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中评社消息,台湾世新大学兼任助理教授戚嘉林在《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台湾为何要与大陆统一》,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漫长历史长河的宏观视野来看,‘中华民国’可说如秦汉与隋唐中的秦隋翻版,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动乱,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三百年的分裂动乱,但秦隋只是为后续的汉唐开启了盛世。国民党政府之于中共,就如同秦之于汉,隋之于唐。‘中华民国’虽然推翻满清,但未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反而使中国陷于中央政府解体,各地军阀据地称雄,外加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国土大半沦陷,抗战胜利,兵败退迁台湾。续中国***领导的中国在大陆,则开启了一如汉唐般中国崛起的盛世。故以史为鉴,当此中国再次振兴复兴之际,展望未来,两岸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天命。”,文章内容如下:
对今天的台湾社会来说,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就是统独问题。统独问题反映在政治运作上的蓝绿分裂,使得台湾的许多公共政策蓝绿都无法客观对话,使得台湾经济发展停滞二十年,统独问题甚至撕裂我们的社会。因此,有些民众问两岸为什么要统一?台湾为什么要与中国大陆统一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统一的民族感情
27年前就有人曾经问邓小平同样的问题。1986年9月2日,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六十分钟(Sixty Minutes)节目记者华莱士(Mike Wallace)的访问。Wallace突然问邓小平,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回答,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感情的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邓小平从民族历史的高度,简短明快的回答了MikeWallace的问题。
邓小平对统一的感情,我们可以“同理心”了解。道理很简单,就如同我们台湾社会不允许屏东和花莲独立一样。在感情上,台湾社会不可能让屏东和花莲独立,就如同大陆社会不可能让台湾独立一样。当然,关于屏东和花莲的独立论述,乍听之下,大家以为是天方夜谭。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样的论述在历史上是出现过的,那就是日本曾借口屏东和花莲等地少数民族地区是清朝“化外之地”“政教不及”之处为由(即因为清朝行政权不及之处,故其不属于中国管辖之独立地区),于1874年派兵侵略屏东恒春。当时,这种屏东和花莲不属于台湾的分离论述,遭到包括台湾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最后中央自内地调遣精锐的淮军十三营洋枪队6,500人增援台湾,以临战手段威慑,逼退日本。
民族主义的要求
故无论是大陆社会决不允许台湾自中国分离出去,或台湾社会决不允许屏东和花莲自台湾分离出去,二者都是感性的反应,是一个蕴含民族主义的感性问题,也就是政治学教科书上所说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
现代民族主义现象大约是18世纪首先出现在欧洲,民族主义有许多不同的意涵,致使其真正的观念混杂。因为民族主义本质涉及共同的历史传承、共同的文化情感、甚至共同的血缘,故民族主义的本质是复杂的,很难予以精确的定义,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定义。如果从不同的历史与社会角度,则民族主义有不同的面向,故民族主义有如刃的两面,尤其是族群民族主义(ethnic nationalism),将族群认同无限上纲,从而将族群民族主义转变成分离主义。但另一方面,民族主义也唤醒了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使民族菁英为其民族振兴而奋斗。
两岸四百年血脉融合
在台湾,我们同属中华民族。四百年来,台湾历经荷郑时期的汉族移民、尤其是郑成功的明郑大军移民、清初百年百万汉族移民及其汉番通婚、1949年国府迁台91万内地官民移民及其外省本省和外省原住民大肆通婚、两岸开放后30万大陆配偶再移民,这些血脉融合,是现状也是现在进行式。因此,两岸“四百年血脉融合”,融合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使我们是同文同种的中国人。诚如总书记习近平接见连战时所说,两岸这种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
