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02-4-3 10: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色列军队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及对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的围困已进入第5天,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完)
2#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2-4-3 16:36:11 | 只看该作者
以军军事行动不断升级 巴以冲突症结究竟何在?

     几天来,以色列发动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围困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并对整个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全面围剿,为时18个月的巴以流血冲突终于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危险境地。巴以冲突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

  舆论普遍认为,巴以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线是2000年9月以色列右翼领导人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情感,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广场。其现实原因是巴勒斯坦人已经无法继续忍受以色列长达35年的非法占领。冲突的深层背景则在于,巴勒斯坦人从上到下对持续7年的和平进程现状强烈不满,因为以色列违背奥斯陆协议,既在谈判中无视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又阻挠其在部分自治的土地上独立建国,从而使他们对和平这一战略选择发生了动摇。

  随着2000年7月戴维营谈判破裂、两年内的第三次建国努力受挫以及沙龙挑衅的接踵而来,巴勒斯坦社会酝酿已久的愤怒岩浆终于像复活的火山喷涌而出。他们认为,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首次起义曾迫使以色列承认了自己的民族自决权,那么,这次“阿克萨起义”应该能使自己实现所有的政治目标。

  暴力相向导致流血冲突像滚雪球般不断膨胀和扩大,最终演变成巴以地区最大的一场武装角力。巴以冲突从一开始就因过度使用武力而逐步攀升:前者用石头,后者用枪弹;前者用枪弹,后者改用飞机和导弹;前者埋设地雷,后者就推倒一片果园或民居;一个巴勒斯坦人发动自杀袭击,几百万与之无关的巴勒斯坦民众就要受到封锁和围困的集体惩罚。以色列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加倍报复,给巴勒斯坦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1100多人丧生,数万人伤残,数以万计的田地、果林、民房被无情地摧毁,原本处境艰难的巴勒斯坦人失去工作,丧失生产和生活资料,民族情绪更加激愤。

  沙龙赢得大选后,右翼势力主导以色列政府,以色列社会舆论也明显趋于强硬,巴以不但无望恢复和谈,就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前政府曾经达成的和谈谅解也被宣布为废纸一张。巴勒斯坦民众更加失望,越境自杀爆炸逐步增多,而沙龙政府也采取所谓的“积极防御”政策,在“定点清除”危险目标时继续伤害无辜平民,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以旅游部长泽维遇刺,巴以关系就此急转直下。

  “9·11”事件发生后,沙龙政府搭乘美国“反恐”便车,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抵抗一律冠以“恐怖主义”,要求巴方单方面停火,同时不断通过“定点清除”引发巴方激进分子铤而走险,进而使以军不断强化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侵入、打击和破坏。沙龙黩武和高压政策导致巴世俗派成员和青年妇女也纷纷加入自杀袭击者行列,以色列平民为此付出近40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的惨重代价,不亚于经历了一场新的中东战争。

  此外,美国一味偏以压巴,国际介入乏力,致使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停火。美国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布什履新之初,刻意与前任克林顿拉开距离,对巴以冲突撒手不管,客观上放纵以色列以武力服人。待被迫介入后,布什政府又对沙龙政府偏袒有加,4次邀请沙龙访美,同时故意冷淡阿拉法特。面对大量巴勒斯坦无辜平民蒙受伤亡,布什政府熟视无睹,而一旦以境内发生自杀爆炸,布什政府却将责任归咎于巴勒斯坦自治政权,并大加挞伐。此外,巴勒斯坦呼吁国际社会派遣观察员监督停火的建议始终得不到美以响应。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巴以冲突历时一年有半,双方敌意很深,对立气氛非常浓重,要告别战场返回谈判桌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只要双方看到暴力冲突无济于事、最终还必须靠谈判解决问题这个无法回避的前景,巴以领导人一定能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结束这场让世界感到焦虑的灾难。(完)
3#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2-4-4 09:56:46 | 只看该作者
坐山观虎斗导致巴以冲突升级 布什中东政策耐人寻味
--------------------------------------------------------------------------------
2002年4月4日02:56  人民网-华南新闻



  田薇

  面对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并随时有可能失控的局面,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巴以之间进行斡旋。然而人们注意到,在中东和平进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美国政府却不是保持沉默,就是发表一些自相矛盾的声明和谈话,令人困惑。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美国这种“站在一边观望”的态度正是这次巴以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批评说:“(面对中东局势)我们听不到美国政府对问题的分析,也听不到他们就此而提出的正确策略。”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中东地区主任布朗森也说:“我看布什政府现在还不知道应该试着去做什么。”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到底是什么?面对目前的巴以紧张局势,布什政府又该做些什么呢?

