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戳穿中国货币骗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3-12-18 16:0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戳穿中国货币骗局




南方都市报记者:如今一年过去了,似乎2013房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疯狂上涨,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自己失败了吗?


牛刀:不是我的失败,恰恰由此证明了我的成功,由此我看见一个骗局的成局和破灭。我所做的分析,基于两点,一点是现有的货币政策环境之下,二点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而且,我对进入楼市资金的分析已经精确到千万底线了。
正如我在2011年下半年分析2012年上半年要出问题是一样的,楼市资金在6月前接近枯竭。这是我在2011年的分析,实际证明,我的分析是十分正确的,结果是到了2012年5月份,楼市资金就坚持不下去,央行肯定也感觉到楼市要出问题,就在一个月内逆转货币政策,由加息立马改为一个月内降息两次的荒唐事,重新释放基础货币1.2万亿,拯救楼市。央行的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在市场有6倍的杠杆率,实际释放了7万亿资金出来。这是我无法预测的,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央行要拼死维护泡沫。
2013年的中国楼市,我也是基于货币政策没有转换来判定的,按照市场的法则,2013年中国楼市也挺不住多久。然而,我所预料的一切,央行也感觉到了,在一季度大肆放贷,信贷投放增幅高达68%,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惊呆了全世界,可以说,完全没有人能预料中国央行会如此疯狂。从数量上来说,新增贷款在3个月内暴增近5万亿。央行为了维护泡沫完全破坏了市场法则和正常的游戏规则。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中国经济泡沫完全是央行一手炮制的,为什么会这样做,我找不到答案。我只是感觉到,中国经济要出大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房价与卖房人收入无关,只与央行发钞有关,谁能拿到央行发钞的钱谁才能买房,其他资金冲进去只能被绞杀。
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已经堕落成为一个骗局,大多数产出完全是无效的,而这种无效的产出却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撑,这真是奇了怪了。通过国内央行的货币发行数据,我们可以判断,不管本经济体曾经是何等的健康,何等的卓越,它目前已经彻底蜕变成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它的存续,几乎完全依赖于连续的货币超发,借新还旧,它自体已经失去了自我维系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泡沫”,说的学术一点,就是其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能够产生的现金总流入。关于这种骗局的成局与破灭完全不新鲜,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过,不信?你让政府将货币发行回归到与GDP同步的状态,看他敢不敢,本经济体立即崩盘。但是,货币超发是有严重后果的,这将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49年的GMD因此失去了大陆,日本、东南亚经历了相当惨痛的经济崩盘与衰退,日本至今仍在衰退的泥潭中挣扎。所以,本经经济体无论如何会把骗局玩下去,然而,国际资本不会给央行继续出演骗局的活话剧的时间的,随时出逃中国,而且将中国绝大多数真金白银的财富带走,只留下泡沫,并且,为了让央行彻底安眠,国际资本必将刺破中国泡沫。
中国央行的这个骗局在美元贬值周期还能玩得下去,而从2013年开始,黄金泡沫的破灭,宣告了美元正式进入升值周期。在美元升值周期,中国央行的骗局完全玩不下去,中国已经很危险。还记得前苏联是如何解体的吗?一个因素是在勃烈日涅夫时代,为了搞城市化,把波罗的海三个联邦的农场工人近800万人迁入城市,结果,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第三年,危机爆发,800万人成为推翻前苏联的主要力量;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印钞,为了维护经济增长,前苏联放大石化产业泡沫,全民投机石化产业,结果一场危机下来,1000多万人血本无归,这1000多万人成为推翻前苏联的第二股力量,主要集中在莫斯科。
老子曰: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根据老子的思想,我们不妨思考:本经济体僵硬的汇率制度是否必须修改?这难道不是“以人为压低汇率的办法实行重商主义”吗?这样做的结果,损人不利已。搞到现在,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放开也不是,不放开也不是。最终的结局,就是在拖延与推诿中,错失调整良机,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出现。所谓人民币汇率接近平衡状态,完全是自欺欺人,按照人民币的平价购买力价值,完全只值美元的二十分之一。这叫平衡吗?N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2-1 18:15 , Processed in 0.1180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