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废“一枝花”冷氏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5-2-7 11:3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废“一枝花”冷氏祠
修水党史办  冷贺
祠者,聚族、归宗、祀祖之所也。冷姓祠堂在全县有28幢之多,几乎遍布全县。原县城冷姓宗祠又称州祠,位于紫花墩的现农业银行、原人武部所在地,在修水县城130多座祠堂中有“冷家祠堂一枝花”之称。
州祠由清同治年间武进士冷在中督修,雇大风水先生,原黄龙寺高僧司马佗选址,举全族之力于1892年破土动工,着手兴建,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历时两年多告竣。据曾就读散原中学、寄宿于该祠的九十高龄的冷宗谟等老先生回忆,原县城紫花墩前有10多亩古树群,冷氏祠堂状如方井,就建在古树群中,绿树环抱,每到春暖花开,花香朴鼻,鸟语如歌,景色极美。冷氏宗祠庄严肃穆,昼夜香烟缭绕。祠前是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为穿花石雕,雕刻的穿花石版,由“八仙过海、游龙戏凤、秦琼救生、包公断案”等多块图案组成,诩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石牌坊嵌座两对“狮子滚球”,两只“石象顾子”,憨爱可亲,名曰“狮象把口”。进门为石门框,门框上刻有“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之对联,厚重的木门上有巨幅彩绘:秦叔宝、尉迟恭图像,誉之“门神把关”。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黛瓦马头墙,祠堂一进三重,上重与下重两边为走廊,有厢房。上重正面有巨大的雕花神台,供奉冷氏历代先祖牌位,祖牌黑漆金字,金碧辉煌。整个排水为四水归内,排入两边天井,再由天井排向地下排水系统。两天井用花岗岩条石砌成,蓄水深一米,清澈见底,内有观尝鱼游戈穿梭嬉戏。两天井中间地面为鹅卵石地面。下重上层为戏台,上中下三重地面皆用糯米、石膏、黄土、桐油拌匀捣碎,夯实抛光的三合土地面,呈金黄色,平整光滑如镜,祠内梁柱均雕刻“双龙抱柱”、“双凤朝阳”各种图案,雕琢工艺为修水祠堂建筑一绝,古朴典雅而不失华丽。尤其矗立祠堂上重的穿花石雕鸟笼更是镇祠之宝,石鸟笼内有假山、小树,树上有形态各异的“小鸟”,形象逼真,可谓天来之笔。在修水众多祠堂中堪称一枝独秀。
修水县城冷氏宗祠不仅是传承冷氏宗族文化经典之作,更是修水红色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罗荣桓率特务连从武汉赶到修水参加秋收起义就驻扎在冷氏宗祠,至今秋收起义纪念馆陈列有秋收起义部队在冷氏宗祠驻军照片。30年代大革命时期,冷氏宗祠是红军赤卫队驻地。国共合作时期,还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修水分会的办公场所。令人痛惜的是:这座耗资巨大,历时久远,融古色红色为一体的宗祠建筑经典,令冷姓自豪,为修城增色,于革命有功,却在1958年“破四旧”的运动中,也难逃厄运,惨遭毁灭,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人们的只是无限的怀念和美好的记忆。
恢复修水古城,打造旅游文化,一手托起传统,一手托起发展,按照“修旧如旧”原则续建红色遗址,复建冷氏宗祠也应当进入修水县委县政府的古城规划,让冷氏宗祠文化之花盛世盛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18:27 , Processed in 0.106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