  对中东问题“不热心”

  说布什政府对中东问题“不热心”并不夸张。从上任之初,布什政府就不情愿在中东问题上“下本钱”。宣誓就职没几天,美国政府的要员们在国家安全会议上表决认定:美国不会派特使到埃及参加正在那里举行的中东和平谈判。此后,布什政府又决定取消美国中央情报局充当以巴安全谈判调解人的角色。

  那么,布什政府为什么在中东问题上从一开始就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政策呢?难道他不希望和克林顿政府一样,在中东问题上捞取政治资本吗?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其实从一开始,布什和他的班底就认为,他们已经把中东问题中的政治风险算得一清二楚,而克林顿政府虽然为中东和平费尽心机,甚至把双方都邀请到美国举行和谈,但最后仍没能把双方撮合起来。既然如此,本届政府又何必重走老路,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另一方面,布什的共和党政府从上任的那一天起,就要与前任民主党政府划清界线,在各个方面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因此,凡是民主党做过的事,布什就尽量不做或少做,更何况是令人头疼的中东问题。同时,布什也很有可能从他父亲老布什的从政经历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尤其看到老布什由于在任期间向以色列施加了太大的压力,遭到国内某些人和集团的反感,最后连连任的梦想都没有实现,因此自己根本没必要去捅中东问题这个“马蜂窝”。不过,中东问题向来是美国外交的主要任务,也不可能完全回避。而作为盟友,美国一直是更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只不过布什政府在这点上做得更为明显。

  对以色列有“怜悯”之心

  以色列与美国是盟友关系,这一点巴勒斯坦自然比不了。但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说,在布什的个人印象中,以色列总理沙龙也比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好得多。

  据报道,1998年,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布什随团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以期间,陪同的是当时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沙龙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向美国的官员们宣讲,如果以色列像巴勒斯坦要求的那样,撤回到1967年前的领土,那就意味着以色列国土面积大大减少,有的地方只有8英里宽。听到这个数字,布什就想,这8英里还没有自己得克萨斯州的某些公路长呢,对以色列顿生“怜悯”之心。随后,沙龙还陪同布什等人观看以色列的空军演习,给当过飞行员的布什留下的印象是:沙龙是个懂业务的指挥员。后来,布什曾邀请沙龙到得克萨斯州作客,并在席间说,以色列之行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访问。

  但在巴勒斯坦访问期间,布什却颇为不快,因为据说由于日程安排问题,布什所在的美国代表团没能会见阿拉法特。这样,沙龙在个人外交方面自然就领了先。直到现在,布什也从未邀请阿拉法特到美国访问。美巴之间缺少个人层面的沟通和信任,双边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左膀右臂有分歧

  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之间存在着很多的意见分歧,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在中东问题上,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等人认为,美国应该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国务卿鲍威尔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人则认为,美国对中东事务应采取“谨慎”态度,而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巴勒斯坦“十分反感”,对阿拉法特更是多有“成见”。

  面对这些分歧,布什政府更多地在中东问题上采取了“被动”和“不干涉”的政策。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小艾德华·沃克评论说,这种做法实际上帮助了以色列,使沙龙能“按照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美国民众呼声高布什不得不考虑

  由于布什政府不愿过多介入中东事务,美国对巴以双方的影响力已经减弱。同时,美国的这种做法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对此,布什4月初解释说,他一直关注着巴以局势的发展,并与埃及、约旦和沙特等国领导人通了电话。他称,美国将继续致力于使巴以双方重新回到和平进程中来。无论以巴之间的暴力冲突如何,美国特使津尼都将留在中东地区,直到巴以双方实现停火。

