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掘书法作品的教化价值——以黄庭坚所书《砥柱铭》为例的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4-11-17 00: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掘书法作品的教化价值——以黄庭坚所书《砥柱铭》为例的分析& w+ _& I6 s% T( a2 g+ R
) ^( {6 n  J( L: F1 ?
许怀林, E5 j9 W4 _" K: F. Z/ P! z

1 A3 n: e; Q9 T2 Y) `) D3 p% i# j8 V  一、发掘文化资源与历史名人纪念馆的教化价值% B, Y2 u  N. q3 V
1 t! |" F* d+ b1 O" t) q
  文化资源的一个重心是杰出人物。杰出人物的文化价值在于他的杰出贡献与人格魅力,在于他的言行对世人的启迪教育作用。杰出人物遗留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生命力。现今世人认识到,旅游能够整合世界,奥妙就在于人们通过旅游实践,促进了人际交流,更多地了解到对方的文化遗产,为杰出人物的高尚思想境界所感动,汲取到新的精神营养,提高净化心灵、培植高尚品德的自觉性。人的精神面貌日益良善起来,对普世价值的认同增多起来,由贪婪、抗争演化的战祸就会减少,和睦友好的程度必然提高。地球村在交流中缩小地区差距,同时又扩大地域外延,和谐的世界即将到来。
6 F7 u7 e- o- ?. t5 s4 y
" n9 h4 h8 f# [" b* P5 N' D  各地的历史名人纪念馆是展示其杰出贡献的最佳场所。形象的展品,精到的取材,简明的解读,生动地把他们德业风采重现在观众眼前。江西的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朱耷等历史名人纪念馆,陈列展览的现状中,都涵盖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仕宦表现、学术贡献三大部分,对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更有突出的展示。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从服务于观众出发,为有利于观众把展览带回家,特精制了一本图册,不仅编辑了所陈列的照片、图表、说明文字,而且刊载了悬挂的楹联,格外值得赞许。这些精粹的格律化的对联,首先是馆主的精神德业的高度概括,其次是严谨的书法艺术作品。然而,由于文辞简洁,不易解读;分开悬挂,难于拍照。于是,这批精致的展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妆点,观众一望而去,不甚了了。现在书上印出了楹联,就可再三阅读,品出意蕴,感受熏陶。编者用心,勘称良善。' @5 Z* z) q8 V6 P0 w

: S" t4 X) {# E& F9 |( C  二、历史名人的思想政治主张需多方展示,宣传开来
6 S9 F7 n" l! ?4 w! s' I$ C$ v' t1 W
  现在对于历史名人的学术业绩,例如经史著述,诗文创作,书画作品,皆拣择精品,细致解读,详尽说明。至于吏治实践、思想主张,一般都是从简处理,点到为止。探究其重彼轻此的原因,或因学术争论较大,难于取舍;或因政治敏感性强,不便细说;也有可能是内容比较抽象,布展难度太大。比如陶渊明,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对他总体介绍说“是晋代杰出的的诗人和散文家”,却不认可他是杰出的思想家。其实,给他戴“思想家”帽子并不难。“神不灭”与“神灭”的争论是晋代思想领域的焦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仅此一节,陶渊明就有杰出的表现。约在东晋义熙九年(413),他针对庐山东林寺慧远的《形尽神不灭论》写了《形影神》组诗反驳,明确表达神与形俱灭的见解。他认为,形与神“生而相依附”,同时生灭(“俱时灭”),不论是三皇大圣人,或高寿的彭祖,“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神释》)《归园田五首》中也说“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又说:“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这些话尽管只是诗句,而“神灭”的主张却是清楚的。0 l" E/ w3 y. H  z1 I& [
* a1 ]/ s; O: J- C: X
  三、黄庭坚的精神境界及其《题砥柱铭后》书法作品的思想旨意4 T, z: Y2 D+ A# b
) d% v2 V8 A0 N# Z: J2 d! B
  关于书法作品的思想内核,我们以黄庭坚纪念馆的展览现状为例,从侧重黄庭坚精神境界思考,做一些更具体的说明。! _6 r; I4 ]# o! s5 J! [
# d- l3 s+ w4 [" @8 n! x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1985年建成开馆,至今接待观众参观28年了。该馆的基本内容是九曲回廊、黄庭坚书法碑廊、当代书家抄写黄庭坚诗词碑廊、黄庭坚生平事迹展览厅等。九曲回廊始建于明代,陈列黄庭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碑刻。黄庭坚书法碑廊是在全国各地搜集到的黄庭坚书法真迹,共有64篇48通,基本涵盖了黄庭坚一生重要的书法作品。在黄庭坚的生平事迹中分列出“双井神童”、“才华初展”、“勤政恤民”、“苏黄唱和”、“满川风雨”、“诗开西江”、“翰墨千古”7个版块,涉及任官施治的是“勤政恤民”一组,重心还是放在诗文与书法上面。平心而论,该馆展品内容丰富,精品很多,展现了黄庭坚的真实面貌及其在中国文化上的显要地位。现在我们期待的是做得更好,尤其是对他关注民瘼、评击时弊的言行,有更多的揭示。例如,他在泰和知县任内的行事,可以介绍一些。
/ k2 K8 Z# H: N+ {5 T; i3 W2 T3 J! O8 f' Z
  元丰四年至六年(1081-1083),黄庭坚任吉州泰和县知县,面对“粃政之后,百度无纲,负逋在民,缧系满狱”的现状,即是县内吏治混乱,赋税苛重,监狱关满了囚犯,他力求“勤苦教养仅为细民之安”[ 《上运使刘朝请书》,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5页。],深入偏远山区农村早禾渡、观山、劳坑、金刀坑、大蒙笼、浆坑、雕陂等处,察看山民生活穷苦的实情,得知这片山区“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由此黄庭坚明白农民“嫚官府”,是因为“向来豪杰吏,治之如牛羊”,把农民逼上反抗之路。他期待“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上大蒙笼》)这次深入山区的经历,黄庭坚感触很深,说“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僧言生长八十余,县令未曾身到此”(《雕陂》);知县“要能阀强梁,然后活惸孤。属为民父母,未教忍先诛?”(《金刀坑题其壁》)。号称为民父母的官员,本应诛除恶霸猾吏,让孤贫小民过得下去,不该放弃教育,嗜好镇压。正是主政泰和的实践,使黄庭坚加深了对“官箴”的认识,特将宋太宗所书《戒石铭》书写出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黄庭坚在泰和写下的这篇《戒石铭》,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将它颁行于各州县,刻石立碑,竖在官衙,“以为晨夕之戒”。此后《戒石铭》遂广泛流传,乃至于日本,成为官绅自省的名言警句。6 N, {4 ~/ {7 u! ?5 G: A

