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逆风而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2-6-18 21:5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詹文格

    活了两百余年的老屋,还是没能熬过这个多雨的初夏,在一个风骤雨急的夜晚砰然坍塌。老屋闲置得太久了,像一株被掏空的大树,孤零零地死去,子孙们漂泊在车马喧闹的城市,没有听到老屋最后的哀泣。

    再次见到老屋时,老屋已分崩离析,成为断壁残垣。瓦砾遍地,檩子椽皮像打残的炮筒,歪歪扭扭地指向天空。地上一片狼籍,漆黑的木料间有几张变了形的蜘蛛网,上面挂满昆虫的尸体,可惊吓过度的蜘蛛却抛弃了美味大餐,逃得不知去向。

    近段时间雨下得疯狂而又持久,细瘦的山溪像个暴发户,翻动着壮硕的身体,像一条快速催肥的黄龙,朝下游滚滚冲去。

    老屋在狂风暴雨中土崩瓦解,一进三重的房梁支离破碎。一堆隆起的黄土像新修的坟墓,把老屋埋葬。

    老屋就像老人,他们为自己的子孙耗费了所有心血。作为在老屋中长大的一代,老屋的斑驳,老屋的厚重,老屋的沉默不语,连接了快乐的童年。老屋在贫乏的岁月里创造过简单的幸福,留下了血脉的温暖。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根系渗进乡土故园。

    回想当初搬家,作为草根出身者,内心是有明显取舍的,离开乡村田园的农民,他的外在形式比城里人还要离经叛道,现在反思一下,让人汗颜。那些不知传了多少代的坛坛罐罐,厨柜箱桶,锅碗瓢盆,作为农耕者的印记,成为不宜带进城里的物什,全都堆放在木楼上。多么急切啊!前脚进城,后脚就渴望洗刷农民的胎记,连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瓷碗、陶罐、锅盆被砸得咣当一声,全部埋进了泥土。一把丑陋的夜壶,却完好地呆在窗台上,给人嘲讽。

    现代人不愿再在老屋安居,就像我从县城退回小镇,不是功成名就后的归隐,而是溃败者的逃离。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我的逆行怎么说都是生活的倒退,质量的降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世间的定律。

    在普遍热爱奢华,向往城市的时代,眼看着县城的版图在成倍放大,成功者首先应该在城门市井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却不合时宜,无声离去,这样的离去不敢惊扰别人。如若换成乔迁进城,那该有怎样张灯结彩的喜庆和热闹?

    一辆车形单影只,从城北的租屋处摇摇晃晃地钻出,车辆驶上了新桥,我回望依山傍河的老城,这曾是县城的心脏。桥从此岸到彼岸,它有方舟的功能,却找不回出世的勇气。那年搬家进城时这桥还未动工,我不知道这桥将连接我回家的路,现在我循着十年前的来路,逆行回家。这注定是一次落寞的归途,像古时流放者的一叶扁舟,默默地出发,逆水而行,没有亲朋的迎送,没有笑脸和祝福。颠沛流离与衣锦还乡存在天壤之别的距离,成败论英雄,财富显身价,这是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一个被打回原位,退到起点的人,找不到自我安慰,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精神胜利法不敌一扫而过的冷眼,回归小镇,生活变成一眼见底的清水,大隐于市的日子如上妆的脸庞,掩盖内心的虚弱,回到故乡便素面朝天,星星的斑点,细微的瑕疵逐一裸露。

    长久的离开,让人变得不太适应,人虽已回到小镇,但心还在他乡流浪。寄人篱下的窘迫,成为一种恐慌,房屋成为安顿自我的关键,它不仅是人类的栖身之所,更是生活质量与财富实力的象征。然而老屋的影子总在我的眼前晃动,祖先千辛万苦建造的房屋,到了我这一辈却把它彻底遗弃,感觉自己是个不孝子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9 18:43 , Processed in 0.099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