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8|回复: 1

阅读南崖

[复制链接]
wolong 发表于 2011-5-23 1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崖是一本书,是一本用山和水写成的书。

作者:夏宗华

  诗人黄庭坚题写了书名,落木和山石是书的文字,从山麓流过的修河把这本书一页页地装帧。揭开书的封面,我们读到了“修江第一山”的标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这里是,山不在高,有人也名。南崖在这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方不能算山,它的个头比它周围的凤凰山、旌阳山、挂榜山都要矮,偏偏是它赢得了“七百里修江第一山”的美名,这不能不归功于那个从双井来这里游玩读书的孩子。山青则水秀,人杰便地灵。这令我想起了庐山的天桥泰山的升仙石,天桥因朱元璋大战陈友谅而声名远扬,升仙石因何仙姑升天而充满神奇。所以,阅读南崖的山,用不着去寻章摘句,用一些“高大”“险峻”去形容,只要心中有山,你就可以读懂南崖的山。

  进入山中,满山皆树,高达数丈,叶茂枝繁,盘根错节,蔽日遮天。中有楼亭点缀,相映生辉,地有小径相连,交错纵横,在每一个终点的地方,你都可以把它作为起点。

  修河从北边的山崖下缓缓流过,把一个双井的神童带到这里栖游读书,从此,这轮升起在双井的明月也照耀着南崖的翠竹苍松。

  江流千年,江水悠悠,不知那钓矶上还有没有当年的钓影,不知那“抱电”竣工之后,那“佛”字摩崖还是否无恙?江鸟忽而盘旋低飞,啾啾鸣叫,忽而掠过水面,点开涟漪,似乎也在寻找着答案。

  江面一叶扁舟,与天影徘徊,构成一幅晚秋的图画。用它来诠释生命的答案可能有些勉强,但在这时节,只有它在昭示着宁静与空旷,当我们站在精神之巅来俯视生命时,在经历了尘世的喧闹与沉浮之后,它不也是归于宁静与空旷吗?

  南崖是一本书,是一本黄庭坚没有写完的书。

  黄庭坚在一个暮春时节,带着经卷顺江而下,经过南崖时,恰遇阵雨,便弃舟登岸,上山避雨。蓦地发现这里林深树密,曲径通幽。山石犬牙参差,嫩叶雨后生光,草丛中群蝶乱舞,枝丫间,飞花入怀,仰望云销雨霁,俯听江流有声。是一个好读书之所在。于是,挑一平石,席地而坐,翻开手中之卷。

  以后,他便常在此读书,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知多少个太阳西沉,多少个皓月东升。从此,中华文化就像修河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思想。

  读书之余,他也在山上种种树,到山下钓钓鱼。这时他还不满十五岁。

  诗人没有写完,就走出了修水。

  黄庭坚在南崖留下了许多欢乐的时光,也对南崖产生了深刻的感情。出仕以后,回乡省亲之时,每次溯江而上,总要移舟于此,或驻足凝望,或上岸近看。有一次,当他看到这里水流湍急,船只行进艰难,并且听说时有船翻人亡时,遂想到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就想凭借佛力,保一方平安,于是命随从取来纸笔,书一斗大“佛”字,出资命人刻于崖壁之上。令人不可信的是,从此以后这里再未发生翻船事故。

  南崖是一本书,是一本写黄庭坚的书。

  诗人把一段时光寄托于南崖,南崖却记录了诗人一生的时光。山上建有“黄庭坚纪念馆”,当代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为它题写了馆名。馆内的“溪山自在楼”是这本书中最精彩的章节,里面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诗人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从“双井神童”到“少年游学”,从“为官出仕”到“客死异乡”,诗人一生坎坷跌宕,风雨满川。人生就像一把纸扇,天热时,你在别人的需要中被打开,别人的是否用力,决定了你价值的大小,天冷时,你被悄悄收拢,束之高阁,你也许还在期待“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个季节过后,另一把扇子又已被打开。你作为扇子,只是朋友墙壁上的一幅装饰品,母亲心空中一只飘扬的风筝。

  馆内还收藏了黄庭坚的诗词和书法作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力求每一字有出处,又敢押险韵。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不调和,这种对传统的继承和反叛终于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派——“江西诗派”。在宋代的诗坛上刮起了一股新鲜的风。在书法创作上,笔力遒劲,自成一家,在末笔上敢于打破陈规,体现了诗人在个性上的张扬。

  阅读南崖,最好在初冬时节,华霜初降,风带寒意,一缕阳光从树梢划过。日影斑驳,落木纷下,那落木联缀起一串思念的日子,在冬日的早晨放飞,在诗人远去的日子,我们在这里思念诗人。随意拾起一片落叶,你都能读出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阅读南崖,不可有酒,却不可无茶,酒会乱性,茶可清心,性乱只会言愁,心清方可品诗,呷一口清茶,吟唱一句“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你才能领悟到那古今多少事,都付一笑中,你才不需问取黄鹂,就知何处春归。

  阅读南崖,可独往,亦可三五挚友携行,独往可上冠云亭,走过碑林,依山拾级而上,不百余步,便至山顶,有亭翼然,就是冠云亭。斜倚亭柱,仰望苍穹,蓝天高远,云横不度,多少世事变幻的风云,此刻都已灰飞烟灭,多少历史的惊心动魄,此刻都不得归于沉寂。唯有那明月清风,目遇成色,耳听为声,宠辱皆忘,聚散随缘,人在山中,山在心中。

  三五挚友携行,可去钓矶,穿过九曲回廊,沿小径而下,遂到江边,有一卧石伸至江中,可容数人,这就是钓矶,诗人曾垂钓于此,每次钓得鱼归,便拿去孝敬母亲,后来,诗人外出为官,母亲思儿心切,就叫人在钓矶上用锤敲石,据说,只要一敲,诗人就有心灵感应,便会回家看望母亲。与三五挚友聚于石上,谛听那千年的锤音,是否还敲响在母亲的心上,是否还敲响在游子的梦里。

  南崖是一本书,是一本修水人该读的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16:19 , Processed in 0.114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