6 F1 ^1 U/ s2 k6 C0 \% i  黄庭坚关注民瘼的信念始终如一。即便是在遭贬谪的环境中,仍然不忘时政,坚持和朋友们以道义相砥砺。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他在《题魏郑公砥柱铭后》表达了自己的信念,他说:“余平生喜观《贞观政要》,见魏郑公(即魏徵)之事太宗,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钦慕焉。故观《砥柱铭》,时为好学者书之。”[ 《题魏郑公砥柱铭后》,《黄庭坚全集》,第1596页。]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庭坚《砥柱铭》书法作品,就是他特意为好友兼门人杨明叔写的。* D, F. @% b0 A7 D5 o
4 h( Y1 A3 N6 v* d/ ]# s" F
  黄庭坚所书《砥柱铭》前半段是魏徵《砥柱铭》全文,后半段是黄庭坚写的按语,全文为:/ p. }7 u" `4 j  ]8 H3 q5 U
0 E% q1 ?  b/ S, a! f
  “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叔,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作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叔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 u+ Q3 m/ F/ E) ?: E
/ k' a. R3 I* r" {" R% h  这段按语的内容,与《黄庭坚全集》录存的《题魏郑公砥柱铭后》相同,——个别文字的差异,可能是多次翻刻造成的。& S3 Y3 L+ g1 C7 D

5 [1 }# F5 R( A1 n9 c/ r) B9 Q7 H  魏徵是唐太宗的宰相,他敬爱君主,能直言极谏,以规劝皇帝改过从善来表达自己忠君的立场。他写的《砥柱铭》赞扬夏禹治水,为民兴利除害。黄庭坚景仰魏徵,是看重他“妩媚”的道德。他认为,杨明叔是奉公如己,清正廉洁,不阿谀奉承上司,不骄慢欺诳下属,称得上是魏征精神的继承者。可是,世道萎靡,风气腐败,就像水面的泡沫,不时生灭,变化无常,既不可以为人师表,又不能为人臣作则,佐治天下。但是,有魏征的《砥柱铭》放在座右,就可以同时得到大禹和魏征两位老师。即便世道颓丧,将《砥柱铭》阐述的气节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不论上官与下愚的态度如何,都不能使杨明叔改变节操。——这些激励杨明叔的肺腑之言,具有规劝士人涵养德性、培植正气的普遍性意义,自然也是这篇书法作品传承文化、启迪后辈的价值所在。
. ?% c; n& _: y& K. _" e9 m6 z: l/ ^  e  q
  杨明叔,名皓,以字行,四川眉州丹棱人,黄庭坚贬谪黔州(今四川彭水)之时,他正来黔州任县尉,仰慕庭坚的道德文章,虚心从学。黄庭坚对这位年轻门人,鼓励诱导,寄予厚望,劝勉他要“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绍圣三年(1096),黄庭坚在《次韵杨明叔四首》“序”中说:“杨明叔惠诗,格律、词意皆熏沐,去其旧习,予为之喜而不寐。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故次韵作四诗报之。耕礼义之田而深其耒。明叔言行有法,当官又敏于事而恤民,故予期之以远者,大者。”[ 《黄庭坚全集》,第124页。]由此可见,黄庭坚给杨明叔书写《砥柱铭》,是他提携这位门人德业上进的又一表现。, d. f& S" p+ X- Q' W

