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贷之城”信用坍塌 温州一批债主集体玩失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gov 发表于 2011-9-7 10:2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v 于 2011-9-7 10:30 编辑

“借贷之城”信用坍塌 温州一批债主集体玩失踪


  8月31日与9月1日,温州部落之神鞋业公司老板吴伟华与同区域内的永嘉县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不约而同地“失踪”了。

  这在当地已是见怪不怪。一名市级政法系统的人士透露,这一波“跑路”的企业主,都或多或少牵涉到高利贷,本身也涉足借贷领域,已不是真正的制造业主了。

  曾经是民营制造业之都的温州,已成为“借贷之城”。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寄售行,甚至地下钱庄云集,仅大大小小的担保类金融机构就不下300家。

  一个月来,温州至少有20起以上的借贷人“跑路”事件爆发。一律师介绍,龙湾区是本次爆发的重灾区。他进入永强法庭办案时发现,通道里满目是相关高利贷案件的告示。

  记者调查得知,有两起集资额达数十亿元的机构或个人,正处于摇摇欲坠之中,牵涉借贷者上千人。这些失踪的借贷人,到底面临怎样的难关甚至绝境?

  表哥“失踪”

  金胜华的表哥吴先生近期踪迹难觅,电话不通,店和厂关门停业。

  金胜华年初把准备买房交首付的30万元放表哥那赚利息,最近外界频频出现借贷人消失的消息,想收回资金以防万一。可这几天问外甥女,说爸爸妈妈“出国了”;问他丈人,说“不清楚”。外界又传,表哥是欠债“跑路”了。这到底是怎么了?百般无奈,他电话给上海他们俩的共同朋友,请求出面问明状况。

  “你叫他放心,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肯定会还他的!”9月4日深夜11点左右,接到上海朋友十来个短信后,吴先生终于回了个电话,坦露这次玩“失踪”的苦衷,“风声太紧了,搞不好就得吃‘牢饭’,还是先离开一两个月吧,看看情况再说,如果资金周转过来,就回来,否则,也只能任其处置了。”

  吴先生是温州市瓯海区的私营业主,从事标准件制造领域。别看他小小的企业,5年前,每年均有三五百万的纯利润。他还在本地置下四套房,在上海康桥买下一套别墅。

  然而,行业整体在走下坡路,吴先生的标准件企业工人从20人慢慢减少到5人,不仅产能不断萎缩,利润率也比5年前缩减了70%左右。“不做不亏,越做越亏。”他说。

  今年7月,吴的一个做担保公司的朋友被某企业主借走一笔2000万的资金后,催要2个月无果,资金链非常紧张。于是怂恿吴暂时收缩本业,将闲资300万借给他,月息2.5分到3分。吴先生就此踏入了借贷领域,越陷越深。

  “借贷之城”坍塌 温州一批债主集体“失踪”

  “伪”实业集中崩盘

  8月份,突然风云陡转。温州当地的借贷人频频出事,吴先生也陷入寝食难安之中。

  “银行都在民间猛拉存款,他们揽存给出的短期资金利率,比给我这里高多了。”吴先生获得的亲友存款月息为2分上下,比银行存款低,因此遭到了四五名亲友的催收。而他向担保公司的朋友催债数次,都被以“没钱”为由一拖再拖。

  此时,温州小企业主资金链崩盘的事例越来越密集。

  8月29日上午,温州市区牛山北路德政工业区的温州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一家办了20多年的企业,老板戴志雄这一天被传“失踪”了。吴跟戴打过交道,知道他除了做鞋业,也从事借贷。“肯定是出借的资金收不回了”,吴猜测,“出问题的人,好像越来越近了,做啥事都不能安心。”

  两大因素让这些企业主跻身借贷领域,以实业为幌子,做资金投机的生意。

  首先是不断高企的民间借贷利率,让借贷者有利可图。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6月份民间借贷利率监测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24.38%,虽然比上季度末回落0.43个百分点,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其次是投资渠道的缺乏催生了借贷潮。温州附近的投资者,几乎全民热衷于楼市投资。但是,因为国家政策调控,整个市场成交低迷,作为投资替代品的民间借贷意愿再度高涨。

