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水县地理环境及产茶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6-5-9 17:5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水县地理环境及产茶历史
   
  一、修水自然环境概况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6′—114°56′,北纬28°42′—29°22′,处于“北纬30°世界黄金产茶带”范围,是江南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人口87万,辖19镇18乡1风景管委会,为江西省幅员之最,县境“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森林覆盖率达76.8%,自古被赞为“山川深重,可供游览”、“大江以西山水之秀甲天下,洪州分宁县钟秀居多”。西北幕阜山脉和东南九岭山脉呈合抱之势,腹地成一东北向开口的盆地,整个山区山峦迭嶂、坡陡峰险,原始森林、次森林密布期间,终年云蒸雾绕,瀑布飞泉,间或可见;珍禽异兽,游走其间;杂花生树,清香四溢。发源于幕阜山脉黄龙山的修河被吴新雄同志誉为“中国最美的河流”,孟建柱同志视察修水时,曾称赞“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

  独特的地形构成修水县独特的地理气候。修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均日照1680h,平均无 霜期247天,年均降水量1617mm。地貌形态多姿,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充沛,矿藏类型齐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形成天然的宜茶区域,修水的双井绿、黄龙山绿茶、宁红工夫均为历史名品。近年来,修水县荣获国家、省“中国茶产业发展政策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县”、“中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江西省茶叶生产十强县”、“江西省标准茶园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宁红,双井绿茶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

  幕阜山脉古称天岳山,三国时吴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拒刘表从子磐,扎营幕于山顶,遂改称幕阜山。岳阳因古郡府曾州踞天岳山之南而得名。山势由修水、武宁至瑞昌,向东高度逐渐降低,到九江以南有断层而起的庐山,挺立于鄱阳湖和长江间的平原上,是两湖平原之间急剧上升地区,汨罗江、新墙河、修水、富水、陆水等呈辐射状流向,其间谷地为省际交通走廊。
   
  幕阜山脉山高林密,沟壑幽深,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我国中南地区面积最大的黄山松母树林基地,并已查明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钟萼木、半枫荷、鹅掌揪、银杏等国家保护树种 32 种;有云连、摇竹霄、杜仲、厚朴等珍贵野生药材 200 余种;有云豹、金雕、黄腹角雉、莽虎纹蛙、鹰嘴龟、穿山甲等国家保护动物 52 种,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为幕阜山脉平添了几分神秘和野趣。
   
  幕阜山区气候凉爽,万木葱茏,蚊虫稀少,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山上沟壑纵横,溪流遍布,形成无数瀑布、龙潭。高山泉水富含碱性成份和多种游离元素,水质纯净,甘甜清冽。发源于黄龙山的修河为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是江西境内唯一没有污染源和受到污染的河流,水质甘甜,达地表水Ⅰ类标准。修河自西向东贯穿修水全境,经武宁、永修注入鄱阳湖,全长354km,在修水县境内河长134km,渎水和汩水也发源于黄龙山,流经修水县数乡后过湖南平江汇汩罗江入洞庭湖,故古人有诗云:“西接洞庭开晓楚,东倾彭蠡浸睛吴”。 
      
  黄龙山系幕阜山脉的主峰,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自古至今未遭人为破坏,一派原始风光,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被誉为“江西的香格里拉”,登临顶峰,“三省界地双脚踏,鄱湖洞庭一望收”。山下有佛教黄龙宗祖庭黄龙寺,苏东坡、黄庭坚等历代达人贤士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黄龙寺为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是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中国禅宗七宗之一,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曾被历朝三次封赐,寺院建筑至今犹存,香火兴旺。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庭坚亲笔手书的“灵源”、“黄龙山”、“法窟”等众多的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黄龙山下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水温常年不低于70℃,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
   
  龙王峰:位于黄龙山顶部,海拔1511米,驻足峰巅,环览群山,脚下云飞雾走,天高气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观洞庭碧波,极目东望能见鄱阳湖光,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龙湫池:位于龙王峰西北约300米处,为一口2尺见方的水井。亦即石马龙王井。井水清甜,终年不涸,《义宁州志》载“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黄龙山因此而得名。   
      
