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族承担教育成本的风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05-3-8 11:2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3%"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FONT size=+0>  前些日子有一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一个和农村长大的大学毕业生谈恋爱的城市女孩,提出她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因为他的丈夫将要负担未来的小叔子、小姑子上大学。作为一个在小家庭长大、也许还是独生女的城市青年,这个问题确实困惑她。独立的人、独立的家庭应该享受独立的生活,孝敬养育其长大的父母,也许还能理解,为什么还要负担弟弟妹妹上学呢?
  这样一个在一些80年代出生的孩子看起来不可理解的问题,在中国的过去,至少是改革开放以前,长兄负担弟妹的教育天经地义。这是由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的,说得确切一点,是由中国千年来教育成本的负担体制决定的。
  尽管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实行20来年了,但是从根本上教育成本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成本,并未完成从家庭甚至家族承担完全向政府承担的转变,因此长兄负担弟妹的教育经费依然有其强大的社会基础。
  最近看到《读书》有一篇文章,讲江西修水陈家(即大学者陈寅恪的家族)从客居当地的流民,到薄有产业,再到变成诗书仕宦之家,一百多年来改换门庭的艰难历程。这篇文章谈到了耕读之家要发达,是积聚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也就是说,一个人靠读书发达,占有了家族的资源远远大于家族其他的成员,“秀者读,仆者耕”的结果是:家族内部的“秀者”显达是以“仆者”做出牺牲为代价的。
  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有如下的前提:一、中国还是个以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社会,土地以及依附土地的副业是家族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教育资源必须高度集中,一个人能读书意味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是文盲。这种教育成本负担机制决定着教育是奢侈品,决定着中国千年来以科举为指挥棒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换言之不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而是培养金字塔顶上的“士”,培养当官的。
  三、必须有以宗族管理为主的基层社会结构,家庭和家族的负责人有着强大的权威和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也就是说老爷爷和族长能决定谁花钱读书,谁耕田养家。
  我生活的那个乡村,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许多家堂屋正中祖宗牌位两边的对联还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既是农家子弟人生价值最高的体系,也是农村社会分工的准确描述。供子弟读书就是一种投资,没有天资的子弟继续供下去,风险太大,不如早早去耕田做买卖,自家侄儿有希望供出来,这样的投资能有回报的期许。因此,那个时代,一个人科举中榜后,当了官,他是要还债的。一个人出息了,家族人员跟着沾光是可以理解的。合族之力,养出一个读书人,盼望他发达,就是希望他成为家族的守护者,不受别的家族欺负。
  然而到了今天,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配置方式也发生变化。首先是社会基层管理由乡政府、村委会主导,宗族对社会的影响稀薄了很多。大家族内部分化,家族的共同利益远远比不上民国以前,那么大家族不可能有共同供养本族才俊的利益驱动力,也没这个能力和手段。那么教育资源的配置完全交给了政府,因为已经没有成型的民间社会了。哪个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包揽,教育立刻滑坡,因为教育费用的压力已经转移到一家一户的小家庭了,小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其二,今天的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教育权益而去保另一小部分人读书,教育的基数如此之大,即使有过去的大家族,有公田,也很难承受。在南方一些发达村庄,笔者了解到,一些村出台了一些奖励办法,考上大专的、大学、硕士、博士的,分别由村委会奖励钱若干,实质上还是当初宗族资助本族
才俊的回潮。而不怎么出类拔萃的大多数人,当然只能由政府来解决教育问题。如果政府在教育方面没负担起应有的责任,民间社会因不成熟不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时候贫寒家庭的才俊,恐怕命运不会好过科举时代。</FONT></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8 10:28:5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30 13:22 , Processed in 0.196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