  根据温州人行二季度储户问卷显示,民间借贷意愿继一季度创出新高后持续保持攀升势头,并首度超越其他投资方式,成为最合算的投资方式。其中,选择民间借贷的储户占到了24.5%,较上季度提高4.7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1.25个百分点。

  而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占比则较上季大幅下降5.25个百分点。显然,民间借贷在逐步取代楼市投资的地位。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

  “这一波,温州人挺惨的。”温州商会某区域分会的一名陈姓副会长有些许无奈,“实际上,实业早就成了幌子,你没实业,人家也不乐意将资金放你那。”

  吴先生也是因为听从了担保公司朋友的建议,一直以来维持着企业运行旺盛的形象。为此,他还将本田雅阁汽车换成了7系宝马车。

  “如贷款千万,银行月息仅6万至10万,而民间高利可获取40万到80万,使不少企业放弃主业铤而走险。”温州一股份制银行贷款业务部的负责人道出了驱使企业家放弃实业的原因所在。

  五花八门的逃债者

  陆续“失踪”的企业主,从当地法院的公告中可见其庞大的阵容。

  8月30日,鹿城区法院发布了首个限制高消费令。28名私营企业主被列入限制之列,一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公告中披露的人,实际上大批属于‘跑路’了。”

  鹿城只是温州市区的三区之一,并非是借贷人“失踪”的重灾区。有政法系统人士认为,逃债者大多是在回避法律风险,但他们的部分资产是带不走的。

  但是,另有企业界人士认为,这种‘跑路’应该分两种情况,其一是为了暂时躲避追债风头,最终要回来还债。“如果有实力,其实暂时‘失踪’一下,反而对借贷者有利。”吴先生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规避风头者。

  另一种则是不再回来还债,任凭名下资产被处置。对此,记者从一名银行业务经理处及其他多个渠道调查得知,在乐清区域内,一企业资金链爆出后,企业主名下的资产就被处置了。

  参与此类纠纷案件的杭州律师吴有水道出了部分赖债者的心态:“有的人把现金都带走了,资产则托人通过法律途径洗白,比如原本1个亿的资产被折扣为5000万。当然逃亡也不是好过的。”债权人出示法律依据申报债务后,根据比例分得债务方的资产余额,之后就不能再做法律主张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实力较强的借贷人,逃债之后,又重新假借他人接盘资产。因为,根据法院处置资产的常规,被处置的资产往往以8折以上的折价出售。
2#
 楼主| gov 发表于 2011-9-7 10:3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v 于 2011-9-7 10:30 编辑

民间借贷:快钱游戏能玩多久?


  在央行不断缩紧银根的宏观背景下,当下的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汹涌。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放贷现象也大规模入侵资本市场,截至8月31日,64家上市公司的170亿委托贷款大多流向了支撑着中国经济最基础根基的中小制造企业。

  在这场“全民放贷”运动中,大量的公司和个人赚取了远超做实业利润的快钱,但是,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高利息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最后一棒逃离了,整个游戏就会结束崩盘。

  银行也难以置身事外,据报道,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目前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市民案例

  “亲戚朋友都这样理财”

  全女士(河南信阳 市民):我把下岗买断工龄的全部储蓄30万元存入到当地一家小担保公司,每三个月返还13500元的利息(记者注:以此计算,年利率高达18%)。很多亲戚和朋友也都选择了这种理财方式。其实,把钱放到担保公司还是很安全的,这家担保公司的职员是熟人也是从银行出来的,一旦资金有风险,可以第一时间把钱抽出。

  “民间信用体系已成熟”

  周小姐(北京 从事演艺行业):最近,刚和几个浙江老板凑钱放了一个项目,年利率有13%。浙江那里民间借贷太火了,几个人坐在一起一商量,几个亿的资金就筹集到了。别人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给我入了一小股,要是多投一些就赚大了。浙江民间金融都火了这么多年了,他们有一套成熟的信用体系,应该没什么风险。

  “后悔没把钱交担保公司”

