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退休不退岗 真情育新人——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县关工委主任李烈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ushui 发表于 2010-8-28 10:5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管我的人生道路还有多长,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会听党的话,积极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李烈民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烈民同志,今年74岁,中共党员,1998年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兼公安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后,他毅然放弃清闲的生活,接受组织的委托出任县关工委副主任,2004年改任县关工委主任。多年来,他淡泊名利,身体力行,带领全县广大“五老”人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和赞誉,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共 产党员、“六好”老干部、老有所为积极分子,荣获九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和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03年还荣获了“全国公益之星”光荣称号。在不久前召开的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身体力行作表率   

  李烈民同志上任时的县关工委是一个班子不全、“五老”人员不多的工作组织,基层有些关工委甚至是徒有虚名,毫无工作。他意识到,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定思路,抓网络,壮队伍。

  李烈民同志是一个工作雷厉风行的人,自他担任主任的当年起,他迅速确立了工作思路,制定了“组织建设网络化、队伍建设全面化、工作开展规范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扶困助学社会化”的“五化”工作目标,他凭借自己在修水县离退休干部协会担任常务副理事长的有利条件,积极动员协会中的老同志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通过几年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现在县关爱工作团已发展到50人,由一些党性强、素质好、威望高、有特长、讲奉献的老同志组成,同时又根据各人的意愿和特长,把他们分别编入到思想道德教育组、法制教育组、科技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家庭教育组和宣传报道组等六个组中,做到知人善用,用人所长。

  工作中,李烈民同志经常教育同事们发扬“三子”精神,即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穷动脑子,有时遇到挫折时,还要“不怕碰钉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他主动找县委、县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重视,有时为了办好一件事,得重复往返多次,可他从无怨言。记得在2007年一个炎热夏天,他为了请县领导题写《心灵之歌》书名,竟然坐在县领导办公室前面的台阶上等了近一个上午。

  平时,李烈民同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他坚持每周二上午驻会办公,有时身体欠佳,老伴生病住院,他还请人照顾老伴,自己坚持上班。他非常尊重和关心一起共事的老同志,安排工作交待任务总是以一种商量的口气,同事们有什么困难或者生病住院,他总是嘘寒问暖,上门看望。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关怀体贴下,县关工委及关爱工作团的全体成员也都做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他的努力下,全县关工委网络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至目前止,全县共建立关工委组织477个,其中乡镇36个、县直(条管)单位43个,行政村(社区)277个,中小学121个,有172个自然村建立了关爱工作站,参与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达到4500人。

  多年来,李烈民同志带领关工委其他成员,下基层,跑社区,入学校,到处都可看到他们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而忙碌奔走的身影。   

  一片丹心育新人   

  关心下一代工作抓什么?如何抓?这是李烈民同志在脑子里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带着问题反复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他认为,“教育、救助、关爱”六个字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同志要在有生之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奉献出自己最后的一份光和热。

  多年来,李烈民同志带领关爱工作团成员,抓住重要节假日和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县乡烈士馆(墓、亭)等红色资源优势,在学生中开展了“雷锋精神代代传”、“革命传统大发扬”、“重温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知荣明耻,从我做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为主题的多种大型宣讲活动,共计组织作报告1500余场,受教育学生达20多万人次。

  为增强教育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还带领宣讲成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深入基层开展了四个调查(全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调查、县城中学生法制教育状况调查和县城网吧经营情况调查),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2005年底,他带领关爱工作团深入全县8所学校,开展了一次近千人的问卷调查。李烈民同志在调查的基础上,还联系实际撰写成了一份“戒掉不良习气,追求健康人生”为主题的讲稿,并亲自到数所中学为1万多名学生上课,劝导青少年从小要戒掉“贪、奢、骄、伪、黄、赌、惰、散、妒”等十种不良习惯,做一个知法守纪、道德高尚的人。二是配合县教育局开展了“五小”道德实践活动。李烈民同志认为:“教千遍,道万遍,不如亲自做一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光凭说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参与道德实践,在践行中深化道德认识,养成道德习惯。在他的倡导下,2006年,县关工委和县教育局在全县200多所小学、近万名小学生中开展了“五小”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里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上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活动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学风和校风的不断转变,学生中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勤奋读书、遵纪守法、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风气愈来愈浓。三是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2006年2月19日,修水一中高三(19)班学生巢泽坤不顾严寒和水深跳入修河中救起落水儿童的事迹,在全县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各校迅速掀起了向巢泽坤同学学习的热潮。李烈民同志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本县青少年中不乏优秀人物,如果能用本县青少年的先进事迹作为教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会使教育更加直观、生动,有实效。在他的提议下,县关工委组织20位老同志收集、编印了一本20万字的青少年教育读本——《心灵之歌》,书中收集了本县118位优秀青少年的感人事迹,鼓励青少年学习书中人物见义勇为、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发奋读书、无私奉献、孝亲敬老的精神。全书共印4000册,均发到了全县各学校和各级关工委组织,作为学生读本和宣讲教材。   

  爱心铺就帮扶路   

  修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事屡屡发生,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捐资助学是李烈民主任倾情投入的一项工作。他认为,关工委老同志不仅要当好青少年的老师,而且还要用无限爱心铺就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

  2002年,李烈民同志首先与马坳镇塘三里村的特困生黄桃花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她完成了大学学业;同时,动员单位县公安局老干部捐钱捐物,帮助近40名失学孩子重返校园,他又在修水县离退休干部协会中动员1400多名会员捐款,建立助学济困基金会,坚持每年扶助20多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上学。2007年,县关工委与县直机关工委、团县委、县妇联、县总工会五家共同发起了党员爱心助学“一日捐”活动,共收到捐款近12万元,并于当年建立了“修水县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从2009年起,县政府列入预算,每年拨给基金会5万元。渣津镇、上奉镇、四都镇等多个乡镇关工委也相继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共同为贫困学生入学撑起了一片蓝天。

  真情唤得浪子归

  2003年,修水县四中有四名高三学生,因在本校宿舍敲诈同学现金,被公安局拘捕,检察院准备以犯抢劫罪向法院起诉。四名学生家长跑来县关工委跪地求救。李烈民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急忙找到办案人员询问案情,又跑到学校询问他们平时表现,同时到看守所分别找到四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罪态度。当他得知这四名学生平时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不错,而且悔改心切时,便随即前往县政法委、检察院与领导商量,提出了“取保候审、暂缓起诉”的处理建议,他的诚心和公允感动了大家,检察院同意了他的意见,最后被捕待诉的四名学生得以重返学校读书。在学校关工委的耐心帮助下,这四位学生悔改自新,努力学习,一年之后均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在李主任的带动下,许多老同志开展了与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活动。县关工委每年组织老同志与100名失足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教,同时组织法制报告员去看守所和拘留所讲课10次以上,与失足青年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

  多年来,李烈民同志把爱国爱党爱民之心,倾注到关心下一代这一历史重任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1 10:01 , Processed in 0.160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