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钱荒”读懂中央政府的“货币新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3-7-2 20:3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钱荒”读懂中央政府的“货币新政”

李 锦

    6月以来,“钱荒”一词轰轰隆隆地碾遍全国。金融机构争取短期资金的战役可用“腥风血雨”来形容。“钱荒”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当前我国银行体系资金空转问题,背后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增量扩张与盘活存量的两条道路的绞着状态,折射出的是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艰难。   

  到了25日晚,央行终于憋不住了,发声明说已经向银行注入了流动。“钱荒”过去了吗?央行这样做合适吗?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引起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的不同声音。
   
  进入七月,中国经济走势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因为七月中旬的国务院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将会是一个关键节点。这次会议将决定上周发酵的“钱荒”风波将被政策导向何方。数千万企业与银行都在关注自已的命运 。



                    将“钱荒”推至顶点的最后一股力量是中央政府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原则方向。

  一周后,中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与央行共同上演了一出弹簧床上蹦蹦跳的游戏,并借此完成了对彼此的压力测试。央行袖手旁观的态度曾让他们大跌眼镜。最终,央行的“退让”结束了市场的恐慌性下跌。 

  “钱荒”事情远没有结束。与以往历次银行体系资金紧张所不同,本轮“钱荒”很难找出一个主因。事实上,这轮“钱荒”正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效力叠加的结果,而最终的推力来自央行的“按兵不动”。央行对流动性调控的新变化则让不少金融机构始料未及,它成为将“钱荒”推至顶点的最后一股力量。

  “钱荒”的问题,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由于央行停止向银行注入资金所引发的“流动性”问题。银行已经习惯了依靠“央妈”来保持流动性,一旦“央妈”改变惯例,银行就手足无措。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政策的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虽没有迈出向金融机构救市的一步,但却迈出了向实体经济救赎的一步。

  政府像过去一样看到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就急急忙忙出台财政刺激货币政策。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几年了,经济一下滑马上刺激,一刺激又过热,然后又开始打压紧缩,形成了一个循环。在银行间市场迎来历史性的紧张格局之际,央行为何迟迟不肯“放水”,这背后,是中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决心。 将“钱荒”推至顶点的最后一股力量是中央政府的意志,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应对金融风险隐患的强硬姿态。

               为什么不可以倒闭几家 银行?


     新一届政府决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政策取向,彻底打破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预期,倒逼商业银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盘活存量”表态,引发了金融机构对央行可能会冻结流动性的猜想。

  央行放水是扬汤止沸、挖肉补疮式的“救市”思维,不仅不能让“钱荒”矛盾得到缓解,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钱荒”,甚至是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过度不协调的加剧,最终将会引发美国式的金融危机。
   
  有人担心银行的破产。其实银行的破产是中国金融重组重要的契机,中国没有危机就不能处理巨大的利益集团,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与世界不同的,我们央行调整的利率是终端的存款贷款利率,政策性保护息差,美联储的利率是银行间的利率,这次中国飙涨的是银行间利率,这是中外金融体系差别的体现,这是热钱金融套利的根源。

  政府现在面临着两难,如救银行,则金融业的乱象不能改变,如不救,则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居民财产缩水,政府只能择其一。我们认为从长远考虑,应该不要救,并且还有痛下决心,改革当前的金融体系。显然,目前的金融体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大患”,在经济方面来看,这一体系严重阻碍了转型升级,这几年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个体系所制造的是过剩产能和巨额的债务,而非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从社会方面来看,这个体系导致了收入差距被不公正地扩大,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中国的企业破产了一批又一批,为什么不可以倒闭几家银行?

   把被“异化”的金融转化过来

  为什么金融市场会闹“钱荒”?把此次“钱荒”定义为“金融恐慌”更为恰当,其根本原因是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走入了极端的困境,实体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罕见格局。一方面,民营经济体找不到投资方向,投资无门,转而把大量的现金投资于金融体系和理财产品,导致了金融体系信用盲目扩张;而另一方面,十八大前后新上任的地方官员却干劲冲天,对项目融资表现出火一般的热情,他们所依赖的融资渠道主要是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债券市场等。
  
  既然宏观和微观都未表现出需要大量资金的迹象,金融市场为何会产生资金紧张的局面,到底是谁缺钱呢?其实就是金融机构自己缺钱。因为金融机构的钱并没有放在实体经济中,而是放在别的地方,比如说房地产,或是放在之前4万亿元的投资中,或是借贷了现在收不回来。所以从现在的状况看,资金紧张的局面不是发生在实体经济,而是发生在短期的流动性上面。
   
  核心问题是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空转,并到了监管层不能容忍的程度。“钱荒”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金融的“异化”: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到处蔓延的“钱荒”表象之下,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恐慌。