  涂先生(北京 市民):我最近手里正有一些闲置资金没有地方投,最后买了一些自己公司的股票。我外甥女在担保公司工作,她说只要我把两百万放到她们公司,一年能返我三十六万的利息。钱放在她那里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都是自己人,并且利息还这么高,白白损失了这么好的赚钱机会。

  专家观点

  民间借贷或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目前民间借贷正呈现三大新特征:一是范围广,从两年前的江浙沿海扩展到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甚至普通家庭。二是利息高,有的民间拆借年息已超过100%。三是参与者众,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

  如果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经营出现情况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不是没有可能的。

  解决股市问题疏导“全民放贷”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要预防民间借贷有可能爆发的危机,纯粹打压不是办法,只有通过一些方式疏导,才能有效地刹住“全民放贷”这股风潮。

  首先,下大力气解决股市问题,让投资者能够感受到财富效应,这就能吸引投资者把闲散资金投入正规的金融产品;其次,要加快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让中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贷款支持。

  业内声音

  “取之于银行用之于银行”

  曹女士(某大型担保公司职员):今年我们业绩做得非常好,上半年的收入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了。目前媒体报道高利息民间借贷如猛虎下山的言论是“言过其实”,因为民间借贷从古至今都是有风险的,关键就看你如何把控了。我们公司放款的原则是救急不救穷。只做短期贷款最多三个月,一年期的贷款我们是不做的。另外,对于一些高风险行业例如房地产等我们也不会放款。

  其实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多数还是银行授信。由于今年银行贷款收紧提高了利率,担保公司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前一段时间月利还是4个点,现在已经是4.5个点,若项目风险大的话,利率要到5个点。

  企业为什么会不惜支付高利率向担保公司借钱,说白了还是为了银行贷款。很多企业是借了银行的钱快到期了还不上,担心影响银行对企业的资质评定和接下来的放款计划,这时候企业再也顾及不了资金成本到处去拆借,一旦还上了银行贷款,银行继续合作,企业很快就能还清高利息的民间贷款。也有的企业真的是受到银行贷款收缩的影响,不借钱企业只能破产,只得借高利息拆东墙补西墙。

  “银行利润高到不好意思”

  浙江当地某城商行负责人:我们赚取了高额的利润,都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提高利率水平,银行的利润提升了。但是,这将直接导致实体经营的微薄利润难以承担贷款利率水平。若利率长期维持在高位,接下来贷款就有出现大面积坏账的可能。

  由于利率管制导致的信贷市场产生了套利空间,部分银行资金为了追逐高额收益,正采取各种方法,或明或暗地流入民间资本市场。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连带效应正在增强,民间资本市场的波动必将使正规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我们也在严防银行员工与民间金融机构勾结,把贷款放给这些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倒手为高利息民间借贷,这将使得银行体系实际承担的金融风险远大于账面情况。银行员工当高利贷掮客,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离职、逃跑甚至跳楼等情况屡屡出现,今年7月份,银监会就要求银行自查银行高管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合作。这主要体现在银行高管或其亲戚开办担保公司,以及银行为担保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等。
3#
 楼主| gov 发表于 2011-9-7 10:40:33 | 只看该作者
温州老板借票据敛财上亿 疑放贷炒楼亏损潜逃

  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的女老板携款潜逃,民间金融链断裂又一例浮出水面。

  据相关受害人透露,以家电进货为名,温州老板郑珠菊大肆收进承兑汇票和现金,并通过家人拿着钱去炒房地产,设立担保公司放贷。不知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8月29日,当借款人再去要钱的时候,家具店已经转给了别人,房租也在9月2日到期了,“大款”一家玩“失踪”。

  以进货为名敛财上亿

  “受害者”谭先生9月6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百乐家电的老版郑珠菊自称是某电器的温州总经销商,进货需要大批资金或者银行的承兑汇票,一时周转不过来,需要借谭先生的承兑汇票临时周转。大约需要40多天,电器一卖就可以给现钱。以家电进货为名,郑珠菊找不同的人借票据,对外声称经销空调的品牌会有变化,实际她的店里什么牌子的家电都有。

