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论坛-修水网旗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债务率为美国1.5倍 上万工地被称满城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wolong 发表于 2013-9-21 14:4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定位不断提升 城建规模持续扩大

加码,再加码,武汉地方债压力空前

被外界戏称为“满城挖”的湖北省武汉市正在遭遇资金困局。

9月15日,在武汉市白沙洲新城,几位入住于万科金色城市的居民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抱怨,按照规划,附近的白沙四路、白沙五路等道路在2009年就应该通车了,但截至目前还没建成。

记者在武汉市洪山区政府了解到,建设资金应该来自武汉市建委、武汉市城投公司的白沙四路等道路,因为城建资金紧张,2013年“暂无建设计划”。

白沙洲新城道路项目遭遇资金困局在武汉市并非孤例。本报记者调查得知,这座以“满城挖”著称的中部城市,在建设工地密度增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已是债台高筑。

根据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武汉的工地数量高达11012个,这座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的城市,工地密度达到1.3个/平方公里。

同时,记者从财政部湖北专员办获得的《对湖北省武汉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下称《调查与思考》)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债务余额为2037.05亿元,债务率已经超过美国最高警戒线的1.5倍。

上述报告还显示,武汉市2013年需要还本付息310.59亿元,2014年则达到311.76亿元,相当于最近两年每天需偿债1亿元。

在此背景下,武汉“城建攻坚五年计划”资金压力巨大——截至2013年7月底,这项投资总额8000亿元的计划,累计完成投资1873亿元,还有6127亿元仍然没有着落。

建设工地:11012个

2013年武汉市的工地数量已经达到11012个,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工地539个,房地产等建筑工地10473个。

“按照规划,白沙洲新城范围内的白沙四路、白沙五路等多条道路,早就应该建成通车了,但已经延后几年了。”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道路不通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记者在武汉市洪山区建设局了解到,全长1970米、工程总投资为2亿元的白沙四路,按照规划应该在2009年通车,但由于资金紧张,目前还没有建成。

全长184米的白沙五路“已完成前期工作,等到落实征地拆迁资金之后即可启动项目建设”,“白沙四路、夹套河路、长征三路等道路因为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城建资金紧张,2013年暂无建设计划。”武汉市洪山区政府人士告诉记者。

以2009年提出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为标志,武汉在不断拔高城市定位的同时,不断加码城建计划,白沙洲新城道路项目的遭遇只是从侧面反映了武汉市政府城建计划面临紧绷的资金压力。

据记者了解,国务院于2010年批复同意武汉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但到了2011年底,武汉又提出对标北京、上海、广州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了2013年初,武汉又提出了建设“祖国立交桥”、成为“世界城市”的目标。

城市定位提高的背后,伴随着城建计划的不断加码。根据武汉市“城建攻坚五年计划”,从2012年到2016年的5年时间内,武汉市计划投资8000亿元,全力建设城际铁路、港口、机场、地铁、四环线、二环线、排水等基础设施。但截至2013年7月底,武汉市累计完成“城建攻坚”投资1873亿元,还有6127亿元没有着落。

城建计划不断加码的结果,则是建设工地的不断增加。在2011年,武汉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工地,以5000多个建设工地同时开工享誉全球。

两年过去了,武汉的建设工地增加了1倍。来自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武汉市的工地数量已经达到11012个,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工地539个,房地产等建筑工地10473个;而且未来几年,武汉市的建设高峰还将持续,建设工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会改观。

武汉市的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这表明了武汉市的工地密度已经高达1.3个/平方公里。

债务率:相当于美国的1.5倍

2013年和2014年武汉市政府的偿债规模分别为310.59亿元、311.76亿元,这就意味着最近两年每天都要偿还大约1亿元的债务。

城市定位的提升,伴随着城建的扩张;而城建计划的加码,带来债务规模的扩大。

据《调查与思考》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6月,武汉市累计直接债务达到4371.85亿元;从资金来源上来看,其中,银行贷款为3763.65亿元,比重为86%,发行债券为271.48亿元,比重为6%,转贷债务为93.32亿元,比重为2%,专项借款为42.39亿元,比重为1%,其他债务为201.02亿元,比重为5%。