  从投资数据上看,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上半年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前五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0.6%,比去年同期高两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在稳步增长,而代表生产类企业增长的工业投资增速却在不断走低。中国目前有超过103万亿的广义货币量,要将这么大规模的货币合理分配,不能只让大企业、房地产等企业拿到钱,而更多的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却拿不到。有些银行宁愿追着城投公司贷款,都不愿意给生产类的企业贷款。目前实体经济不振,很多企业效益也不好,还不如将钱投给城投公司,因为这可以算是准政府债务,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危险的是,这些领域的信贷风险正在积聚。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的负债率在最近几年的信贷高速增长中都出现了大幅的攀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周货币市场的动荡可能是未来几年金融体系动荡的开始而非结束。

  一场中国式“钱荒”虽未散去,但如果仍然坚持老的思路,中国的“雷曼时刻”一定到来。


                   货币存量救企业的新思路

  很多金融家与金融学者一直琢磨不透央行近段时间以来的动作。我们可以回看一下:
   
   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实际是“李克强经济学”的货币思路初现端倪。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克强对于“存量”的提法公开的就至少已有3次。在此之前,他还分别在5月13日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8日的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并称“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总理盘活存量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控制总量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是要把原来在金融体系里自循环的货币通过一些载体输送到实体经济里。显然,决策当局的这一提法,意识到了金融与实体密不可分的关系,抓准了问题。
  
  也许是李克强总理看到,货币存量的规模很大。当朱镕基总理于1998年3月就任时,货币余额仅有9.2万亿;至五年后的2003年,***总理就任时,此数字已经突破20万亿大关。随后的短短两年中,M2余额就接近30万亿。而后一个个整数关口就被轻而易举地突破,至今年5月达到了104万亿!
  
  但是这些钱所带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却很低,存量债务规模庞大,落后产能仍在逆势开工,资金被无效消耗,或干脆停留在偿债环节。
    
  可是,究竟何为真正意义上的存量?目前的存量资金有多少?又该通过什么手段才能将其盘活?想要得出一个完整的答案并不容易。
     
  显然,“盘活存量”要“有保有压,有控有扶”。控和压,就是严格控制不再增加新的贷款,收回来的资金要压住不再投放出去,而对于要保、要扶的,还是要继续增加贷款,这就实现了结构调整。

  一个是调信贷结构,商业银行现在贷款余额比如是60万亿左右,每年会有20万亿是到期的,这20万亿就可以作为调结构的支点。另外,还可以用资产证券化的方法,把信贷资产转让出去,用新的资金额度去支持应该支持的实体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务院的用意正是于力图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的调节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科技型企业、保障房、经济适用房、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等,被一些银行业界人士认为是信贷结构调整后的投向,对科技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
 
  理解决策层 “盘活存量”这步棋的用心与决心,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如何落实将值得期待: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放松利率管制实质性展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都有望得到实现。从银行、投资机构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等有关部门都在等待决策层的下一步动作。

  6月28日,央行牵头有关部委联合研究如何盘活资金存量,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讨论稿,将在各部委征求意见后,以国务院名义在近期下发,国新办也会为此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

  7月中旬的国务院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将会是一个关键节点。目前各部委都在进行年中调研和分析,为7月中旬的年中分析会做准备。这次会议将决定上周发酵的“钱荒”风波将被政策导向何方。

  要读懂李克强新政的思路

  李克强3月份正式就任国务院总理至今已经100天,在今年经济增速下滑几成定局的严峻形势下,市场一直未见政府出台财政或货币刺激政策,有些人就觉得他在应对经济问题上的动静不大。一百天的经济新政,叫“紧货币,松市场,转实体。”就是管好政府自己,管好央行,放开对民企和市场的管制,转向实体经济。这与过去“松货币,紧市场”截然相反,是真正的新政。

  李克强前阵说,“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这就是充分认识到了短期刺激政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本身就是问题。所以不再搞刺激政策,本身就是在解决大问题。对待钱荒不肯“放水”,本身就是大动静。

  到底是2008年的危机更可怕还是后来政府的过度财政货币刺激政策更可怕?是危机本身更可怕还是不正当的救市更可怕?立足长远,就要货币纪律加市场自由双管齐下,用改革红利替代货币幻觉,中国新一轮可持续繁荣就指日可待。
  
  五年来,围绕在政府与银行周围的主流力量是“救市派”,总是呼吁开闸放水,以缓解流动性紧张的矛盾。你们不能一味的忽视新的政策迹象,执行旧的决策思路。不是世界变化太快,而是我们反应慢了。
      
  进入七月了,中旬的国务院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将会是一个关键节点。     

       七月,中国救赎实体经济面临一个十字路口。

                                                写于6月30日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30 07:32 , Processed in 0.114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