  谭先生自己是做不锈钢经销生意,业务上往来上有一些银行的承兑汇票,一般到期是六个月以后。而郑珠菊拿走汇票后,一般40~45天就能给谭先生现钱,谭先生能提前贴现也就不收取郑任何的利息。

  据谭先生介绍,他是从去年五六月开始把汇票给郑珠菊的,前前后后给了有几百万,给的时候郑就手写一张收条就行。谭先生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示的收条很简单,只写了大致内容:“今收到某某承兑汇票,票号XXX,某某银行,金额多少,多少天兑付。”最后就是签字和时间。

  谭先生表示,之前郑珠菊很讲信用,到期就按时打现钱过来。但今年八月份开始,就会要求拖欠几天,后来8月29号全家失踪了。目前,还有257万元的票据没有给钱。

  后来大家一合计,到她店里去要钱,到派出所报案,更多的人就聚集起来,才知道郑珠菊拿了那么多票据。

  另一“受害者”王先生也表示:“郑珠菊态度很好,生意做得也不错,口碑也很好,我们也才会相信,就放心把钱给了她。从去年年底开始,郑就会拖欠或者要求宽限,今年8月份就回避这个事,月底去找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人了。一打听才知道,郑珠菊卖家电的多家店面全部都是9月2号就到期了。”

  和谭先生一样将票据给郑珠菊的有上百人,多数是做生意的中小企业主,也有外地来收废品的。记者获得的一份联名控告资料显示,多的金额有上千万,少的也有几百万、几十万、几万元不等。

  王先生联合其他人一起要控告郑珠菊,于是他们就自己登记下了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受骗金额和联系方式,大家一起按照受骗金额的比例出钱请律师。这份登记表名单多达6页,人数达80多人,涉及的金额也有7232万元。这是不完全统计,据说总共的票据约有1亿,还有1亿~2亿元的现金,一共可能有2~3亿元。

  资金或流向房地产和高利贷

  据比较了解郑珠菊的文先生介绍,郑珠菊的爸爸郑翔刚(音)已经70多岁了,曾经是村里的会计和支书,在当地是很有威望的人。他也在参与女儿的票据业务,有些收条还是他签的。

  另外,据相关受害人称,郑珠菊的丈夫范文虎、大儿子范建泽、二儿子范超有时候也签收票据。而且郑珠菊和范文虎夫妇文化程度不高,经常用复印的收条,然后签上名字就可以了。

  多位受害者也证实,郑珠菊的大儿子范建泽和郑珠菊的弟弟郑元生在上海合作开有担保公司,进行放贷业务。郑珠菊的二儿子范超在经营房地产。而郑珠菊本人做承兑汇票的业务已经近十年了,开始的确是用于家电的经营,近几年就开始炒房地产。郑珠菊也曾告诉借款人,自己家很富有,资产上亿,房产就有十几套,还有别墅。

  文先生也表示,平时就感觉郑珠菊一家很富有,豪车可能有十来辆。她自己不会开车,她的两个儿子三十岁不到开的都是路虎,她丈夫有两辆车,两个儿媳妇开的也是名车。这也是大家比较信任她的一个原因,觉得自己那点钱她不会还不起。

  另外,多位借款人都听说过郑珠菊的儿子范建泽在上海开有担保公司,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因为只要她按时把现钱打过来,大家也没有去关心过郑珠菊的资金去向。不过,文先生表示,郑珠菊的弟弟郑元生在上海有两家公司,一家叫上海海健保健品有限公司 (上海工商局网站未查到),一家叫上海瑞派机械有限公司。

  公安机关定性“非法经营”

  郑珠菊一家出逃以后,借钱的人才如梦初醒。受害者多数是中小企业主,承兑汇票也是业务往来的需要,但是一下子被骗走了,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文先生表示:“我被骗了250万,现在企业也感觉资金吃紧,不过倒还可以正常运转。我知道的一家人已经被原材料供应商要求卖厂房还钱了,可能面临危机的不在少数。”

  郑珠菊和他们分别都是单线联系,之前他们之间相互很少有认识的,也不知道郑珠菊一共借了多少钱。后来郑珠菊借钱逾期,大家都到店里要钱,到公安机关报案,才发现有这样多遭遇的人。

