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为《不识达利真面目,只缘身陷"超现实"》,刊载于华商报时有改动,以下为原文)
) s, w" f5 o) F" Y4 V5 O& |+ _
; e8 K3 }, K- w! q三年前,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就做过"达利"的展览,可是根本没有什么人去看。当时《华商报》记者就"达利"受冷遇的现象采访我,我就曾狂妄地放言:"如果我是策展人达利一定会轰动"。0 Q4 M0 S0 X- C) m
; z! P- `7 ~; }' Z% W# v
现在,省美博又迎来了达利的版画展《神曲》。我想,这一次,达利依然"不可理解"。3 S+ {# D' w4 V( x, v( Y
1 d3 \( b! @& n. \9 _; g为什么达利会受冷遇?为什么大家"看不懂"达利?我可以用一句话道出其中的玄机:"目前中国人的审美能力,是为欣赏'现实主义'准备的,不是为识别'超现实主义'准备的。" 这个道理就跟"微波炉不能拍出一张照片"的道理一样简单。% c+ P2 T8 `6 g0 |3 J
; `, ^) R+ p$ E) w% J
1934年4月的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之后,经由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成为了中国美术教育、创作的核心基础。对陕西省美术界造成巨大影响的艺术家刘文西,就是中国美术界里,最忠实效忠"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艺术家。" [) b% ?" P/ ~4 D9 ]
& J3 f/ V, _- W; J% Q
其实刘文西的影响力不局限在陕西省,事实上每个人都收藏有刘文西的作品——人民币上毛泽东的画像就是刘文西画的。7 x" ~9 a X/ b: J2 [
3 o o8 G2 j: \. l8 f- {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像就是最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例子。1 d# |' k8 q- L z
c% O) X* W; S+ m# B通俗地讲,就是大家会如此赞叹刘文西——"刘文西把毛泽东画得好像毛泽东啊!", U @- P! T% V" k* V
: Y; {/ m+ A) F6 v/ \( M0 O( N+ b8 D, m
通常,老百姓都会用"像不像"来评判一位艺术家的艺术水平。今天,当你在一些旅游点里请街头的画师画像,也一定会用"像不像"来评判这位画师的水平。如果画师画得不"像"你,估计你付钱的时候就会不那么痛快了。
. p" o" H9 c% N% S! R- c6 s
. W* F J" u8 H( R/ o7 l这种艺术上的"实惠感"也体现在我们游山玩水的时候。想想你的经历中,是否出现过这样一幕——看着远处的一个山头,有人尖叫道"我看到仙女了!这座山果然长得'像'仙女,难怪叫做'仙女峰'!"也许,那个尖叫的人就是你自己。/ L* b% C# u O6 y6 @ N. S" h" c) q$ a
: B3 I. ?* @: I, U当然,这种赋予自然风景一种具象含义的传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就有。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从苏联舶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化了我们传统上就有的"给自然赋予'具象'意义的冲动"。
/ q0 {5 M8 ^2 e/ b O% p* c) O& G9 p% {1 s
今天,一个美术考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几门基本功:素描、色彩、速写……的话,他根本就没有进入美术学院接受教育的资格,也就更不用奢望未来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了。
) S- l$ i" t! f& l! r4 k3 c
3 k3 K8 [1 R! s2 I5 v5 G. s+ f所以,我们无法理解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我们可以在"达达主义"那里找到它的源头,1920年至1930年间,超现实主义不光影响了艺术界,在文学界里也一样很吃得开。它的理论背景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
1 `* y' Y! F) R2 f( _9 @) ^$ r2 W5 t% t5 i3 {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大师,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具象的细节描写跟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进行杂交,创造一种穿越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意境"。
" S' R7 e+ M* e
% [- o) J0 \) V |0 B时钟会弯曲,维纳斯的身体是一个很多抽屉的柜子,抽丝样细长的兽腿,物体向四周无重心地飞开……
$ C) C3 ~" ?) u4 t- g! s% A8 D5 G4 Z
% G' Z2 i5 c% d; @: ?) R3 A这些"超现实"的景象,即使我们见过,也仅仅出现在梦中。即使你学会了用"梦境"来理解达利的艺术,也会遭遇西方梦境和中国梦境之间的"文化冲突",而感到一头雾水。& X0 y) r2 j/ U6 X4 ^; }( E- b
