。

蒋有泉担任此次《金华山赋》征稿终评委主任。他说,2007年《光明日报》推出《百城赋》征集活动,激发了民间辞赋创作热情,推动了辞赋在当代的复兴,培育出了一批辞赋写作好手。这次进入终评的50篇作品,有不少国内名家高手参与,整体质量都较高,辞赋创作的复兴是一个重要原因。

“写人文历史、写山水美景、尤其是磅礴之势,特别适合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赋来铺陈、来蓦写。”在蒋有泉看来,金华山色与天齐,历史上有“江东名山”之盛誉,景色壮美,同时还是底蕴深厚,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人文圣山”,这次《金华山赋》应征作品“契时、契地、契美景,传形、传神、传文化”,不仅很好地宣传了金华山,也是对现代辞赋创作的一次再提升。

从初评、复评到终评,为确保公正性,每一环节参评作品全部采用匿名编号评选,没想到前10名获奖作品,有7件是应邀来金采风过的作家所创作,还包揽了二、三等奖。其中,获奖作品有5件出自浙江作家之手,我市武义作家朱荣军应征的《金华山赋》获得二等奖。

“采风作家如此高的应征中奖率,说明百闻不如一见,要真正写好《金华山赋》,必须对金华山文化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陈志文说,赋的创作过程犹如穿行在厚重的金华历史时空中,与自然交流、与名人对话,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聚焦金华山、读懂金华山、热爱金华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16:26 , Processed in 0.0850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