  目前多数的受害者都已经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据说也有部分的受害大户保持沉默,可能想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致电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分局,办案民警表示,这事定性为“非法经营”,案件的进展、涉案人数、金额这些都是机密,不方便透露。温州市银监局也表示正在调查,具体情况还不能公布。

  有“受害者”表示,他们从公安部门获知,公安局已经立案调查了,郑珠菊和郑翔刚 (音)父女正被通缉。还有人表示郑珠菊一家没有完全逃离温州,前几天在某酒店,还有一两个人私下找她谈判,希望能拿回自己的钱。

4#
 楼主| gov 发表于 2011-9-7 10:41:42 | 只看该作者
“跑路事件”频现 温州民间借贷提前收账


  由温州民间借贷所引发的金融风险似乎在升级。

  9月5日,一则“传温州信用挤兑涉案几十亿,再现中国式金融危机信号?”的消息引发众多关注,原作者随即删除该消息,并解释称“不是银行发生挤兑,是放老高的人跑了,出钱的人担心,提前收款!”

  在温州,“老高”,特指专做民间借贷的人。近期,温州频频发生涉及高利贷的企业老板出逃事件,而由其引发的民间资金链断裂的担忧已悄然蔓延。

  借款方提前收款

  马上就到9月9日了,老陈很是闹心。

  老陈是温州当地一家企业的老板。今年年初,他和朋友合伙开发了个新项目,8月份,资金周转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向一家投资公司借了280多万元,月利息4分,期限为2个月,按照当时的约定,这笔钱要到10月份才还,可是,现在投资公司要提前收款,期限减为1个月。

  可是钱已经投到新项目去了,距离1个月时间只有几天时间了,老陈又只好四处再借钱,利息更高,而且还必须有抵押物。

  这样的事情,在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副会长、温州市诚鼎房地产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溪看来,在目前借贷市场上并非个案,“不少借款方要求提前收款,一是担心钱收不回来,二是这些借方自己有可能也遇到资金问题。”

  记者获悉,温州目前民间借贷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短期借贷,这种借贷时间短、利息高;第二种是长期借贷,借方有固定的点或固定的人,放贷就跟到银行存款一样,随时存、随时取;第三种是老鼠会,比如,甲以3分月息把钱借给乙,乙又以3分月息借给丙,丙再把钱以4分的月息借给丁……第三种风险最大。

  而对于提前收款原因,发布这则消息的原作者也解释称,一是,“老高”的钱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因此下线不还钱,他只有逃跑;二是,发生挤兑的不是银行,是“老高”,他们从朋友借钱去放高利贷,担心收不回来,因此提前上门收款。

  温州律师协会金融与投资委员会主任陈一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手头的借贷纠纷官司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上升。

  而根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今年3~5月份短短3个月内,全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628件,比去年同期多出474件;案件总标的金额高达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5亿元。

  跑路事件频现

  徐良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借方提前收款与目前频频发生企业老板跑路事件不无关系,“企业倒闭风越刮越烈,几乎每家倒闭企业都有涉及担保公司,其实就是放高利贷。”

  从4月份开始,“跑路事件”特别明显。4月份,位于温州龙湾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欠下巨额赌资;温州波特曼咖啡因经营不善,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为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出走。

  6月份,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估计涉及上千万元民间借贷;位于乐清的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据传叶某欠下7000万巨债无法偿还;7月份,位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某出走,据传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及资金约1亿元。

  进入8月份,“跑路“事件更加生猛。根据已经公开被证实的信息显示,位于温州瓯海区的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原因可能是其参与经营的担保公司出了问题;位于温州鹿城区的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宣布停工,传言老板戴某因欠巨债潜逃。

  而这些民间借贷风波背后,资金链错综复杂。有分析担忧,民间资金链风险仍在放大,可能会变成一场“民间金融台风”,尤其是已经流入民间借贷中的银行信贷资金。据温州一资深房产人士透露,投入民间借贷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的房产抵押贷款,一旦出事,风险更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7-5 20:54 , Processed in 0.135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