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谣伴童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2-9-18 11:2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谣伴童年

○冷金鹤

    在赣西北的大地上,在广阔的农村,在我的童年,特别是在晚上,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的时候,经过了一天劳动的疲惫后,邻居们便三三两两,陆陆续续的从各自的家中摇着蒲扇,端着茶水,带着板凳或竹椅、水烟工具来到地场中间,围坐一起海阔天空聊天。

    光着膀子的男人们一边抽着水烟,一边谈论着天气、庄稼、今天的劳动、明天的准备之类,话语缓和,伴随着抽水烟的咕咕声响,还有拍打蚊子的巴掌声。只有我们这些没有坐性,也不懂忧愁的稚童,几个站成一排,后面的扯着前面人的裤腰,由开头一个大点的守住对面的人,小马跑步般的“捉羊”,有时一路人前后步调没协调好,就倒在地上一片,笑的人仰马翻,这时,大人们就冲着我们嚷:“疯死”。

    更多的是,我们仰望着天空,对着明月唱童谣:“月光光,水汪汪,照着门前猪吃秧。崽肩棍,爷肩枪,杀只花猪冇人帮;你来帮,我来帮,三块肉,一碗汤——老人家吃了眼睛光,丈夫吃了做文章,媳妇吃了补裤裆。横一补,顺一补,补成了个巴屁股。”

    我们跑到老爷爷、奶奶面前:“……老人家吃了眼睛光。”等他们笑眯眯的准备回应时,我们却跑开了。跑到嫂嫂、婶婶等人的后面,双手搭着她们的肩膀,斜侧着脑袋,嘴巴对着她们的耳朵:“……媳妇吃了补裤裆。横一补,顺一补,补成了个巴屁股。”然后,猴子般的跳跃着离开她们,拍着巴掌,哈哈大笑,笑声从地场中间向四周传播,传向远方,传向天空……

    一到冬天,每家每户晚上都要生一个火炉,大人们围着火炉,在昏暗的煤油灯光的映照下喝茶、聊天、商量家务、安排劳作。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往往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做游戏——“寻躲”。每当大人们嫌吵不让我们“寻躲”时,我们就跑到某一家去求大人讲故事给我们听。

    去得最多的是我大婶婶家,大婶婶有点文化,能说会道,又热情,很受我们这些小孩子欢迎。她知道的故事多,什么孟姜女呀、牛郎织女呀等等,我们很爱听。她还教我们唱歌,我们跟着她一俯一仰地唱,有时流眼泪,有时又哈哈大笑。

    除了听她讲故事、唱歌,最不能让我忘怀的,还是她教我们的童谣:“野鸡叫,竹鸡啼,梦见我细姑几时回。今日叫,也不回,明日叫,也不回,后日早晨穿着花衣花鞋坐轿回。娘接着,出眼泪,爷接着,笑嘻嘻,哥哥接着亲姊妹,嫂嫂接着皱眉毛。嫂啊嫂,不要皱眉毛,我一不是回来分田地,二不是回来磨嫁妆,只是回来看爷娘,爷娘过了辈,三年四载也不回。”有了她的故事,有了她的歌,有了她的童谣,再冷的冬天,我们的身上也是暖烘烘的。

    每年到了新鲜蔬菜上市的时候,特别是苋菜上市,大嫂就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去扯苋菜,她一边扯苋菜,一边教我们念童谣,我们就跟着她一板一眼的念道:“苋菜管,苦菜花,有女莫嫁穷人家。鸡冇啼,喊煮饭,饭冇熟,喊烧茶,眼泪汪汪进厨下;冇进厨下进碓下,碓下舂米碓下凉,姑姑哇我偷米供爷娘。我的爷娘不是‘穷打鬼’,金打柱头铁打梁,银子竹杠晒衣裳;壁上挂着牡丹花,屋上盖的琉璃瓦。我的嫂嫂命几好,坐在屋里只绣花,哪像我天天起早床,忙里忙外一把抓,吃冇饱,着冇纱,除了我谁愿嫁来你家?”念到最后,大嫂情不自禁的笑了,我们也跟着嫂嫂傻笑。

    纯朴厚道的村人用与生俱来的勤劳,和着父母辈流传下的歌谣,在苍茫蓝天下,在广袤田地中,凝视着月光光,水汪汪,倾听着野鸡叫,竹鸡啼,笑迎那苋菜管,苦菜花,以一往无前的毅力,走过欢乐,走过坎坷。
2#
袁践 发表于 2012-9-19 08:19:0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童谣有没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3 16:48 , Processed in 0.0890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