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兵与眷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2-8-3 10:4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兵与眷村
——台湾环岛游散记之三

○晏立东

    在花莲游览,途径一所“荣民之家”,即集中供养大陆去台老兵的养老院。紧靠院墙的人行道上,老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聊天,有的坐在轮椅上。见到我们的游览车,一个个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隔着车窗玻璃也向他们频频挥手,看到这些同胞离乡背井,终老他乡,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酸楚。

  在附近的“仁意宫”下车休息时,恰遇两位“荣民之家”的老人在那里喝茶。一位老家河北,已88岁,一位老家山东,已年过九旬。两人都是13岁当兵,18岁到台湾,去台时父母就已双亡。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老兵返乡探亲后,他俩都曾回过老家,但老家已无一个亲人。

  导游见我们对这些老兵极有兴趣,便领我们顺路参观了一家民办的“眷村文化馆”。馆前的宣传牌上写着“眷恋那个时代的故事——眷村的点点滴滴”。可惜恰逢周一闭馆,大门紧锁。透过窗口,看到陈列在内的当年眷村住户用过的物品:9寸的黑白电视机,锈迹斑斑的自行车,简陋的菜篮,泛黑的斗笠和低矮的板凳……

  导游介绍,“眷村”就是有家眷的大陆去台老兵的聚居地。军官按级别居住大小不等的“小院”,士兵居住的则是棚户区,数十户甚至上百户密密麻麻紧连,前排的后门紧挨着后排的前门,棚屋低矮,设施简陋,生活异常艰苦。

  以前曾读过一篇介绍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宝岛一村》的文章。《宝岛一村》这部舞台剧2010年1月曾到深圳和东莞上演,以台湾嘉义的眷村为原型,讲述了1949年从内地逃到台湾的三个家庭近60年的变迁。我至今仍记得其中讲述的那些眷村的故事:

  天津籍的“钱奶奶”经常做天津包子,总念叨着:天津,我家,我老家……连比带划,高声大喊,最后黯然垂泪。

  一个儿子问父亲,为什么要来到台湾?父亲无言以对。

  一个单身汉隐去自己的真实姓名,冒名顶替、偷梁换柱,留在台湾竟是以一个战死士兵的名义。

  一个老兵中秋节用从大陆带去的唱机听程砚秋的戏,却被扣上“通匪”加“走私”的罪名。

  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标语在墙上越写越大,小姑娘“二毛”都知道,“字写得越大,就越是谎言”。

  ……

  在参观坐落太鲁阁峡谷的长春祠后,则对大陆去台大兵多了一份了解。

  太鲁阁峡谷内的公路为台湾著名的中横公路的一段,仅听其“燕子口”、“九曲洞”之类的地名就可想象其危崖峭壁的绝险景象。这条贯穿台湾东西部的公路全长192公里,历时4年修通,全凭炸药及手工开凿,施工期间共有226人殉职,其中多数为大陆去台的退役老兵,可以说是一条血汗筑成的公路。步行其中,为其地形岩层的绝妙变化造成的壮观地貌而啧啧称奇时,自然会想起长春祠内供奉的那些为筑路献身的亡灵,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导游介绍,他自己也是在眷村长大的。眷村子弟现在活跃于台湾的各行各业。我们参观过的阿里山高山茶园、珊瑚博物馆以及接待游客的餐饮店,许多都是眷村子弟创建开办的。

  对于这些眷村子弟来说,他们会永远眷恋那个时代的故事,也会永远不忘父辈内心深处那种永存的浓烈情感,那就是思乡。

(作者单位:修水报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6 01:57 , Processed in 0.1330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