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学人周刊:中国的两难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02-12-19 11: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02年12月17日一期文章:中国的两难选择(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

  面对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新挑战,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新领导集体将如何应对?

  11月9日到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上,诞生了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今后中国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正式出台。如同人们所预想的那样,“三个代表”思想被写入了大会报告中,并被赋予了新的涵义。15日召开的16大一中全会上,新选出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新委员们的年龄多处于60岁前后的“当打之年”,目标直指2008年的北京奥运,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而稳定的政权。那么,新的领导集体将以怎样的经济战略来“驾御”日益大国化的中国呢?本文将围绕党大会的“政治报告”加以分析。

  有底气的经济战略

  16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颇有魄力的数值目标:2020年GDP总值达到2000年的4倍(达到4万亿美元以上)。报告在认识到“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存在双重经济结构和地区间差距拉大的趋势未得到转变”等经济问题的严重性的同时,贯穿了“发展优先”这一基本思路。较之2001年春朱鎔基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0年目标,此次又延长了10年,展示了中国政府要将高速经济增长路线坚持下去的决心。

  要实现该目标,必须要使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8%的速度水平上。如果能够实现该目标,自改革开放开始(1980年)算起,中国将连续保持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将是全世界史无前例的惊人成就。但是,随着经济“蛋糕”的变大,要保持住如此高增长率决非易事。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形成要因可以发现,其中主要包括大量外资和外国技术的源源流入、出口的大幅度增加等对高度依赖贸易的因素,以及大量发行国债和内陆地区开发、积极扩大国内市场等政策因素。

  因此,今后只要坚持高速经济增长路线,中国必须强化与日本、美国等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关系,并要努力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保持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也是一个大前提。

  同时,如果要以坚持高速经济增长路线为最优先课题,“对台使用武力”将在事实上成为一种不可能。因为攻打台湾会大大打击台湾经济,这又会给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台湾资本,进而给大陆本身以带来打击。而且,这还会引起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强烈反感。

  “新”工业化的两难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的另一大特征就是16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主要是指在重点发展信息化、高科技化、资本技术集约型产业的同时,走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16大报告中并没有提出具体计划方案。而且,质的提高未必与可持续的高速增长具有正比关系。例如,从能源利用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所用能源的70%依赖于煤炭,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煤炭不仅经济效率差,而且是环境污染的元凶。但是,对中国来说,煤炭是一种廉价而容易大量获得的能源。从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来说,要根本改变这种依赖煤炭的现有能源结构决非易事。从该意义而言,坚持高速增长路线和“新工业化道路”两者间存在着根本性的两难选择。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非常具有魄力,而且他们也意识到了中国经济中的难题。如前文所述,对于“发展不平衡”、“城市·农村间存在双重经济结构,地区间差距拉大”等结构性问题,16大报告中力陈要通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小城镇水平,保持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等措施来解决。

  但在现实中,中国经济的强项在于内陆地区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他们源源不断满足着沿海地区现代企业的用人需要。但要一直这样将农村打工者的劳动成本压制在低水平上,这本身就意味着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陆地区间的差距得不到缩小甚至会继续扩大。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为发展和平衡间的一个两难选择。

  中国还面临着城市和农村失业人口增多,环境问题恶化,走向老龄化社会等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这样才有可能将优先经济高速增长的路线坚持下去。

  大国战略和国际协调之间

  16大报告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字表述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说法中包含着“富民强国”、实现“民主”,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在国际社会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大国”等内容。坚持经济高速增长路线正是其前提。在21世纪前25年,中国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GDP总额超过日本,确立起名副其实的亚洲领袖的地位。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目标,一是出于内政的需要,即要通过发展经济来维护国家和政权的稳定。第二,中国中长期的目标是要接近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这也是为实现中长期目标的重要一步。

  但是,对他国来说,中国越发强大,“中国威胁论”就越有市场,中国以经济发展战略为前提的国际协调路线就会面临越大的挑战。中国自身对此也心知肚明,最近经常提起“双赢”的观点,希望通过国际协调互相都能获得利益。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FTA(自由贸易协定)、ASEAN+3(东盟+中日韩)、日本和韩国间的区域间合作,同时推动中亚几国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机构。在不包含美国在内的区域合作方面,中国表现出了很大热情。


  另一方面,自美国布什政权上台以来,中美关系曾一度摩擦不断。但自从“9·11”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进了布什总统提出的“反恐战线”,并尽力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摩擦。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还将继续走对美协调路线,同时注意联合和扩大非美势力,并坚持提高综合国力的发展战略。中国这种对外战略能否获得成功,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新领导集体今后还将不断面临新的考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7 13:03 , Processed in 0.3230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