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城市建设的“金钥匙”——修水良塘武宁沙田都昌东湖新区发展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2-7-8 13:4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启城市建设的“金钥匙”——修水良塘武宁沙田都昌东湖新区发展的启示

  市委政研室

  【编者按】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我市坚持“两区互动”发展,以适度超前的城市建设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修水、武宁、都昌三县新区建设,历经凤凰涅槃,迅速崛起,成为全市“兴城”的典范。三县在推进新区建设中,把“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大胆探索,精心操作,找到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学习借鉴。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我市坚持以“强工兴城”为主战略,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建设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发展,以城市建设的杠杆撬动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城市经营、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城区环境,短短三年时间,市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修水、武宁、都昌三县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精心操作,城市新区建设迅速崛起,成为全市“兴城”的典范。三地推进新区建设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紧紧抓住经营城市这把“金钥匙”,才能有效破解建城之困,保持兴城之势。

  1、城往何处拓——把拓展新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纵观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将进入加速阶段,且一直会持续到城镇化率60%以上。我市城镇化水平2008年为40.75%,2011年为44.4%,按照这一经验,九江正处在推进城镇化的“黄金期”。城镇化的核心是调整城乡结构,大量农村人口将向城镇集中转移,这对城镇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产业向城镇快速转移,老城区空间布局有限,负荷明显过重,难以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现实,出路何在?修水、武宁、都昌等地发展实践表明:推进城镇化少不了拓展发展空间,城市新区建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最佳途径。修水良塘新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市场群、面积最大的县级城市公园、数字化水平最高的县级医院、标准最高的县级车站,新区建设使“山城”豁然开朗;武宁沙田新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形成了38公里的湖岸线和一湖两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不仅拓展了城市空间,而且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都昌东湖新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包括滨水西区、城东新区和城南新区三个组团,为建成30万人口中等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钱从哪里筹——把放大地产效益作为筹措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推进城市建设,筹措资金是关键。无论是道路桥梁、广场公园,还是学校医院、公益设施,都需大笔投入。如修水良塘新区三年实施了重点项目37个,仅政府投资就达20多亿元;武宁沙田新区三年实施了建设项目48个,完成政府投资16.8亿元;都昌东湖新区今年将安排政府投资10亿元,实施项目43个。如此大规模的城建投入,对于还属“吃饭财政”的三县而言,靠财政显然不切实际。钱从哪里来?三年的“兴城”实践,全市上下找到了一条快速融资的新路子——坚持把土地资产作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卖与收’、‘先与后’、‘管与放’的关系,变‘卖地筹资’为‘收地融资’,变‘先卖地后做环境’为‘先做环境后卖地’,变‘政府走在开发商后面’为‘政府走在开发商前面’”),坚持“六措”并举(即“先做好环境,合理确定基准地价,打击围标,加大宣传,宁可流拍、不可贱卖,打好环境对地价影响的时间差”),把土地升值空间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实现了“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滚动式发展。修水良塘新区由于公共设施齐全、专业市场前景看好,地价从最初的不到50万元/亩升值到现在的180万元/亩。武宁沙田新区2009年刚开发时开发商对土地只肯出30万元/亩的价格,经过县政府这几年的自主开发、打造环境,目前新区土地保守估价至少在170万元/亩以上,涨了4倍多。都昌东湖新区离老城区相对较近,三年来新区土地也升值了3倍以上。

  3、账该怎么算——把精心筹划项目作为推进城镇建设的重要法宝。城市建设能否实现滚动发展、持续推进,关键在算好投入产出帐上做到心中有数。这几年,全市各地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思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算好“两笔帐”:一是算好具体项目“盈亏”账。凡基础性、功能性、公益性项目政府都舍得花钱,但严格按照预算来花;凡经营性项目则坚持精心谋划,不做亏本买卖,尽量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修水良塘新区建设的宁红国际商贸城,总投资2.5亿元,共建商铺28栋2300个,停车位600个,按一个商铺20万元计算,可产出4.6亿元,可盈利2.1亿。二是算好新区开发“整体”帐。在新区开发上实行整体规划、整体拆迁、整体推介的建设模式,善于算总账、算远帐、算大账。这三县正是由于精打细算、善于运作,在城市建设上不仅不缺钱,而且越做越有钱、越做越顺手,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修水良塘新区预计整体总投入30亿元,现已盘活可出让土地2500多亩,土地出让估值40多亿元,可净赚10亿元以上;武宁沙田新区现有可出让土地3700多亩,土地出让总收入可达62亿元,整体还可盈利30亿元;都昌东湖新区预计投入20亿元,可出让土地1530亩,土地出让收入可达25亿元,可盈利5亿元。

