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家人”好养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2-6-30 18:5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家人”好养老


2012-6-28 南方人物周刊


单位人还是公家人,以前决定的是在职待遇,现在主要体现为退休后养老待遇。十年前,女性择偶标准是企业家、教授等,现在公务员成了香饽饽。


公家人、企业、农民的养老金厚薄不同,说明在中国并没有统一的市场体制,存在着不同的经济运行体制。养老金双轨制是历史遗留问题,农民一度无养老保障,继承的是小农经济农民自给自足的衣钵,不让农民纳粮已经算是恩德,而现在农民有了养老保障。企业职工养老金由企业与职工自缴自用,说明企业与职工是个体经济人,除了养老体制改革前的“养老空洞”外,政府不会格外为企业职工养老多费资金。


公职人员是最特殊的群体,在49后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作为“公家人”的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由纳税人包揽养老费用。中国官本位文化历史悠久,这体现在俸饷、退休金等各个方面,自古以来,官员俸禄厚薄不同,由朝廷包揽没有区别。


从建国开始,我国存在养老双轨制,企业职工和公职人员的依据不同制度,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优于企业职工。其间两者短暂并轨,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出台,工人和公职人员的养老标准得到统一,养老双轨制暂时退出历史舞台。此时养老单轨制没什么好高兴的,并不是因为市场化,而是因为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减少财政负担所致。一旦走出财政危机,公务员制度改革不健全,双轨制复活是必然之举。


文革结束实行恢复养老双轨制,初期是赎买举措,当时政府机构臃肿、干部老年化严重,1980年领导层决定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好让他们尽快退休。以赎买换取社会效率提升,虽然不是长久之计,却是改革初期摸石头过河、发展市场的必然之举。从中国此后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赎买政策不能算错。


但短期的赎买政策不能做为基础政策施之于久远,从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旧有养老制度改革,企业单位自缴自支,有了市场化养老制度的雏形。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职工养老需要交纳费用,改革针对的是企业,未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也即“公家人”养老仍要由国家买单。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无疾而终,缘于制度制订者是利益受损者,是社会强势阶层,与央企破除垄断的改革一样,自断其尾谈何容易。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展开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事业单位反弹强烈,一些事业单位员工甚至以知识分子受歧视反对改革。改革陷入死胡同,不改机关养老制度就难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但改革机关从来都是最难啃的骨头,谈何容易。


改革不成,尾大不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越来越多,改革越来越难。


据2011年3月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显示,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今年3月12日,新华社电,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公务员2010年的数量为689.4万人,近两年年均增长约15万人。此外,我国还有88.4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据此推算,2011年底我国有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人员合计约792.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两者合计4800万人。


投入的退休金是多少?据杨燕绥教授《财政支出比较视角下公务员退休金制度设计》一文统计,2007年财政向全国机关退休费用投入为1875.43亿元,同年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为971亿元,按照事业单位人数为机关人数的3倍计算,支付退休金约为5625亿元左右,两者相加约为7500亿元。按照目前的企业职工与公职人员养老金差距为3倍计算,则政府仅事业机关单位养老支付就多支付了5000亿元。请记住,在这中间有一部分是不缴纳养老金的公务员,完全由纳税人买单的。


不改革,问题越积累越多,我国紧缺的医疗教育资源都会向权力者倾斜——公家人好养老,拥有医疗资源是普通人的数倍,甚至幼儿园入学就开始阶层分化,最终由纳税人买单了事。


       当经济上行、财政收入增加,水未落石不出矛盾并不尖锐,而一旦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财政收入减少,公务员的队伍日益庞大,矛盾则处于无解状态。矛盾不是从养老就是从住房、反腐等领域表现出来。养老警钟再次印证了二次改革的刻不容缓,一个市场经济体与一个官本位的上层建筑,是格格不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26 19:29 , Processed in 0.1200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