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4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能否让流落宁夏的95岁的修水“红军娃”回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06-10-5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a href="http://www.xiushui.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940" target="_blank" >http://www.xiushui.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940</A></STRONG></P>
<><STRONG>   他18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渡赤水,抢金沙,爬雪山,过草地,越六盘时却因重伤掉队西吉,在长征胜利的最后时刻,无缘革命圣地延安,后流落固原一呆就是71年。他虽历经生活的艰辛,但凭着骨子里的长征精神,一路坚挺而行。他就是95岁的江西“红军娃”吴和满——</STRONG> </P>
<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nxnet.net/images/2006-09/19/jrsd90C.JPG" border=0></P></TD></TR>
<TR>
<TD>当《长征组歌》演出小分队唱响红色歌谣时,吴老陷入了沉思……</TD></TR>
<TR>
<TD>
<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nxnet.net/images/2006-09/19/jrsd90B.JPG" border=0></P></TD></TR>
<TR>
<TD>吴老一讲起长征的事,就有说不完的话。</TD></TR></TABLE>
<TABLE align=left>

<TR>
<TD></TD></TR></TABLE>
< align=center>    本报记者 王健  郭绪雷  文/图 </P>
< align=center>    唱醒峥嵘岁月歌 </P>
<>    2006年8月30日,是一个让吴和满备感亲切的日子。这一天,北京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小分队来了,时隔71年后“红军娃”又见到了他再熟悉不过的八角帽、五星帽。 </P>
<>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告别》、《十送红军》凄婉的歌声伴着绵绵秋雨飘起,耳聋的吴和满虽然已听不清歌词,但熟悉的旋律却断断续续击打着他的耳膜,他眼里不时地闪烁着亮光,脑海里浮现着翻身闹革命的一幕幕,心中响起漫漫长征中鼓舞士气的首首歌谣。 </P>
<>    1912年,吴和满出生在江西省修水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30年6月25日参加中央红军,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呀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说起一参军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事,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他唱起了红色歌谣,老人牙齿全无,歌词有些含糊,但那脍炙人口的旋律响起时,谁都听得出这是著名的红色歌谣《红米饭,南瓜汤》。 </P>
<>    吴和满说,当时在红军部队里唱歌的风气极盛,行军、打仗、休息时唱山歌、编小调,战场上部队即将向敌人发起进攻,要先唱“冲锋歌”,大小战役取胜后,就会立即编出一些新歌子,而一首首歌子也记录着红军革命征程的足迹。 </P>
<P align=center>    长征行进路飘歌 </P>
<P>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粉碎国民党第一、二、三次“围剿”,“红军计划真正好,持久战术反围剿,青塘会师东固到,等待白军杀一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的吴和满被选送到苏区干部培训学校学习后,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四师十团三营四连一排排长。随后,国民党不顾民族危机,“先剿共后驱倭”,加紧对苏区红军的围剿。由于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 </P>
<P>    吴和满说,长征初期红军困难重重,尽管如此,红军一路艰难行军,一路唱响歌谣,鼓舞斗志:“伟大导师马克思,伟大中华苏维埃,不怕苦难和牺牲,誓过赤水金沙江……”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P>
<P>    说到懋功会师,吴和满喜笑颜开,他忘不了那迎风招展的万面红旗,战友们欢歌震天的响动和那迅速传唱开来的《懋功会师歌》:“红军两大主力,翻过绵绵山脉,我们胜利会师了。欢迎红四方面军,参加苏维埃中心力量,我们百战百胜,挥师进四川……” </P>
<P>    唱完《懋功会师歌》,老人歇了下来,脱下帽子,揉着脑袋,嘴里喃喃道,头疼,歇会儿。站在一旁担任“翻译”的孙媳妇王贵喜告诉记者,爷爷脑子清楚得很,就是年纪大了,牙齿没了,说不清,但是只要一说起跟毛主席打仗的往事,就有说不完的话。这时吴和满接过话茬,“要是你在我70岁的时候来,我会说得更详细,歌子会唱得更多……”老人低下头,微眯眼睛,神思着…… </P>
<P>    老人休息了一会,在王贵喜的提示下接着说了下去。 </P>
<P>    “两大主力西北行,啦嗦咪嗦,不怕困难与牺牲;扩大民主革命战线,啦嗦咪嗦,我要上前线,不怕困难与牺牲,胜利一定归我们!”吴和满唱着说着,毛儿盖会议后,中央军委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组成,由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吴和满说,行军北上路过好多少数民族地区,宣传队编了好多歌谣,扩大红军影响,不甘压榨的少数民族兄弟纷纷拿起镰刀、锄头:“我要上前线”。 </P>