2008年至2011年,武汉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分别为747.60亿元、1328.09亿元、1572.55亿元、1435.28亿元;而在同一时期,武汉市本级政府综合财力分别为364.28亿元、567.73亿元、744.13亿元、1058.22亿元,债务率分别高达205%、234%、211%和136%。

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准是,地方政府负债比例上限为100%,美国规定的地方政府负债比例不得超过120%,新西兰的规定是150%,巴西的规定是200%;以2011年为例,武汉市的债务率相当于国际通行标准的1.36倍,相当于美国的1.5倍。

据记者了解,国家审计署、财政部等部门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地方账务审查,武汉从2012年至今的债务状况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前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的债务余额为2037.05亿元,其中,相比2011年年末的1964.47亿元增加了72.58亿元,增长的主要领域为地铁债务和城投债务等。

《调查与思考》还显示,2013年和2014年是武汉市政府的偿债高峰时期,其中,2013年偿债规模为310.59亿元,2014年偿债规模为311.76亿元,这就意味着最近两年武汉市政府每天都要偿还大约1亿元的债务。

近日,本报记者关于武汉地方债的相关问题发函致武汉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未得到任何回复。

按照武汉市过往的偿债经验,财政性资金是最重要的来源,占到偿债资金来源的90%以上。而2012年武汉市的财政总收入为2093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828.58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和2014年,武汉市需要拿出接近40%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用于偿还债务。

另外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武汉市政府性债务偿还高度依赖土地收入。仍以2011年为例,武汉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1435.28亿元,土地出让收入还债648.29亿元,占比超过44%。

“偿债资金过度依赖于土地收入,很容易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地方土地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土地收入不能达到预期,偿债资金来源就失去了保障。”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税专家提醒,土地收入的不确定性给武汉市债务偿还埋下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争议:“补课”or超前建设

债务累积的必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加大卖地力度,通过卖地、引入民间投资等手段偿还债务。

对于武汉不断提升城市定位、不断加码城建规模,在国内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多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市城市定位的不断提升有拔苗助长之嫌,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显示,武汉的城市定位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是一个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规划,上述批复特别强调,“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但3年以来,武汉市城市定位已经两度被拔高,2011年底,武汉市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初,又提出了建设“祖国立交桥”、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

也有专家认为,武汉市提出的城建扩张计划其实是在“补课”。譬如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过去我国提出的“由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的阶段,武汉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目前提出的“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是恰当的。

湖北省一位政经观察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武汉不惜大规模举债加速城市建设步伐的原因在于,当前武汉市领导层正在“补课”,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弥补以往城市建设的不足。

《调查与思考》也指出,由于过去武汉的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太多。但《调查与思考》分析也认为,虽然“从2008年到2011年,武汉市本级政府综合财力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2.69%,高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年均增长速度24.29%十八个百分点”,但“从债务余额以及其增长趋势看”,武汉市政府的“债务风险在持续加大”。

前述湖北省政经观察人士表示,债务累积的必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加大卖地力度,通过卖地、引入民间投资等手段偿还债务,支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武汉土地出让金收入为949.9亿元,同比增长61.2%,收益总额在全国排名第二,增幅全国第一;2013年截止到9月15日,武汉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4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是降低的。

李国政表示,随着城中村改造工程接近尾声,武汉可供出让的土地正在逐步减少,推地成本却在逐步走高;以最近拍卖的武汉精武路地块为例,面积约为273亩的该地块以90.1亿元成交,楼面价高达12617元/平方米,问鼎武汉总价、单价“双料地王”,但该地块拆迁费用就达到66.2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的空间正在缩小。

“随着地铁不断开通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中心城区土地价格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也不能忽视最坏的情况,一旦土地拍卖出现卖不掉的状况,地方政府就很难承担债务和利息。”李国政认为。

为了缓解城建资金压力,9月16日,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还组织召开“民营企业投融资暨项目对接座谈会”,目的是为了“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合资、合作、捐赠等方式依法开展投资活动”。据参会人员透露,因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巨大,民营企业愿意参与的较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修水网 ( 赣ICP备05004636号 )- 备案报警修水网1000人超级群

GMT+8, 2024-11-25 10:01 , Processed in 0.117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