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冉正万:盐是咸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ejj 发表于 2012-4-4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盐是咸的

○冉正万

    我上小学时,盐一毛五一斤,一般人家每年有三块钱的盐就足够了,七八斤用来炒菜,十二三斤用来腌腊肉。那时候能从生产队分多少钱呢?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能分三块五块已经是“高收入”了,很多人家因为这事那事急用,先从会计那里借支,年底分红只能分个负数。我家对面有一户人家,户主身材矮小,头也小,并且缩在脖颈上,别人叫他“猫得雀”,猫得雀就是猫头鹰。他比我大三十多岁,但我们是平辈,我叫他猫哥。猫哥特别好酒,每饮必醉,醉了就打老婆。这和乡下所有的酒鬼没有区别。他住在路边,特好客,不管什么人路过,他都热情地打招呼:来哟来坐会啰。如果正遇到他在吃饭,他非把你拉进屋不可。客人一坐下就叫老婆拿酒来。家里哪有什么酒,老婆只好支使儿子去借,并且还得悄悄从后门出去,以免客人看见。那时候,能借半斤给他的人就已经很大方了。借来的酒经不起喝,一会就喝完了。他再要,老婆悄声说,没有了。他眼睛一瞪,没有去打呀,家里没有商店里也没有?老婆只好又叫儿子去借。她连一分钱就能买两颗的去痛片都买不起,哪有钱去打酒。

  那些年,他儿子不光借酒,连盐也借。儿子出门前她先交待好,嘴要甜,要说下次一定还。儿子借盐时不带盐罐,而是带舀盐的小调羹。他只借一调羹。别人把盐罐递给他,他尖尖地舀一调羹,再用指头把调羹刮平。他说刮下去的是利息,还的时候他要还冒尖尖一调羹。端着调羹里的盐,真是心无旁骛,眼睛看着盐,稍带看着脚尖前面的路,如果风大,还得侧着身走,用身体挡风,以免风把盐吹跑。一只手托在调羹下面,给调羹里的盐设一道防线,如果不小心撒下几粒,他立即用舌头把它们舔干净。

  村里人都很讨厌他,只借一调羹,谁好意思要他还呀?有人一见他就把门关上。他来我家的次数比较多,估计是门前茂盛的竹林挡住了母亲的视线,使她来不及关门。每次给他盐时,母亲都说,算了算了,还什么还,我每顿省点就行了。可他没走多远,母亲就不高兴起来,说太不要脸了,连盐都借;少喝两碗马尿,要买好多盐呀。这话和村里人说的话大同小异。我据此以为母亲不想借给他。猫哥的儿子又来借盐,我决定捉弄他一下。他到我家去了,我在竹林里挖一个坑,挖好后用树叶掩饰起来。这个比我大五六岁但傻乎乎的胖墩摔了个大跟头,调羹像云雀一样飞了出去,掉在地上变成了两只云雀。我喜滋滋地向正在发牢骚的母亲报功,说他再也不会来借盐了。母亲过去看了看,回来后先给了我一耳光,然后用小碗装了半碗盐给那孩子送去。我很是气愤,心想我这么帮你,你反倒打我,哼!没料到这事还没完,母亲送盐回来顺便摘了根干竹枝,她还没抽我就先哭起来,但这并没减轻她的愤怒,每抽一下腿上都会留下一道血印,我痛得直跳。她质问我:“人家不是艰难得买不起才向你借吗?”她还揪着我的耳朵把我带到竹林里,用指头蘸起地上的盐叫我尝尝什么味道。还能有什么味道,当然是咸的。

  说实话,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特别恨母亲。长大后,虽然终于明白她为什么打我,但还是觉得她打得太过份了。我的孩子出生后,她来帮我带孩子,有一天走到街上,遇到一个没有双腿的乞丐,她解开裤带,把缝在裤带里的钱拿了出来。因为缝得太结实了,掏了半天才掏出来。我有几分尴尬,毕竟是在大街上,觉得不大文雅。这是父亲给她的零花钱,总共三十元。她给了乞丐十元。我说你自己都只有这么点儿,给他这么多?她不以为然地说:他比我难!回到家,她和我妻子说起这事,很自豪,说到从裤带里掏钱,自己也觉得好笑。她突然叫起我的乳名,问我还记得她用竹枝打我的事不。我当然记得。她说,盐的味道呢?我也说记得。她淡淡一笑,说:盐是咸的,生活也是咸的呀。我深受震撼,一宿未眠。第二天,我认真地对她说,妈,你说得对,盐的确是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5-2-17 21:31 , Processed in 0.1160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