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河鱼类锐减的警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1-7-4 15:0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河鱼类锐减的警示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破坏的加剧,修河渔业资源急剧萎缩,14个鱼种销声匿迹——修河鱼类锐减的警示

○ 朱彩源

  据县畜牧水产局工作人员调查,修河的渔业资源急剧萎缩,鱼类逐渐减少,在上世纪50年代,修河生存着46个鱼种,可到了最近几年,只剩下32个鱼种,其中14个鱼种已销声匿迹。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王咏如痛心地说:“如果照这样下去,修河的鱼类还会减少,到时修河真就成了一条‘死河’了。”

  据了解,导致渔业资源急剧减少的关键因素是修河上堤坝增多。目前修河堤坝纵横,在我县境内,共有中小型水库154座,大小电站160余座,其中大部分处在修河干流或支流上,修河已被人工截成一段一段。而不少野生鱼类的繁殖需要逆流而上接受流水的刺激,逆流里程一般在20至800公里之间,如果到处都是堤坝,则会阻断鱼类洄游产卵的通道,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质量。

  禁渔期间“禁而不绝”也是导致渔业资源锐减的重要原因。我县在修河连续八年实施禁渔制度,虽然禁渔期间重拳打击了部分非法捕捞行为,但禁渔期间各种非法捕捞行为“禁而不绝”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王咏如介绍,禁渔期间各种非法捕捞行为难以杜绝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渔业执法处罚标准较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在禁渔期间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处以200元至1000元罚款,这样的处罚标准根本没有震慑作用;二是目前县城修河段有4座浮桥,给渔业执法行为带来很大难度,往往因为渔业执法快艇无法快速通过而错过最佳打击时机,让非法捕捞人员逃之夭夭;三是部分渔民对禁渔期间的执法行为不理解,经常干扰渔业执法行为。“去年禁渔期间,渔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就受到渔民攻击,执法大队一艘价值20多万元的快艇遭破坏,3名执法人员受伤。”说起那次经历,王咏如至今还历历在目。

  同时,污染物排放超标、无序采砂行为也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存。不少工厂、医院、企业的废水直接排入修河,严重污染着修河的水质,破坏鱼类生存的环境。比如在污水排放相对严重的溪口、港口河段,鱼类几乎绝迹。我县境内修河段有数十家非法采砂点,大量的无序采砂行为破坏了鱼类的繁殖场所,导致鱼类繁殖率极低。

   面对修河渔业资源急剧萎缩的现状,渔业专家纷纷支招,必须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做好手下留“鱼”文章。

  对修河拦河筑坝行为进行规划和控制,拦河筑坝的前提是不得影响鱼类的繁殖生存及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拦河筑坝时,堤坝之间的距离最少不得低于50公里,否则会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存。”王咏如说,“目前在不少发达国家,都是采取炸掉堤坝的方式来保护鱼类。比如美国,为了保护密西西比河的鱼类资源,先后炸掉了几十座堤坝;德国为了保护莱茵河的鱼类也炸掉了几十座堤坝,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这些国家的做法。”

  对污水排放的管理也刻不容缓。首先要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对重污染企业一律拒之门外,对污染不大的企业一律要求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现有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王咏如说:“有些企业考虑到运行成本,将污水处理系统‘束之高阁’,平时将污水积攒在一起,往往趁洪水来临时随意排放。去年有一次洪水暴涨,不少企业趁机排放污水,对修河渔业资源造成很大损失,仅抱子石水库就有约1万斤鱼中毒死亡”。其次要继续实施禁渔期禁渔制度,对各种非法捕捞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要在禁渔期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人工弥补鱼类资源的平衡。还要加大对非法采砂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非法采砂行为,为鱼类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6 18:30 , Processed in 0.0980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