1 u; I, Z' r2 R6 u( B  黄庭坚与杨明叔的交往,上述文字见解的表述,都是发生在他被贬黔州期间。黄庭坚这次遭贬,是因直言时政,不说假话。宋哲宗立,黄庭坚受命参与编撰《神宗实录》,被指责写了批评神宗变法的事,如“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黄庭坚回答:“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朝廷上“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遂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
: _0 L0 T" _1 r6 i- \  @
0 r. ?# o( T6 }& Q* x" m  秉性刚正的黄庭坚,欣慕魏徴的品节才学,敢於向唐太宗直言进谏。而黄庭坚处于北宋朝廷的新旧两党倾轧之中,受牵连获罪。他淡然对待政治打击,而内心并不屈服,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书写《砥柱铭》,实际上是一种他的精神寄託,是其人生志向的深刻表达。明朝人评议曰:“所书魏郑公《砥柱铭》并识之以畀友人杨明叔,谓其持身清洁而有砥柱之节,不以谀言奉上,不以骄慢诳下者,此亦公之自谓也。盖欲其执节励行,远邪佞而近忠义,励汙俗如砥柱之障颓波,於以见公笃於辅仁责善之能,尽道也。”(浦阳裔孙黄洵题跋)2 N! H. H4 Q# s6 Y; j' B

2 G! r7 c1 d* P' T# c  後人对黄庭坚《砥柱铭》的题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强调它以德义警世的教化意义:“山谷为其友杨明叔书《砥柱铭》,不但字书之贵重,而警世之辞所以导引德义者至矣。”(明·俞僴题跋)。二是指明节操与书法二者的主次关系:“先太史公忠义孝友节槩,为元祐名臣,文章翰墨盖其馀事。”(明·黄洵题跋);“山谷尝云:字要拙多於巧,而今後生作字,譬如新妇子百点妆梳,终无烈妇气象。其书此铭与其言契。”(天顺元年陈洙题跋)! Q  g, C; Q  L4 k

6 ^9 v# r) }- }3 M7 w' k  四、揭示书法作品承载的道义旨意,劝诫世人( |: R* A2 \; Y: i
7 W  D' h/ e, @5 q
  现在我们回到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里来。在黄庭坚“生平事迹·勤政恤民”版块内未提他泰和下乡的事,在会议室墙壁上挂了《砥柱铭》书法拓片,彰显它的文化地位,却没有评点诠释,观众既难于识读原文,更谈不上品出其“为人师表、为臣作则”的警示意义,获得借鉴效益。+ y. y- @$ G# n4 G' U
7 G* `0 H# d+ y* R7 a( [% i0 X
  黄庭坚告诫杨明叔“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同理,编辑组合而成文章的文字,就更是传播道义的器之器,更小的枝叶。毫无疑问,黄庭坚《砥柱铭》是书法佳作,继承光大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很有必要。与此同时,认识黄庭坚书法作品的思想旨意,揭示其承载的道义,不可小觑,其劝诫士人的本意尤为珍贵。可惜,时下却只是把它当作艺术品把玩,并不看重所写之事,忽视对其言说之理的诠释。不知从何时开始,文字从交流思想的工具,被蜕化为一种技艺,书法追求奇巧,忘记了文字是“道之器”根本使命。
) s0 S4 ?4 |) V+ x+ t& n- `; d$ Q
+ U% Y$ x' j$ x* \, \9 u  在这个问题上,黄庭坚书《砥柱铭》只是一个例证,它反映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一种早已存在的认识取向。对此,笔者感到现在是改变这种偏向的时候了。借用《砥柱铭》“为人师表、为臣作则”之意,切望黄庭坚纪念馆在这方面率先垂范,竖起风标。7 X% |/ s& M' G8 e4 R& O0 ~

7 ]" r3 p: b, g7 z+ y  2013、6、8初稿
" L3 x7 x0 r8 @0 w
- f" V, Z  I; r3 y5 y  P8 n; x: b& t  附记:本文刊载于《江西文史》第8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 O( E7 R8 E' x* K0 s6 T3 L4 M
3 {# T6 X: ]$ b- {  p
5 K/ X$ x6 }& o7 \4 v 《黄庭坚全集》,第124页。
" j4 ]! j3 {9 w& ]% N! f" V 《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5-2-18 06:13 , Processed in 0.120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