在具体的生活层面,当我们回到大陆内地,无论是在北京、在上海、在厦门……,大陆民众视我们为同胞,决不会将我们当成日本人或韩国人,因为我们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前面是从血缘纽带的民族感情角度论述统一,但一定也会有民众问的问题和Mike Wallace不一样,可能从现实的角度考量认同,关心统一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关心以什么方式统一?统一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这种从现实角度出发的国族认同,学界早已有所探讨,认为国族认同是过去的历史传承、当前的需求与未来的期望三者间不断重组调整的结果,其间公权力扮演重要角色。所谓当前需求与未来期望,就是两岸和平红利。
厚植共同利益
对此,大陆学者也为我们台湾同胞设身处地的着想,例如厦门大学陈孔立教授、上海东亚所章念驰所长早在13年前,就认真思考如何给予台湾好处。章念驰所长在中国评论月刊上发表过多篇关于统一的论述;陈孔立教授还在《人民日报》(2000年5月30日)发表《和平统一的十大好处》等,他们对台湾民众的深情善意,令人感佩。归纳他们所提的统一好处,不外乎两岸统一能带给台湾诸多的经济利益,统一后台湾可省下武器采购的天大经费的财政利益,民众免服兵役的安全利益。当时可能觉得很遥远,但今天随着两岸的密切交流,部分已美梦成真,部分正在进行中。
20年来,大陆方面不但一再表示将厚植两岸共同利益的善意,也与时俱进的不断落实。目前,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两岸经贸交流,尤其是大陆团的采购和陆客观光,为台湾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有目共睹。这些两岸共同利益具有规模性、持续性和区位性等三大特性:
利益的规模性。当今人类经济活动复杂,许多工业的生产,是小型经济体所不能负荷的。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军火工业,小型经济体就不可能在太空建立全球定位系统、制造航空母舰、维持庞大的航母舰队。中国大陆是一个相当全部欧洲的经济体,统一后我们台湾将享有两岸庞大经济体所形成的经济规模效益。
就以电子产业为例,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全球共关闭了约50家晶圆厂,但台湾没有厂商关闭。中国大陆家电品牌厂商组团2009年从台湾采购34亿美元液晶体电视面板,2010年采购43亿美元,2011年采购40亿美元。大陆政策性大采购,不但使当时台湾工业园区放“无薪假”的员工能重新恢复工作,及后景气稍见复苏,因为全球关闭了50家晶圆厂,所以全球新增订单绝大部分就都转到台湾,使得台湾2010年对世界的整体贸易总量激增至5,258.4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输出1,147亿美元,台湾享受771亿美元的顺差。
至于自2008年7月开放中国大陆旅客来台观光,去(2012)年大陆旅客来台居然高达258万人次(不包括香港和澳门),较2011年增长45.0%,增长幅度居客源市场之冠,远高于世界观光组织(UNWTO)预估2012年全球旅客约3%-4%的增长率,预估将为台湾创造约1,000亿新台币的观光外汇,这在四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当然,陆客来台观光使得考导游的人数也跟着飙升,观光局统计2012年报考导游人数高达52,986人(2011年为38,800人),其中88.0%是考华语导游执照。同时在旅游业,许多司机就自己筹资或合伙集资,购买游览车,自己当老板,这在开放陆客观光来台前,也是不可想像的。
上述带给台湾的巨大经济利益,就是立足于内地庞大经济体的规模性。
利益的持续性。讲到这,当然有人会问,那将来如果有一天真的统一了,这些好处会继续吗?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中找答案,那就是清朝时两岸同属一国的整整两百年间,北京在政治上是对台湾实施让利的优惠措施,例如相当于今天高等文官考试的科举考试,不但公平开放并以优惠方式保障台湾人参与全国性的国家治理。
中央政府这种对台湾在高等文官科举考试上的优惠政策,实际上起源于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思维。大家都知道,自秦朝一统天下后,基本上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多省籍的大国,我们中华文化一向认为“日无私覆,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也就是说,中央执政的气魄,就如同太阳覆照大地,公正无私地普及任何地方,故对偏远的地方,朝廷援例会制定优惠政策予以特殊照顾。
鉴往知来,大陆过去会优惠台湾、今天也正在优惠台湾,相信明天也会优惠台湾。更何况,还有香港和澳门,台、港、澳都是近代历史遗留的特殊情况,大陆肯定会持续其优惠台湾的政策。
利益的区位性。历史反覆证明,因为台湾如此靠近中国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命运注定两岸的连结,命运注定台湾享有地理位置与大陆邻近的好处。历史上,两岸只要撤除敌对的政治状态,台湾经贸立即依托大陆发财致富。例如330年前的1683年,郑成功孙郑克塽纳土输诚,结束两岸军事对立,两岸经贸迅速发展,二十年间台湾就融入对岸大陆的沿海贸易圈,当时台湾特产糖大量向内地输出,甚至远至天津,一片经济繁荣景象,为十八世纪对岸闽粤的移民台湾狂潮提供了物质基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两岸中日战争军事敌对状态结束,1946-49年间两岸贸易飞跃成长;20年前,1990年代两岸关系解冻,两岸经贸发展密切一日千里,目前每年为台湾带来约七八百亿美元顺差的巨大经济利益,我们更是有目共睹身受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