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水:一个产茶大县的“复活”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2-10-18 15:3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水:一个产茶大县的“复活”之路

百年“宁红”今又红 十里秀水“双井”绿

  一个产茶大县的“复活”之路

  10月1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出“2012年全国重点产茶县(市)”,江西修水再次上榜,这是该县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获此殊荣。江西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熊伯林坦言,这标志着修水这个曾经的产茶大县已再次崛起,重放异彩。

  修水是历史名茶“双井绿”和传统功夫红茶“宁红茶”的原产地。北宋时,“双井绿”被誉为“草茶第一”。清末民初,宁红茶更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盛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外贸体制转轨等原因,红极一时的老牌宁红茶逐渐淡出了市场,至2001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0万亩急剧下降到不足2万亩。

  面对辉煌的历史与尴尬的现实,修水痛下决心重振茶产业。在国家和江西省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该县近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修水县茶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及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确立了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茶产业“三化”发展思路。近十年来,全县茶园面积增至12.1万亩,投产茶园6.1万亩;茶叶产量由2002年的380吨增长到5000吨,产值达3亿元,亩均产值近5000元。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该县上杭乡千亩茶园基地,像一床碧绿的巨毯盖在几个山岭间,一眼望不到边。像这样的千亩以上的茶园,该县共有19个。为实现茶园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该县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即着力打造万亩茶乡、千亩村、百亩场和十亩专业户。为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积极性,该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同时,大力整合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扶贫移民等支农资金扶持茶业发展。“十一五”期间,该县共整合各类资金3000多万元,带动民间投资5亿多元发展茶业。目前,该县有万亩茶叶乡1个,100亩以上专业户102户。

  该县大力支持茶企进行技改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011年以来,该县投入60万元财政补贴带动茶企600多万元的技改投入。同时,积极引进大型知名茶企投资参股、收购或兼并重组老茶厂,使国有集体资本重现活力。2011年引进北京更香集团投资3亿元重组原宁红集团后,宁红品牌再次走向复兴;引进新加坡南洋茶业有限公司后,现实茶叶销售收入破亿元。目前,该县已培育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有效带动了全县茶业的发展。

  为便于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该县编制了《修水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指南》和《修水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南》。全县新扩无公害茶园10万亩,4062.5亩获得有机认证,17个茶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4户企业通过QS认证,两家茶企获GMP认证。每年邀请中国茶科所专家到本县办茶叶技师培训班,累计将200多茶农培训成中高级技师。依托县职中,常年免费开设茶叶专业班,为茶业培养大批后备人才。

  品牌化经营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十年前,修水茶叶商标多达20多个,商标的多、杂、乱导致同质化恶性竞争,阻碍茶产业发展。为此,该县将红茶、绿茶分别整合在“宁红”和“双井绿”两大品牌下,统一茶叶质量标准,统一品牌使用细则。结果形成了全县50多家茶叶企业抱团闯市场的良好局面。为扩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该县还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国家级、省级重大茶事活动,先后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活动中捧回20项大奖,在全省名优茶评比中斩获15个金奖,“宁红”、“梅山”、“霞森”等获江西省著名商标。2010年以来,该县先后获得江西省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殊荣。

  通过十年的励精图治,该县茶产业效益明显提升。“过去我们的茶叶卖两三百元一斤都难,现在我们一般的宁红茶可以卖到1000多元一斤,最好的能卖到近2万元一斤。”该县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吴东生说。目前,该县正抢抓晴好天气准备冬扩茶园,向“茶叶总产量1万吨,一产产值达5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迈进。

黄一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6-18 05:27 , Processed in 0.0950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