  九岭山脉位于中国湖南省、江西省两省边境,修水和锦江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段延伸到湖南省东北部,北为修水谷地,南为锦江河谷。属褶皱断块山,长约250公里(155哩)。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最高峰九岭尖,海拔1794米,植被茂密,混生有杉木、甜槠、栲树、木荷等;800~1,200米处以杉木为主;1,000~1,350公尺之间有黄山松林。野生珍稀动物主要有:金钱豹、猕猴、獐、大灵猫、麂、麋、鼬獾、貉子、豺(红毛狗)、草狐、果子狸、穿山甲、尖吻蛇、虎纹蛙、棘胸蛙、猫头鹰、七彩山鸡、白鹇、白鹤等。野生珍稀植物主要有:瓜源杉(以瓜源命名的当地特产的名贵树种。
   
  吴王峰,位于九岭山森林公园东北角,横跨界牌、森峰二村,海拔750米。从九岭山脉武陵崖之脉由南向北延伸所至。其上有三国吴王孙权祖墓,历谓"天葬坟",吴王峰之名由此而来,并有"早晨迎日出,晚上送阳归。风扫地,月点灯。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传说。因其峰突起,势如苍龙仰天长啸,故又名"啸天龙"。
   
  二、修水产茶概况
    
  修水古称宁州, 产茶历史悠久,后唐时期即有茶叶种植记载,有1200多年历史。北宋时产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的双井绿茶名重天下。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赞为“草茶第一”。其时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司马光、梅尧臣等文坛巨匠赋诗赞美双井茶达百余首。清光绪年间,修水茶叶进入鼎盛时期,190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43万亩,出口红茶30万箱(每箱25公斤),占江西省出口茶叶80%以上,占全国出口总数十分之一强。近几年,修水县先后被国家、省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策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县”、“中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江西省茶叶生产十强县”、“江西省标准茶园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修水宁红茶、双井绿均先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区域保护标志认证。
茶中君子双井绿

  双井绿茶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高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双井村距修水县城5公里,修河自双井村前蜿蜒而过,形成著名的修河一景-----双井明月湾,村后杭山拥翠,绿意盎然,充满灵性。江西诗派始祖、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就出生并长眠于此。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诗词与苏轼齐名,号称“苏黄”;书法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黄庭坚家声显赫,两宋300余年间,1000余人的双井村仅黄姓一族就出了48名进士,名宦达贵184人之多,其中有4人官至尚书。黄庭坚自幼秉承家学,聪慧过人,品行高洁,入仕后历任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官正直清廉,关注民生,手书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拓片至今仍能在官员办公室看到;侍亲至孝,身处高位却坚持“涤亲溺器”,为中国二十四孝之一;为友至诚,崇尚君子之交,与苏轼、欧阳修等人的交往唱和是宋代的文人佳话,苏轼称赞其“如精金美玉,轼非其人”;为学刻苦,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诗、书双绝,学识渊博,袁枚曾叹“书到今生读已迟”;性情刚直,百折不饶,其晚年书赠晚生后学的《砥柱铭》,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2010年在北京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之最。黄庭坚是古代社会中理想的仁人君子形象,千百年来,影响未衰。
   
  “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条旧柯竞抽芽。”黄庭坚深爱的“双井绿”如亲似友伴随着黄庭坚不平凡的一生,千余年来清香依旧,它是黄庭坚对家乡的寄托,是黄庭坚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是黄庭坚君子之风的写照,是人文双井,是天下乡愁!千百年后,山谷家乡茶仍然香溢神州,如同山谷先生当下的影响,君子如茶,茶中君子!   
无法超越的稀贵——宁红工夫
   
  宁红茶以地得名,简称“宁红”,是我国最古老的工夫茶珍品之一。制作始于清代中叶,并很快就驰名中外,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茶。宁红条索紧结秀丽,锋苗挺拔,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香高持久,叶底红亮,滋味鲜醇厚爽,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获国际国内奖项无数。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级大奖,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金奖。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说:"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宁红后有祁红”、“宁红祁红并称世纪之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4 22:28 , Processed in 0.1420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