<P align=center>    掉队长征歌谣断 </P>
<P>    1935年10月,为拦截红军翻越六盘山,国民党在六盘山下布下大量兵力。在西吉县马莲川一战中,一颗子弹从吴和满腮帮子打进,打落牙齿,从上嘴唇穿过。当时就血流不止,吴和满几乎要晕厥过去。为了躲避敌兵,他手捂伤口,跌跌撞撞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后来,一位上山割草的老汉发现了昏迷中的吴和满,盛来一马勺水给吴和满喝。然而,水从嘴进血水却从脖子处的弹孔流出……凭着坚强的意志,吴和满奇迹般活了下来。 </P>
<P>    “唉……”说到这里,老人一声长叹,离将台堡会师仅一步之遥,他却因重伤“掉队”,无缘革命圣地延安。止步长征路,老人的红色歌谣也断了弦,而这样一首歌子就成了老红军长征歌谣中的最后绝唱: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人群众拥护多;红军打仗真不错,粉碎国民党的追剿,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亲爱勇敢的红军哥,我们胜利有把握;亲爱勇敢的红军哥,向前杀敌,把红旗插遍全中国!“你看,现在香港、澳门都回来了,红旗插遍全中国了吧!”老红军说着,一脸的欣悦。 </P>
<P align=center>    吃米不忘种稻人 </P>
<P>    伤愈流落固原的事,老人总觉得平淡,不足以向旁人言说。孙媳王贵喜给记者理出了老人的生活轨迹:伤愈后,吴和满流落到固原,打长工、放牲口、做木匠,年届40老实忠厚的“红军娃”经人介绍才与有一儿一女的寡妇郭玉莲结婚,婚后生一女,却因饥荒不幸夭折。后来再没生养,从事农耕至暮年。 </P>
<P>    郭玉莲的儿女对待吴和满如同亲父。如今,吴和满跟着孙子、孙媳住在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台村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低矮房子里,房屋是租来的,一个月80元。王贵喜说,爷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心悸病,晚上睡觉必须有人在旁边。由于吴和满只和孙媳谈得来,所以,孙子和孙媳打工到哪儿,就把爷爷带到哪儿。 </P>
<P>    日子过得有点艰辛,但吴和满很自足并时常念叨党的恩情,“吃米不忘种稻人”,比起长征中牺牲的战友,我幸福多了,党没有忘记我。王贵喜说,现在爷爷按照红军待遇每个月发720元,前些日子,北京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演出小分队来到家里慰问演出,随行的中国移动宁夏分公司的总经理陆冰得知爷爷的情况后,当场表示以后每月该公司都会来看望吴老,感谢他用鲜血和生命为人民打江山。 </P>
<P>    王贵喜说,爷爷有个心愿,一个实现不了的心愿———回江西老家看看。吴和满常常坐在门口,目光追着疾驶的列车,一别故土70多年,老人想家。但年已耄耋,心愿难了。     </P><br>
<P>来源: 宁夏网☆宁夏日报<br></P>
<P>来源:<a href="http://www.nxnet.net/newspaper/2006-09/19/content_868751.htm" target="_blank" ><a href="http://www.nxnet.net/newspaper/2006-09/19/content_868751.htm" target="_blank" >http://www.nxnet.net/newspaper/2006-09/19/content_868751.htm</A></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5 10:52:47编辑过]
2#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6-10-5 10:45:31 | 只看该作者
<>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应该有这方面的经费,其实纪念馆可以借此时机,推出“听老红军讲故事”的红色旅游新产品,助推修水红色旅游,从而实现双赢。</P>
3#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6-10-5 10:47:17 | 只看该作者
<STRONG><EM><FONT color=#d54d2b size=5> 为什么我们修水的老红军排长----九十五岁了,“吴和满跟着孙子、孙媳住在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台村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低矮房子里,房屋是租来的”,真有一点不可思议,我们九江应该把他接回来,首先帮他找到在修水的亲人,</FONT></EM></STRONG>
4#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6-10-5 10:50:46 | 只看该作者
<>当年走出去了多少“修水娃”,还有多少这样的“修水娃”(幸亏且祝愿他们长寿)有家难回,修水县委有党史办,应该做一点调查。</P>
5#
 楼主| wolong 发表于 2006-10-9 17:11:52 | 只看该作者
来源: 宁夏日报
<>    9月19日本报报道了阔别江西故土76年之久的“游子红军”吴和满的故事。昨天,在宁赣两地媒体的帮助下,老红军找到了修水老家的后人,江西老表将于近日赴固原接老人回家看看。
<>    老红军吴和满的事迹见报后,江西九江政府网和《浔阳晚报》当日联系到本报记者,希望两地媒体联动,使老红军耄耋之年能回家看看以解乡思之愁。昨天,从江西《浔阳晚报》传来消息:老红军是修水县上衫乡同升村人,家中还有一个侄子叫吴振国,一个侄孙吴福美。记者很快和吴福美取得了联系,他表示,家人盼望着爷爷能早日归来。(记者 王健 郭绪雷)</P>
6#
xiushui 发表于 2006-10-10 22:55:21 | 只看该作者
浔阳晚报在联系此事,有企业赞助,星期五启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8 19:29 , Processed in 0.1110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