  但是,很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的这种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采取更多的具体行动。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小艾德华·沃克指出,“现在已到了布什亲自出马的时候了。”沃克还认为,布什至少应该暂时召津尼回国,然后仔细听取他的汇报,并随时准备派出一个更有地位的美国特使。

  今年美国的复活节美国人谈论最多的是电视新闻中不断出现的以色列坦克和巴勒斯坦的人体炸弹。当记者在华盛顿街头进行随机采访时,很多受访者都认为,目前的中东局势对巴以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美国应该与国际社会和联合国一道,制止巴以冲突升级。面对国内的舆论和大众的呼声,希望连任的布什现在正不得不考虑要在巴以问题上有所作为。
4#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2-4-4 09:59:33 | 只看该作者
以色列:和平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真正威胁来自内部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中东随时都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沙龙口口声声以色列的未来、他们的孩子、他们在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的地位正遭受着空前的威胁。可是,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却指出,以色列真正的威胁也许来自以色列内部。

  和平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在今天的许多犹太人心目中,和平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者是一种奢望。“我甚至有点绝望,因为现在做任何事情恐怕都已经晚了。”以色列历史学家阿莫斯·艾龙说。是任何方案都太晚了吗?谁知道该如何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又有谁能够回答它呢?而这个问题至今仍在每个以色列人的头脑中萦绕,就如同近日来弥漫在空气中的火药,以及公共汽车被炸之后人体被烧焦的味道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已经很难记起20世纪90年代伸手可及的和平。

  对大多数以色列人来说,和平已经越来越与他们无缘。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对冤家对头来说,双方都知道对方内心深处的恐惧,也都以暴力猛烈地发泄出来,以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恐惧。而由此对双方造成的创伤也不只限于双方的宗教圣地。巴以冲突在全世界地区播放,中东危机导致欧洲“新反犹太主义”,而在穆斯林世界里,人们对巴勒斯坦人开始同情,同时,也导致了对犹太人的仇恨,即使以色列最亲密的盟友,美国也对犹太国的安全表示担忧。在美国广播公司做出的一项调查中,有34%的成年人认为以色列还能够生存50年,23%的人认为以色列将和巴勒斯坦共同组成一个国家,巴勒斯坦人掌握大部分的权力,有18%的人甚至认为以色列很快就将从地球上消失。

  以色列14岁的小男孩哈德斯希望仍然能够用土地换和平,或者实施停火协议。“不过,坦白地说,”他说,“我看事情不会发生变化,也许我们将习惯于暴力,而暴力也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事实上,暴力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了,因为每个自杀炸弹的目标都是人们最常去的地方:不是权力,或者军事的象征,而是公交车、比萨饼店、购物商场,或者迪斯科舞厅,任何一个像哈德斯这样的男孩可以躲进去避免战争的地方都是目标。自杀炸弹发出了一个痛苦的信息,那就是:只要犹太人继续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在以色列领土内就不会有正常的生活,或者以色列根本就不会有领土主权可言。而这些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第三代、第四代的孩子们却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我很希望生活在一个公交车不会被炸翻的地方,”哈德斯说,“可是,我的朋友都在这里,我不想丢下他们。”

  战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要接受它,对以色列人来说,这不是第一次。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激烈程度是以色列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当时,60万以色列人当中,有6000人牺牲了生命,与在过去1年半的时间内发生的冲突当中丧生的350多名以色列人相比,人员伤亡多多了。

  以色列内部矛盾重重

  以色列人曾戏称摧毁犹太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阿拉伯人给它和平,然后以色列人自己将其分裂。在以色列内部,犹太人早在犹太国建立以前就开始进行着一场宗教与世俗互不相让的较量;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后裔与德国、波兰、俄罗斯犹太后裔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在犹太人当中,有的到阿拉伯国家寻根,而有的则受到欧洲人的欢迎。即使他们自己内部的矛盾解决了,而在以色列内部还生活着一部分贫困的下层阿拉伯人。

  “54年来,以色列根本没有找到解决社会内部冲突的出路,如果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共同利益,有足够的凝聚力,就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状况。”负责报道以色列的西方记者西蒙说。

