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托体青山白云间——修水县殡葬秩序整治走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4-4-10 15:5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托体青山白云间——修水县殡葬秩序整治走笔

黄喆 特约记者 张蓉

  “以前,已故亲人被葬在山包上,清明时节多雨,山路难走不说,有的地方杂草丛生,根本没路可走。如今,统一了墓地,既整洁美观,又方便安全!”在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占地30亩的公墓区内,正在祭祀的村民方清华发出感慨。“前几年,村里丧葬费动辄上万元,操办起来爱攀比,现在统一起来有管理人员照看,特别安心”,村支书徐万年接过话头:“自启动中心村建设以后,一次性需要迁移坟墓2000多棺,急需一个安葬地点,建立村级公墓,使土地规范化,进一步保护了村里的生态环境。”

  上世纪90年代,修水县以“县城核心区”为范畴,以“遗体火化、殡仪馆治丧、公墓区安葬”为内容,实施殡葬改革,新建占地20亩的县殡仪馆、占地327亩的县城公墓区,一次性迁移哨子山、山窝口、东门岭等城区附近坟墓2800多座。2009年至2010年,良塘境内迁移1万余座坟墓。10多年来,县城城区内未发生过私做道场行为,全县火化遗体达到1万多例,县公墓区安葬9600座坟墓。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转变了市民的丧葬观念,改善了县城周边环境,助力修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省级文明城”。

  但是,在城区殡葬改革朝着规范化目标深入推进的同时,农村殡葬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该县农村殡葬以传统的土葬方式为主,与生态大县形象极不相符,一些地方丧事活动动辄三四天甚至一星期。出殡时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点放炮竹、抛撒纸钱等招摇过市,出殡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在有些乡镇,还流行着建生茔的陋习,这些坟墓和生茔无一例外,都修得非常漂亮,一座比一座豪华、气派,有的为了风水,修建在公路两旁显眼位置,远远就能看到,成了一道异样的“风景”。不仅

  破坏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对人居环境构成威胁,甚至还影响到该县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倡导文明殡葬的呼声越来越高。

  进行殡葬整治,就必须革除千年殡葬陋习。修水县委县政府召开县、乡、村分别召开殡葬秩序整治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有关整治工作,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修水报》推出“推进殡葬改革,倡导丧葬新风”专版,跟踪报道整治活动;县电视台录制专题访谈,并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强调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国有企业社保享受对象去世后一律实行火葬;县城规划核心区范围内的村(居)民去世后一律火葬。在县城规划区内和高速公路、省道柯龙线、修铜线沿途16个乡镇的72个行政村开展殡葬秩序整治,以村为单位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堂,倡导厚养薄葬、绿色低碳的丧葬新风。安排专用苗木4.5万株苗木,每座坟墓免费供15株,县城规划区内及武吉高速、柯龙公路、修铜公路等主干道300公里路程沿线可视范围内3749座坟墓全部植树绿化遮挡,达到了“见绿不见坟”的效果。按照“规划长远、选址科学、权属明确、标准统一”的原则,以村组自酬为主,县乡财政补助为辅的融资方式,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按照土葬双人墓6平方米每座、单人墓4平方米每座,骨灰墓1平方米每座的规格,鼓励引导村民逝世后全部到指定公益性墓地安葬。同时,禁止在整治范围内葬新坟,拆除的70余座生茔选择公墓安葬的每座补助3000元;倡导所有居民遗体火葬,对主动选择火葬的农村居民,免费接送遗体,免费火葬。

  与此同时,修水近4000个村民事务理事会作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主动投身到殡葬新风的宣传发动中。马坳镇游段村一处新农村建设点,在村民理事会几位成员的主持下,3天迁移20多座坟墓至新建的公墓区。全县有1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做家属、亲属的思想工作,带头拆除生茔,有力地推动了殡葬秩序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县民政局局长周新乾告诉记者,殡葬改革不仅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保护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要通过改革,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移风易俗的社会风尚,破除互相攀比,争面子、讲排场等铺张浪费现象。努力以科学的生死观取代愚昧迷信的思想认识,以先进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以文明的殡葬方式取代封建的丧葬习俗。

  据统计,修水县共投入819.5万元,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同时,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制定农村公益性墓地管理村规民约,设立村民红白喜事理事会,安排专人负责墓地的日常清扫、维护和绿化

  等工作。在上奉、何市、溪口等乡镇新建6个骨灰堂,全县新建公益性墓地达65处,可减少坟墓占地600余亩。

  在上奉镇,穿过敬老院内的一条林荫小道,记者看到一座祠堂,堂前的水池与后面的树林相辉映,环境幽雅。工作人员介绍道,这是镇里建设的骨灰堂。该骨灰堂占地面积90余平方米,投资近20万元,可存放骨灰228盒。骨灰堂的建造,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轻群众负担,方便群众祭扫。村民徐国华最近正筹划着立个遗嘱,让晚辈在自己百年归老后安放在骨灰堂,因为在徐老看来,比起在山包上做“孤家寡人”,倒不如“凑凑热闹”。

  如今,在修水上下,固守了千年的“入土为安”观念变了,“厚养薄葬”成了新风尚。清明时节,人们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心情没有变,悄然改变的是身边的祭奠方式。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的文明祭祀新风在修水县蔚然成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30 08:36 , Processed in 0.119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