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水双“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2-5-14 10:5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水双“峰”

来源:人民日报

  到过赣西北大山深处修水的人,都知道黄庭坚与陈宝箴文化家族就诞生在九岭、幕阜两大山脉的万绿丛中。而黄庭坚与陈宝箴文化家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座令人仰止的巍巍高山……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诞生在双井一村四十八进士的文化村落之中。五岁能背五经,七岁就写下《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素有“神童”之称。治平四年中进士后,到元丰元年,黄庭坚作古风二首,投书给当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以示仰慕之意。苏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从此诗名大震,两位大诗人也由此结下至死不渝的友谊。“僻字冷句,险韵拗句,风格枯涩瘦硬”的特点,成就了江西诗派。黄庭坚成为古诗词开山立派的一代掌门,影响诗坛近千年。而黄庭坚的书法,比之苏轼,用唐诗作喻,苏犹李白,才气出于天然;黄如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黄庭坚代表作之一《砥柱铭》成为古往今来书法界在拍卖行中的一座丰碑。

  陈宝箴文化家族,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文化家族之一。

  陈家先祖来自客家祖地福建上杭,带着鲜明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特色。在云雾遮迷的大山深处,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桃里村荜路蓝缕兴业,传承耕读家风,十代积聚,而成就皇皇文化家族。清朝末年,时任湖南的巡抚陈宝箴,以其“海内奇士”的满腹韬略,开维新变革先河,顶着巨大压力,坚持长达三年的变法,在湖南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一时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这种百年树人的风范,影响深远,通过此后两湖如火如荼的革命风潮,就能见微知著。陈宝箴文化家族之所以蜚声中外,是因为这个家族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局面。他的长子、被称为维新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倜傥有大志。最为人传颂的是他在庐山曾三拒蒋介石;日寇攻占北京后,85岁高龄的他坚拒被倭寇招揽,绝食七天而亡。陈宝箴六个孙子中的陈衡恪一手丹青金石有若鬼斧神工,让齐白石先生叹为观止,惜哉,英年而逝;另一位孙子陈寅恪12岁就熟读四书五经,海外游学24年,读遍世界名校,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等十几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6年,只有36岁的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导师之一。陈宝箴的重孙辈,有我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著名报人陈封雄等。

  黄庭坚与陈宝箴文化家庭永远是修水的文化丰碑,更是闪耀在中华文化史中最灿烂的星辰之一。
2#
袁践 发表于 2012-5-14 13:06:04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就有双井,现在又成了双“峰”
一凹一凸对上了。我都去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4 09:46 , Processed in 0.124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