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事将才卢德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3-8-20 17:3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军事将才卢德铭

晏迎春   丁苗
  
  卢德铭,这位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的总指挥,师我军初创时期的一位难得的军事将才,纵观他短暂的一生,真可谓年纪轻轻却有胆有识,生命短暂却业绩辉煌。

  中山推荐上黄埔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小镇。卢德铭自幼天资聪颖,好学好问,读书时成绩一直很优异。他的父亲希望幼子苦读成才,走仕途或商道之路,光宗耀祖。在卢德铭小学毕业后,便将他送到四川有名的学府——成都公学继续深造,那时卢德铭16岁。此时,新文化之风在成都公学盛行,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潮也在学校传播开来。已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卢德铭开始接触到《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和刊物,思想受到较大影响。卢德铭思想上渐渐萌生了从戎报国的念头。1924年初,卢德铭从报上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赶忙返乡,向父亲提出要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父亲卢安炳听说学业优异的幺儿要投笔从戎,一时间呆住了,他铁青着脸,断然否决了儿子的要求。最后还是卢德铭慢慢地给父亲做思想工作,当讲到国家民族内忧外患、有志青年不能置身事外时,连父亲也为之动容,最后终于消除了父亲的顾虑。他还去宜宾漆树乡找老同盟会员、与孙中山先生交往甚密的李筱亭,恳求他为自己向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举荐信。

  1924年初卢德铭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广州黄埔军校。但此时考期已过,黄埔第二期学生队已开始了紧张的军校学习生活。卢德铭并不甘心放弃,几经努力,他又找到川籍同乡、老同盟会员与孙中山交往甚密的谢惠生,在老乡的引见下,终于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看着眼前的毛头小伙儿,和蔼的问了几个问题,发现这个小伙子反应灵敏,对答如流,不由对他产生了兴趣,又出了一道 “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问题给他。不一会儿卢德铭就交了卷,文章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满纸激情涌动。这时孙中山兴趣大添,命人拿了一副未糊裱的水墨画,要卢德铭现在给画命题。卢德铭看到这幅画:败荷枯苇和一枝挺立的莲蓬,他思虑许久,后提笔写下“晓荷枯苇战秋风”,这几个字将本来引人悲观诗意的风景,转为了生机勃勃的画面。孙中山不禁大声叫好,对这个年纪轻轻地小伙子另眼相看了。

  他立即给黄埔军校写了一纸推荐信,递给卢德铭,并语重心长的告诫他一定要言行一致,报效国家。

  终于卢德铭如愿以偿被破格录取到黄埔军校二期辎重兵队插队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门门军事科目皆居前列。孙中山来校视察时,蒋介石特意介绍了卢德铭的表现。
   
  孙中山颇为满意地说道:“今后,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孙中山先生的赞许,一时间在军校里传为美谈。在军校的中共组织也注意到了卢德铭,很快将他发展为中共党员。

  北伐军中立战功

  1926年夏,由国共两党合作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开始了消灭军阀的北伐战争。由中共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奉命集结于广东肇庆,作为北伐军先遣队待命出征。卢德铭奉调到该团二营四连任连长。
   
  1926年5月1日,部队从肇庆出发。月底,抵达湖南永兴,正逢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在安仁受到江西唐福生和粤军谢文炳两部联手的猛烈攻击,岌岌可危。唐生智急电叶挺增援,叶挺团长即令全团冒着瓢泼大雨,一路急行军,于6月2日上午赶至安仁,分路加强唐生智部各团的防守阵地。二营在渌田阵地,顽强地顶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卢德铭所率四连坚守的阵地,打得尤为顽强。战至4日,敌军渐渐不支,叶挺命令独立团发起全线反击,敌军全线溃退,向攸县逃去。卢德铭率四连打到桑田约定会合地后,见敌正在溃逃,便果断地命令部队追着敌军的屁股猛打猛冲,直追杀到攸县县城护城河南岸。战后,叶挺团长对卢德铭临机独断的勇气十分赞赏。
   
