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红百年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5-3-9 16:2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水商称艾候国,春秋为艾邑,汉设艾县,现尚存古艾都城遗址,唐宋后先后改称分宁、义宁等。“南国有嘉木,艾地产佳茗。春来犹几枝,幕阜满目青。”作为江南著名茶区,修水产茶始于唐,名于宋,盛于清,有1200余年悠久历史。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就曾有记载,后唐学者毛文锡《茶谱》便载:“洪洲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双井为今修水杭口镇双井村)。北宋黄庭坚将家乡制作的双井草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被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誉为“草茶第一”。 南宋嘉泰四年(1204),隆兴知府韩邈奏曰:“隆兴府惟分宁产茶,他县无茶”。当时年产茶二百余万斤,“双井”、“黄龙”等茶皆称绝品,被列为贡茶。

修水-宁红茶原产地

宁红之始
  修水宁红茶,始于清代初期。《义宁州志》记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茶砖各种”。因当时修水县属“义宁州”,故所产红茶,称为“宁红”。清光绪十八到二十年(1892~1894年)间,其输出量每年达30万箱。

宁红之盛
  1949年以后,宁红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质量不断提高。1958年,两种品质优异的宁红超级茶销往苏联,经中外专家鉴评,质量达到国际高级红条标准。1983年,荣获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
  清道光二十五年(罗坤化1845年出生),清末民初时,“宁红”茶发源地的义宁州下武乡漫江乡已是遍布茶庄。漫江苏杜市、牌坊下、洞下三处集市街面就有上百店铺、30多家茶行。茶市繁荣,商贾云集,整个漫江当时被誉称“小南京”。 罗坤化“厚生隆”茶行,光绪十七年(1891年),罗坤化100箱“白字号”新品红茶,在汉口销售。俄国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洛维奇购买并赠【“茶盖中华,价高天下”】嵌金长方形匾,并列为沙皇皇室饮品,成为贡品,从此便有宁红“太子茶”之称,罗坤化被众称“茶工祖师”。
  1985年修水茶厂特制的“宁红金毫”,获江西省名茶称号,1989年获国优产品,银质奖。近二十年来全县各茶厂参与了国内外茶事活动,20年来宁红茶系列获金银奖50余个,产品远销英国、德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6年宁红人为了把宁红品牌发扬光大,在传统工夫红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究开发宁红保健茶(系列)畅销全国和海外。1986年吴觉农先生为宁红茶欣然题词并鼓励“宁洲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1989年又题“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宁红,后有祁红”。“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


宁红之革
  而今宁红人以质量、信誉、效率取胜于国内外市场,年产量达7000余吨,产值超亿元,年利税2500万元,年出口换汇百万美元,产品外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荣获"江西省首批名牌产品"、"全国食品行业名优产品"、"全国食品工业百强明星"等称号,宁红商标并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

宁红之景
  现在,宁红集团下属宁红茶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宁红茶文化园由宁红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拥有10000亩优质高产无公害茶叶基地,是集茶叶的生产加工、茶文化展示、书画交流、茶道演绎、休闲养生、品茗论道、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坐落在修水的群山之间,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秀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宁红之愿
  宁红茶曾经是“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一片叶”带富一方百姓。要依托这片叶,做活茶文章。在茶叶种植加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茶产业从简单的“种茶”、“卖茶”、“喝茶”向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一体化发展转变,茶产业与加工业、 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相融合,围绕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唱响宁红茶品牌,做大做强修水茶产业。


宁红之窗
  宁红茶文化展示馆为购置的老将军府改造而成,整个建筑古色古香,作为宁红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分为生态修水-宁红起源-近代宁红-更香宁红几个展厅,可以一边品茗一边听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1 07:12 , Processed in 0.117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