5 e7 {& Z& d# L H, e8 Y其实,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去理解达利和他的艺术,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需要专业的策展(Curating)过程:在展览中我们需要提供达利和他的艺术的充分的语境(Context)呈现:生平、历史背景、艺术史的上下文、在西方有同样追求的其他艺术家的介绍,以及达利在中国的模仿者的作品及其介绍等等。在展示条件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调动互联网、多媒体、超文本、衍生品、讲座、工作坊……等多种手段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达利的心理世界",帮助观众更全面地理解达利。% c+ q6 a* y/ h# U- W3 V- u: Q! h, d+ U9 M
' F( |: P, q) K: T
另外,个人觉得,如果我们能够趁此机会教会观众一种识别"超现实"的能力,大家就可以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超现实的"现实"无处不在。9 [, `. q* t& w7 w; B* ]
3 v# \0 y/ F9 _6 X$ V
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今日的中国处处都有"超现实":比如烧香拜佛可以用POS机捐款,用水幕电影重新"大唐雄风",周正龙可以用PS技术"虚拟"华南虎,被强制引产的母亲的图像跟天宫一号里刘洋的图像并置出现在微博上疯狂传播……$ Z) U. q+ u3 I7 M( P% b! m
& K. m b$ T6 n今日中国,今日陕西的"现实"其实非常"超现实",甚至远远超越了达利的想象力。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双看得见超现实的眼睛。正所谓"不识达利真面目,只缘身在超现实中"。 "超现实"是一种观看的方式。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同时理解达利的艺术和我们活生生的"超现实生活"。达利之前,我们曾经以为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但是达利告诉我们——闭上眼睛时(做梦)感受到的其实更真实:那些浮现在梦境里的过去,那些因为心理的恐惧和忧虑而滋生出来的梦中意象:梦中失去亲人,梦中考试作弊,梦中杀人……常常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比眼中的真实更真实的真实。, F2 X% x) Y7 _& l( G" l1 s
T! S2 v2 E/ u# r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家就是让不可见之物变为可见。达利正是把被白天的视觉所蒙蔽的各种复杂情绪转化为视觉奇观的那个人:历史,现实,恐惧,战争,错位,扭曲,变形……那些白天里眼睛看不见,但是梦中和心中一直都存在着的复杂意象,经由达利的画笔,一一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达利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现实"疆界,把"现实"的领土延伸到"潜意识"太空。
3 n8 K/ u( P; W
v# ~9 s9 @' E% a0 [( u今日的陕西,不也正是一个巨大的超现实梦境吗?历史上已经消逝的情景,通过良莠不齐的复古建筑,仿唐歌舞,影视动漫一一"昔日重现"。未来感很强的名车手表,欧款韩版潮流服装也穿越进入这个复古的梦中。
/ C! ~) g4 V7 G( c! p K7 u: ^# Y( R R, [9 `
钟鼓楼广场上,暮鼓晨钟跟麦当劳交错。西大街上,"唐人街"跟城隍庙相互杂交,ZARA跟旗袍互相穿越。回民街里的小摊上,上海滩的美女明星海报、毛主席雕像、兵马俑、唐三彩和本拉登的通缉令扑克牌相互"盗梦"……
9 d7 m7 \5 \0 }9 m- e, A
; K( Y0 {9 Y5 ], t; A陕西的超现实,跟达利的超现实的唯一区别是,前者做的是东方的梦,后者做的是西方的梦。在表现手法上,达利的超现实在画布中呈现,陕西的超现实干脆直接出现在生活中,城市里,小巷间,人群内。
' Q1 J3 x; K8 F2 J9 A$ W: X! p; z
7 Q9 y/ N! ?5 R+ n# f+ p如果我们有一双"超现实"的眼睛,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陕西的现实就是超现实的,这种情形其实要比达利的超现实酷得太多。可是,我们可以拥有一副超现实的"3D电影的眼镜"吗?或者,我们的博物馆,策展人,评论家,可以为观众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超现实"眼镜吗?
* I! q9 N/ u2 `4 b' y
+ H x9 o6 q Y" w. P* u我们的生活早已超前进入"超现实",但是我们的眼睛还依然停留在"现实主义"的扫描水平。这就是今日我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现状之间的巨大落差。如果这次达利《神曲》降临,可以让艺术家和观众们意识到这种落差,那么我们的审美水平就可以朝"表里如一"的超现实迈进一小步。
! C8 ~9 h' o5 Y' b; q6 R! F
+ w/ y" ^- d5 S, }: a其实,中国的艺术家和观众,早就应该从"现实"中醒来了。
8 r9 I6 ~2 ?% |
1 L; y1 |( p; O! V3 e7 s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