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承散原精神 振兴修水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1-8-24 11:2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承散原精神    振兴修水教育——写在修水散原中学重新挂牌之际

○袁观云

     滔滔修江之滨,有一个叫紫花墩的小小山原,因一所学校的存在而闻名遐迩,她就是散原中学。2011年7月,修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修水一中初中部和修水二中合并重组成立新的散原中学,并于8月17日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

回顾:散原中学体现了修水尊学重教的传统文化

    1937年9月,在抗日烽火的艰难时势中,修水人民教育救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县城紫花墩创办了县立修水中学,1938年,为躲避日寇侵袭,当时的省政府命令修水、铜鼓、武宁三个县的中学组成赣西北临时中学,迁往偏僻山区继续办学。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紫花墩。

    杰出爱国诗人、“戊戌四公子”之一、散原老人陈三立(1859—1937)是我县“陈门五杰”之一,他热衷办学并力主创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办家学一所,又赞助创办思益小学,让出住宅作课堂,延聘教师,开设英语、数、理、化新课,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废除“八股文”和跪拜礼节,开新式学校之先河。为了纪念这位散原老人,1945年江西省政府1713次省务会议正式将赣西北临时中学命名为“散原中学”。散原中学除招收修水、铜鼓、武宁的学生外,还招收省内外的流亡学生。据统计,有8个省及省内17个县市的学子曾在散原中学就读。如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湖北著名学者樊天柱就毕业于这里。

审读:散原中学担当了修水推动变革的中坚力量

    散原中学富于革命精神,做到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1949年,民主战士、修水人陈言受中共华南分局、民盟临时总部和农工***的委派,自香港返乡从事革命斗争。散原中学教师徐世凡、刘绍之、陈造新、陈淑文等人立即响应并一起行动,为迎接修水解放积极奔走。这年5月4日,在国民党县政府右侧空场上举行了五四纪念聚会。大会宣言阐述了五四精神,谴责了独裁专制,提出了反饥饿反迫害等口号。会后,大会宣言及讲稿通过散原学子散发到了铜鼓、武宁及平江等地。1949年6月16日,当解放军进入北门时,散原中学的师生不但列队夹道欢迎,还在衙前宝庆号前贴出了足有四平方米的大幅画《欢庆修水解放特刊》。

    这一系列的革命事件及历史人物,充分表明散原中学的师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无比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重组:散原中学承载着修水教育赶超的光荣使命

    解放初期,省立散原中学和县立修水中学被合并为县立联合中学1958年更名为修水中学,1979年改名为修水第一中学,一年后被省政府重新列为重点中学。2005年,县委县政府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将修水一中和修水高级中学合并重组,重构的新的修水一中,既是省级重点中学,又是全省首批优质高中。

    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2010年7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出台了《中共修水县委、修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今年7月,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经县四家班子会研究,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城的教学网点进行撤并重组,其中,原修水一中初中部和原修水二中合并重组为新的散原中学。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是依据修水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有力地促进了修水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新的散原中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寄托着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做强一中,做优散原,是我县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的必然选择。

展望:散原中学要成为修水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

    散原中学有着辉煌而曲折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涵。一是根植于修水深厚的文化。二是把教学与国家时势,校园与社会脉搏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变革。三是始终作为了县域先进思想和知识的传播者和精神文化的制高点。这些思想,是办好新的散原中学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旧散原中学一脉相承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办学理念,将转化为学校赢得比较优势的一系列能力。在逐渐融合和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去面对矛盾冲突,在发展中化解矛盾。同时,融合和传承又返过来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因此,继承散原精神,形成散原品牌,对办好新的散原中学至关重要。

    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一是要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地解决新问题。学校刚合并时,教师间的磨合问题、工作默契问题、福利待遇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学校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工作难以推进。凝聚人心,内部团结显然是摆在学校新领导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二是要打造队伍,千方百计地形成新血液。关爱教师,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教师培训系统,营造教师的敬业环境,铺垫教师成功之路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要开门办学,广开渠道地吸取新经验。多走出去,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法。离我们不远的临川和湖北黄冈,在教育发展上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消化并创新。

    紫花墩钟灵毓秀,散原魂诗书济世。散原中学这朵紫花墩上永不凋谢的花,必在修水教育百花园中绽放新的美丽。

(作者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7 19:51 , Processed in 0.1250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