  唐部之围被解后,独立团一路乘胜前进,相继占领醴陵、长沙、浏阳。在平江之战和强攻天险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中,卢德铭指挥的四连俘敌团长李金门及其属下400余人。
   
  9月上旬,北伐军进逼武昌。武昌为华中军事重镇,城防坚固,守军为刘玉春的一个师,粮弹无忧,系易守难攻之地。一开始北伐军攻城伤亡惨重,北伐军即决定改攻为困,独立团奉命担负武昌通湘门的围困任务。这样却让守敌渐生恐慌,他们于10月1日组织一支3000余人的敢死队,突然从通湘门冲出,妄图杀开一条突围血路,遭到叶挺独立团密集火力的射杀,只得丢下一大片死尸退回城中。10月10日,北伐军对武昌发起全线攻击,终于在近40天的攻围之后拿下了武昌城。此后,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卢德铭因指挥有方、作战勇敢,被升任二营营长,后任一营营长。
   
  不久,叶挺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师长,叶挺独立团编入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卢德铭升任七十三团团参谋长,驻军武汉。第一次北伐宣告胜利结束。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又组织了第二次北伐。卢德铭所部奉命进军河南。七十三团在团长周士弟和参谋长卢德铭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上蔡决战中,配合北伐主力将奉军一举聚歼,而后胜利班师回到武汉。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在武昌筹备成立警卫团,在我党的推荐下共产党员卢德铭升任该团团长。卢德铭任警卫团团长后,在团里大量安插中共党员,这个团共4个营,就有3个营长是中共党员,连排军官有一半都由中共党员担任,使这支部队完全被中共掌控。

  睿智多谋保武装

  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所辖部队,在张发奎的节制下投到汪精卫门下,朱培德、唐生智部亦完全为汪所用。卢德铭的警卫团此前已接到张发奎的命令随部东征。由于该团有一个半营的新兵刚从广东、湖南招收,正在运往武汉途中,卢德铭见形势陡转,想多为我党聚集一些力量。他面见张发奎,要求待接收新兵编组后再出发。张发奎同意了他的请求,还将宪兵营交给他统一指挥,同时接收宪兵营的新兵。不久,卢德铭收到了两封密电,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要他不待新兵到齐,立即率部乘船出发赶赴九江集结,加入东征作战部队;另一封则是中共党员周逸群发来的,要他率部急赴南昌,随南昌起义部队一起行动。

  团长卢德铭当机立断,决定响应南昌起义。8月2日晚,警卫团从武汉汉阳门码头乘船出发,准备开赴南昌。到达黄颡口时,卢德铭命令停船靠岸,派人去侦察情况再作决断。但当时江面风大,武汉分校的两艘船没听到停船汽笛信号,仍直向九江开去,结果在九江被张发奎部缴械并欲编遣。侦察员上岸后发现,张发奎部两个团的兵力已沿江布防,严密封锁了去南昌的航道,卢德铭接受参谋长韩浚的建议,命令部队立即弃船上岸,沿武宁、永修,准备经涂家埠直驱南昌。

  8月7日警卫团抵达武宁县城,与参加南昌起义受阻返回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遇,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已向铜鼓方向转移,卢德铭决定警卫团取道奉新绕过南昌,追赶起义部队。部队行至奉新,遭到张发奎派来两个团围堵。部队该撤往何处?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指示,卢德铭等团领导离开部队警卫团去武汉找党中央请示,部队则由黄埔二期生、一营营长余洒度代理团长将部队带往农运基础好的修水休整待命。