  4、项目如何推——把科学推进机制作为确保项目建成的重要保障。短短数年,九江各地城市面貌能有如此巨变,主要得益于一大批重大城建项目的推进和建成。为确保项目有序快速推进,全市上下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项目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建立项目综合协调、项目规划、资金监管、进度督查、宣传建档“五合一”的调度督查机制,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行一月一通报;完善重点项目考核机制,对重大项目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服务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正是由于科学调度、强力推进,确保了每一个城建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高效工程、节约工程、廉洁工程、市民满意工程,没有出现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严重超预算工程。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的短短三年,我市无论是中心城区八里湖新区建设,还是各县城新区,尤其是修水良塘、武宁沙田、都昌东湖等县的新区发展,可谓经历凤凰涅槃,建设大气磅礴、发展脱胎换骨。我市城市建设在带给我们震撼和鼓舞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坚持“两区互动”这一思路,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出路。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当前各地加快发展的“两翼”,是任何地区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九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充分”的实际,决定了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而发展工业项目、推进城市建设,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实施园区、城区互动发展战略,则成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一方面,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从经营城市中收益部分投向工业园区,不仅扶植和培育了重大项目,而且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资金;另一方面,工业创造的财富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快速发展的园区工业还可以为城区集聚人气、提供就业。这样的“两区”互动良性循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修水、武宁、都昌三地不沿江、不沿路,区位偏远,基础薄弱,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他们坚持“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不动摇,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建设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发展,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不仅新区建设“不差钱”,而且园区投入也有钱。短短三年,依托城区做大做美做旺,修水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政府累计投入达10.8亿元,年均增长170%;武宁县累计投入10.01亿元,年均增长51.9%;都昌县累计投入4.9亿元,年均增长132.8%。三县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平均扩展了2倍以上。

  ——坚持“经营城市”这一理念,是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城市理念是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管理理念变革的必然要求,是突破城市建设资金瓶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九江这些年的城市建设,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越做越顺手,最根本的原因是九江市、县党政一班人打破了陈旧思维的桎梏,将“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通过一系列的城市经营运作,最大限度地挖掘、放大了城市无形资本的效益,让它在引进项目、吸引人气和升值土地等城市资产方面产生巨大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境杠杆的作用,先把环境做好,推动土地在政府手中升值;最大限度地用好各种资本运作的功能,有效保证了城市建设项目投入。同时,也正是由于善于运作,变投入为产出,变花钱为挣钱,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建设可持续的问题。

  ——坚持“规划引领”这一机制,是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有力保障。规划是写在大地上的文章,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这几年九江城市建设之所以精品多、特色显、变化大,这与重视规划工作密不可分。全市各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坚持“领导意图、群众意愿、专家意见、法律意义”的统一,做到“五个不”:不吃“后悔药”,做好长远规划,避免遗憾和败笔;不唱“空城计”,繁荣市场经济,强化产业支撑;不做“复印机”,防止一张图纸做一条街;不犯“冷热病”,建设和管理持之以恒;不欠“子孙债”,做今天的事不给后人留下包袱。如修水县按照打造“赣湘鄂三省九县边贸中心”要求,超前谋划整体开发良塘新区,着力打造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城市;武宁县按照“精品、生态、休闲、养生”的理念,打好生态牌、旅游牌,重点以旅游地产撬动新区建设;都昌县利用依山傍水、濒临鄱阳湖的优势,揽山入城,引水活城,造景美城,着力打造30万人口滨湖亲水生态田园中等城市。三地新区依托各自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规划,才有了新区建设各具千秋,卓尔不群。

  ——坚持“苦干实干”这一作风,是关乎区域赶超发展的决定因素。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一切发展,只有在苦干中才能收获。修水、武宁、都昌三个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最主要的法宝就是苦干实干。这种作风,体现在始终坚持正确思路不动摇,城市新区建设的重大决策一经作出,不因班子换届而变换思路,不因主官变动而转移重点,一年接着一年做,一任接着一任干;这种作风,体现在高效有序的“一线工作法”,工作布置在一线下达,推进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操作能力在一线提升;这种作风,体现在“不舍昼夜,只争朝夕”的新区建设速度上,三地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全部挂帅项目、靠前指挥,相关部门驻地督促检查、监理施工,广大建设者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成为“5+2”、“白加黑”精神的实践者。正是在这种上下同心、前后相继的苦干实干中,九江的城市新区才有今天的巨变,九江的赶超发展才有今天的质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7-1 04:44 , Processed in 0.110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