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行的利润怎么赚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2-9-4 23:2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银行的利润怎么赚来的?

一位银行工作的网友通俗地解释解答:盈利主要来源就是高利贷(授信业务)、乱收费(中间业务)和拉皮条(资产类业务)。大家听后豁然开朗。

银行业高增长时代高利贷:日赚30亿 利息收入为主要来源16家上市银行利润总额达到5453亿元,日赚30亿元。银行业的ROE水平(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确实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我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2011年21.33%,远高于实体产业的利润率,即使普遍认为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2011年净资产利润率也仅12.15%。
.
工行日赚6.77亿乱收费:五大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半年就过千亿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上半年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共计1881.88亿元。个人业务不合理收费、收费项目不明示、贷款业务收取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等现象,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
.
民营企业净利润大幅跳水拉皮条:资产类业务收入增长迅猛资产类业务主要是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一般通过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代理业务以及资金为合作内容。结构融资、债券承销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36%、57.6%和52.87%。

.银行应该靠什么致富?↓混业经营发展中间业务

在欧美、日本等地,金融市场产品丰富,允许银行分业、混业经营,很多优质的公司并不会过多地增加银行贷款负债,而是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短期票据等方式来获得资金。

↓金融体制改革、综合监管

我国金融体系内对整个资本体系,要达到业务模式真正的多元化,只有建立在深化国有银行体制改革,调整银行股权结构上,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全。

↓提高服务能力

***总理撰文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做好“服务”二字,不仅仅是对大企业,银行更应该发挥信用分配的功能,服务好优质高效率的中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

.高利差是怎么出现的?

中国的银行业拥有全球最高的利差,最终利差要达到5%-10%,而国外银行利差通常是0.2%-0.5%。怪不得银行老总会对利润多得“不好意思”公布。

国内存贷差3个点 远高于发达国家在近两年宏观调控控制通胀过程中,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控制贷款数量来实现对通胀的控制,而不是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边是银行能从储户中取得廉价资金(基本利率3%);另一边实体经济对有限资金的争夺,抬高实际贷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是6个点)。一低一高,丰厚的息差就出来了。

中国存贷差是3个点,发达国家是1个点,台湾也是1个点。根据工商银行的调查,去年温州市的平均贷款利率是25%。企业不堪重负,25%的利率赚的钱可能是还银行的。缩小存贷利差也是改革必然要采取的方向。

3.06%的利差保护,银行可以赚多少?2011年全球最赚钱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其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640 亿元,同比增长28.79%,这其中息差收益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即高达68%。从绝对量上比较,利息收入则占到工行净收入的七成以上。而利差收入对建行2011年前三季度净利增长的贡献度更高达73.76%。

存贷差政策:改革之需要,沦为改革之羁绊存贷差政策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央行明确实施扩大存贷款利差的政策,帮助国有银行消化不良资产方面居功至伟,然而,这一旨在助推国有银行改革的补贴政策,并未随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完成而退出历史舞台。2009年,随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强化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垄断性制度保护,摇身一变,沦为“四万亿”刺激政策之下,中国银行业非理性扩张的利器。

依赖政策非理性扩张随着2009年“四万亿”刺激计划一声令下,中国银行业纷纷走上规模扩张的不归路。冲规模做大不愿放弃市场份额。2008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为30.3万亿,到2011年年底时,这一数字已高达58.2万亿,几乎翻倍。虽然09年短短几个月,央行就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还是阻挡不了银行通过规模扩张“以量补价”的步伐。
.银行业利润与企业、国外银行对比

中国银行业目前利润与美国金融危机前利润不相上下,但非息差收入占比与国外银行有天壤之别。 .漂亮财报背后暗藏危机 未来银行日子不好过

银行资产的高度扩张正给金融体系埋下了极不稳定的隐患,实体经济萎缩或许会让银行高暴利时代随时泯灭。

坏账初显:企业的今天就是银行的明天银行贷款偏好资信较好的大型企业,如煤炭、钢铁、能源等。但如今,产能过剩、行业问题久久缠绕这些大型企业。全球经济危机已呈长期化趋势,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在加剧,长三角、珠三角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区域性和行业性风险特征开始显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已直接受到影响。2012年1月-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万亿元,同比下降2.2%。而去年同期的数据是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8.7%。

信用风险增加:普遍出现逾期贷款余额上升和减值迹象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为0.9%,与一季度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却从一季度的4382亿元,上升至二季度的4564亿元,增加了182亿元。尽管半年报所显示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依然维持较低水平,但银行业已普遍出现逾期贷款余额上升和减值的迹象。比如浦发银行,今年上半年其逾期贷款余额较去年末几乎翻倍,从期初的67.9亿元上升至期末的123.28亿元,逾期贷款率达0.85%。

息差逐步下降:利润“城墙”松动尽管报告期内银行的净息差仍普遍提升。但息差与宏观调控银根松紧关系很大。2012年中的两次降息,使资金市场流动性宽裕,信贷供求关系反转,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和债券投资收益率水平开始下降,银行资产端收益整体走低。另外,各家银行贷存比指标均在监管红线的临界点,但存款增长“冲时点”迹象明显。据其透露,2012年6月末最后五天的存款增长是上半年的50%,而最后一天的存款增长是上半年的30%。

.不良贷款“爆棚期”在即 银行需时刻紧绷神经

银行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种属于通常所说的不良贷款,银行业中期贷款正驶入爆棚期,不良率风险使人担忧。 . 只有做大才能生存?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虽然相当于实体经济来看,依然在“高歌猛进”,不良贷款率绝大多数还未实现双降(见上图),损失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仍居高不下。银行业背后隐忧已经重重,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银行业高增长时代或将不可持续。   

    另外,银行业未来改革将何去何从?编者觉得,首先还是得从压低利差收入开始,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低下来。无论是非对称加息,还是采取加存准、降贷款利率。利差降下来了,才能谈金融的服务属性,才能称得上是金融制度改革的开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3 06:53 , Processed in 0.109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