  90年代中期当以色列正朝着和平迈进的时候,极端主义浮上了台面。一名美国犹太定居者在29名阿拉伯人进行早祈祷的时候将他们杀死,接着他的邻居为他竖立了一个纪念牌来纪念他;接下来是总理拉宾,正当他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协议之时,却被右翼极端狂热分子野蛮地枪杀了。尽管时下发生的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淡化了这些内部争端,但是,犹太复国狂热分子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动荡因素。

  即使关于犹太人的定义也能够引起争议。正统的犹太人把犹太主义看作是高级俱乐部,入会需要更加严格的限制,他们甚至不接纳由保守派或者改革派转化而来的犹太人,他们还垄断了犹太人的婚礼和葬礼。由于正统的犹太人不接受其他犹太人,所以,犹太人之间的裂痕深不可测,难以弥合。

  犹太人之间尚且如此,那就更不用说在以色列统治下的阿拉伯人了。几十年来,这些阿拉伯人被归为社会下层,他们的社团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他们的学校总是落后于犹太学校。几乎所有的以色列阿拉伯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中都有亲戚,当以色列在巴以冲突的第一周杀死几十名巴勒斯坦人的时候,以色列阿拉伯人走上街头举行游行抗议活动,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以色列军队向这些阿拉伯人开枪,杀死13人,成为震惊全国的大惨案。

  沙龙真该冷静地想一想

  “以色列能够生存下去,”以色列记者兼社会批评家阿里说,“不过,这也不是天生注定的事情。答案就在于我们如何面对生存这个问题,以及我们是否有勇气提出这个问题。”当阿里看到一个被炸得半死的人问“我是不是快死了?”的时候,他对发生在眼前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每天早上能够吃上面包、喝杯咖啡,在夜晚喝杯啤酒的自由;我们的梦想也就是能够过上一种犹太人的生活而已。”

  但是,巴勒斯坦人也希望过上他们自己的生活,希望在咖啡店里能够有一次友好的谈话,他们也不希望遭到以色列检查站的羞辱,不希望生活在以色列定居的阴影下。

  以色列自由主义者仍然心存希望。前外交部长本·阿米希望美国能够解决巴以之间不断的流血冲突,他说:“我仍然相信,双方之间的冲突最终只能靠外部力量来解决。”但是,面对恐怖,以色列政府会怎么做呢?沙龙会善罢甘休吗?

  随着巴以之间流血冲突的继续,随着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色列不知道怎么寻求帮助,以色列的路在何方?
5#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2-4-4 10:23:1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专家指出:白宫偏袒以色列的态度可能影响反恐进程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东地区近期纷争不止,以色列公然侵占了许多巴勒斯坦城市,而对此,美国政府竟然表示出支持以色列的态度。布什政府的这一态度,引起了国内的一些国际事务专家的担忧。他们表示,美国此举可能会影响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对美方反恐行动的支持态度。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的中东立场已经引起了其阿拉伯盟国的关注,并且他们也肯定会拒绝支持布什总统想要出兵伊拉克的想法。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中东问题专家基珀指出,“基本上,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并不同意布什政府的做法”,而部分国家并不清楚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究竟会不会阻止自杀性爆炸事件继续发生。“他们并不把这看作是以色列的国土保卫战,而会把它当作是长期的严重问题。”

  埃及和约旦也对以色列的行动表示担心,因为他们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可能会使这两个国家爆发新的大规模抗议举动。而欧盟也向以色列施压,希望以军迅速撤出约旦河岸的巴勒斯坦城市。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一位中东问题分析家林赛指出,虽然约旦、埃及、沙特和也门的领导人仍在积极与美国进行接触,但是,他们的民众可能会更加厌恶美国政府的立场,从而导致他们同情并支持一些反美极端分子。林赛称:“这样,(恐怖分子)将有更多的地方藏身,这会使我们的形势更加不利。而目前,反恐战争并不是按照我们的方式在进行。”

  在以军包围了阿拉法特位于拉马拉的总统府数日后,美国总统布什才做出表示,称他理解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领土的举动仅仅是为了阻止自杀性爆炸事件继续发生。他同时还呼吁阿拉法特采取行动制止更多的爆炸事件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26 17:28 , Processed in 0.137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