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起赶超绘宏图——我县实施“强工兴城”工作综述
记者 冷芳英 黄 喆 卢 和
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体育中心、功能最全的汽车总站、教学设备最先进的综合中学、占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城市公园拔地而起;投资10亿元的江西新中英(修水)陶瓷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山谷泉白酒项目等大型项目落户建设,无不让人心神俱旺。如今,到修水的人都说修水变了:厂房更多了;城区街道更宽、更绿、更干净了;商贸更繁华热闹了……徜徉修水城乡,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发展、开放赶超的生动景象。
修水是一座山城,城市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发展工业先决条件较差。但修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战略部署,按照“主攻矿业经济,做大中心城区,全力以赴抓项目,铁心硬手优环境,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综合实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主动突击,提出了“五年决战工业500亿和城建30亿”的奋斗目标,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强工兴城”发展态势显山露水,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势头强劲。
把工作当作一回事,就能干成事
按照“完善老城区,提升南城区,决战良塘区”的城建发展思路,围绕“一年拉框架、三年成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我县吹响以“决战良塘区”为主战场的“兴城”集结号。不到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了13公里“三纵三横”主路网和12公里6条支路网的建设;学校、车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医院、第三自来水厂正在抓紧扫尾,建材家居、农副产品批发、汽车交易、物流园、茶叶经营等市场项目和公交车站、湖滨路及景观工程快速推进。市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四馆(博物馆、规划馆、档案馆、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相继启动。与此同时,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建设、投产,一系列数据发生了裂变式的增长,吸引了无数赞赏的目光。2011年11月23日至24日,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钟利贵在修水视察调研时对修水的快速发展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整个县城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机声轰鸣,到处是一派施工的场面,项目之多、建设之好、发展变化之大,看了令人为之一振!
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后,以抓开工、保进度、促投产为重点,通过壮大矿业支柱,搭好园区平台,提升传统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强筋壮骨迈开大步。按照有色冶金、非金属材料、食品医药、服装鞋帽、工艺饰品、机械电子等六大主导产业定位,加快平台发展,推进返乡创业,狠抓项目建设,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辉煌成绩耀人耳目,奋斗历程充满艰辛,修水的参建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强工兴城’没有一线二线,只有前线!”县委书记黄斌的话掷地有声。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一个决策中心,几套班子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重大决策一旦作出,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两年多以来,我县瞄准“综合实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这个总体目标,调动一切要素,凝聚一切力量,全力主攻产业、决战工业,以超常的思路、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力度发展工业。在良塘新区建设中,全体参建者叫响了“争一口气、脱一层皮、瘦一身肉”的口号,仅3天征地870亩、20天拆迁房屋6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一年时间完成了“三纵三横”13公里6条主路网建设……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有的同志把棉被放到车上睡,半年没有穿过一次皮鞋;有的同志父亲去世,只请半天假;有的同志拔掉针头就赶往工地现场。正是这些党员干部把工作当作一回事,务实敬业、真抓实干,克服重重困难,才为修水的项目建设推进创造了条件,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把困难不当作一回事,就能不怕事
强工兴城,面临着诸多因素制约。面对困难,我县创新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开明开放的理念,凡是真心来修水投资,且投资到位的,能给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坚持主攻矿业的既定思路不动摇,一改过去“大招商”为现在的“招大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成功引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新型产业项目落户。
为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创新思维、探索新路,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以科学的经营盘活城市,有效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积极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先后融资3亿余元投入良塘新区等城市建设。并有效盘活土地一级市场,“变卖地筹资为收地融资,先做环境再卖地”,使土地在政府手中升值,项目在银行注资下推进。精打细算省投资,严格工程招投标,打击串标、围标现象,使路网建设工程造价在全省市政定额基础上下浮了30—40%,节约资金5000余万元。同时率先在全市县一级采用砼搅拌站,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最大限度节省了成本。
洪坑河过去是典型的“龙须沟”,2009年政府进行了大手笔改造,如今洪坑河如玉带飘扬,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成为县城一大景观工程,并且带动了周边地价上涨。政府还投资5000万元对宁红大道东段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房屋装修处理,空调机位统一规划,防盗网统一调整,店牌、门头统一设置,达到了管线下地、路面升级、街道整洁、墙面美观的整体效果。
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赶超发展绕不开拆迁和征地两大难题,如何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是顺利推进工作的关口,也是考验我们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操作能力的一道难题。修水在强工兴城中,顺利地通过了这道考验。过去的几年里,大家认为县城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和矿业秩序整顿是不治之症,是天大的难事,正是由于县四套班子不把困难当成一回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形成了一个声音、一个步调、一个拳头,才积极稳妥地破解了这些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非法营运现象较为严重,城区公共交通秩序混乱,给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为此,县委、县政府多次开展城区客运市场调研,成立了县城区客运市场整治指挥部。在县城区客运市场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黄斌指出:“县城区客运市场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县上下要以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怕事的姿态,牢固树立抓整治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取缔非法营运车辆,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实现控制数量、规范管理、打击违法、净化市场、方便出行、优质服务的宗旨。”通过近一个月的整治,依法取缔了62辆涉及非法营运的残疾人代步车,城区公共交通面貌为之一新,秩序井然。
把名利当成另外一回事,就能不出事
“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比的是能力,拼的是作风。目前我们在建的项目较多、投资较大,特别要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防止专项资金被挪用、截留、挤占,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对涉及重大决策、重大资金支出等事项,必须坚持集体研究决定,阳光透明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滋生。”县委书记黄斌在县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铿锵有力。
近年来,我县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围标、串标和工程转包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自2001年实施政府采购阳光工程以来,全县共节约资金5014万元,年均节支率达9.31%。
在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目责任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对接项目需求,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零障碍推进。各职能部门创新思路,积极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帮助企业解决招工、融资、物流等难题,以最优的环境增强企业投资创业的信心。在良塘新区建设中,争先进、争一流的竞争氛围促进了路网建设快速推进,并始终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他们把质量放在首位:清表不到位不验收,填方不合格要回填,挖方有疏漏要返挖,管道检测不达标要更换,非正常超额工程量不签证。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做好“量”与“质”的和谐衔接尤为关键。县人大就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县纪委、监察局多次组织客商就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将全县的工作重心和重点转移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来,举全县之力打一场“强工兴城”的攻坚战,为加快审批、提高服务,尽快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促进落户项目开工,促进开工项目投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2011年12月12日,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办结数为30692件,位列全市第一,群众满意率达100%。
2010年以来,全县共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03个,总投资28.3亿元,城区面积也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扩展到13.7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5.7平方公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即将实现100亿元,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73万,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县城安居乐业。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修水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强工兴城”,奋力超超,呈现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有这样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一心、两河、六组团”的“大修水”发展格局必定早日构成。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拥有23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30万人口的湘鄂赣边贸中心城市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