  就任秋暴总指挥

  8月下旬,卢德铭一行经长沙到达武汉找到了中共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向警予。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将在湘赣边界组织秋收暴动的情况,要求他们立即返回修水,组织队伍参加起义。卢德铭和辛焕之、韩浚听了向警予的指示,心里明亮了、踏实了。三人带着向警予派给他们的6名青年干部踏上了归途。路上,为了安全起见,由辛焕文带着两名干部走头里,韩浚带着两个干部走中间,卢德铭带两个干部断后,分成三组拉开距离往回赶。当他们走到崇阳大沙坪时,走在头里的辛焕文组与敌县警备队相遇,辛焕文不幸中弹当场牺牲,韩浚被匪兵抓往。其中两名干部冲出来后,找到断后的卢德铭,报告了出事的经过,卢德铭当即决定改变路线,带着4名干部离开了崇阳,并很快回到了修水。
1927年9月9日,驻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一、四团已誓师起义,计划取平江直攻长沙,此时卢德铭风尘仆仆赶回,在修水修口巧遇起义部队,在修口斑鸠林他正式就任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在会上简要地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号召广大贫苦群众拿起武器同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到底。

  渣津誓师大会后,卢德铭带领的第一、第四团由修水出发,向平江展开攻击。由于平江为军事要地,敌人驻军兵力多、装备好,经勇猛攻击后第一团才突入长寿街,正当第一团渐渐推进时,随后跟进的第四团竟突然从第一团背后开枪,使一团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伤亡陡然增加。
   
  由于第一团遭此变故,卢德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向铜鼓方向转移,以便与毛泽东和第三团取得联系,再确定部队的行动方向。卢德铭带领部队再次穿过湘赣边界,进入平江、修水、铜鼓三县交界的修水山区台庄休整,随后经三溪坳向铜鼓方向转移。9月15日,卢德铭接到毛泽东派人送来的亲笔信,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命令师部和一团先转移到铜鼓排埠与三团会合,然后再转移到湖南浏阳文家 。   
   
  1927年9月19日,各团余部接到命令,集结于文家市。此时,起义部队官兵仅余1500余人。
血洒芦溪志未酬
   
  秋收起义部队经过10天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险恶的形势下,部队该何去何从?9月19号,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及时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今后的去向。
   
  在前委会上,出现两种意见:毛泽东认为现在是敌强我弱,不能再打长沙了,应该将部队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山区去,保存革命力量 ;余洒度则认为应该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取浏阳直攻长沙,向农村退却是没有出路的。
   
  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认为大敌当前,部队连浏阳都守不住,面对敌重兵攻打长沙,部队会拼光的;退一万步说,就是打下了长沙也守不住,最后还是会把长沙丢了,这样的打法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他在部队中威望很高,会议上意见渐渐统一,少数怕不打长沙犯错误的同志听了毛泽东和卢德铭的意见,也打消了顾虑。会议形成决议:先保存革命的力量,再图发展,部队退往湘南。
   
  9月20日,部队在毛泽东、卢德铭的率领下出发,经萍乡的桐木、小枧到达芦溪。而此时,朱培德部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已在距芦溪十余里地的山口岩一带设下埋伏,准备伏击起义部队。在漫山遍野晨雾轻裹的油茶和杂木林的掩护下,敌人的枪口对准了正在行军的起义部队。
战斗打响了。清脆的枪声打破了清晨的沉静,满山硝烟弥漫,落叶纷飞。卢德铭见前队中了埋伏,迅速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形后,大叫一声:“一连跟我来!”他一抖马缰,带着一连士兵就向路旁一个小山包冲去,并迅速抢占了山包,开枪压制敌人火力,掩护主力转移。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卢德铭,他怒目圆睁盯着前方,握着驳壳枪的手耷拉下来,身子一歪,从他心爱的战马上栽倒在地……

  德铭牺牲了,当时他才刚刚满22岁。

  面对着流淌鲜血的袁河水,毛泽东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发出怒吼:“还我德铭!”

  年轻的总指挥牺牲了,但是战士们却在他精神的鼓舞下,跟随毛泽东同志走上了井冈山,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最后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全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 14:48 , Processed in 0.0710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